首頁 > 達人堂 > Kamaro’an住下來吧!》原民工藝是文化釀的酒,醉倒在東海岸的生活輪廓

Kamaro’an住下來吧!》原民工藝是文化釀的酒,醉倒在東海岸的生活輪廓

前陣子臉書的塗鴉牆上佈滿電影《只有大海知道》、陳建年〈海的眼淚〉電影主題曲的分享,幾乎身邊親友的心神都凝結在那顆太平洋上的遺世珍珠了。然而在東海岸真實炙烈的太陽底下,除了寶藍色的太平洋,還有金黃色的稻浪梯田。另一部也是改編自真人實事的電影《太陽的孩子》,場景從小島拉回大島、花蓮石梯坪的海岸梯田,那裡是舒米·如妮復育水梯田的故事起點,也是孕育部落編織工藝的原點。

舒米·如妮是阿美族港口部落的工藝家,是電影《太陽的孩子》的主角原型,她的光芒不只在搶救家鄉良田與水稻田復耕計畫,她與部落婦女一起拾回輪傘草編織的文化,大方傳授自行研發的輪草外皮編製法,更帶動部落青年與設計師對原民工藝的守護之心,繼而導入設計整合地方創造,也就是以一盞旋轉飛舞的浪草燈揚名國際的設計工藝品牌「Kamaro’an」。

via Kamaro’an

Kamaro’an」(讀音:嘎瑪魯岸)在阿美語是「住下來吧」的意思,這個從港口部落出發的工藝設計品牌,前身其實是一項計畫案,目的是轉化聚落藝術接軌設計產業,而最終目的是透過復興傳統工藝文化,為部落創造工作機會。因部落青年林易蓉的牽引,連結了當時還是台科大工商業設計系研究生的劉立祥和張雲帆,將設計結合工藝發展成商品,進而成為部落藝術家與年輕設計師合作的共創平台。

源於過去幾項企劃,見學館留心工藝與文化發掘,關注「Kamaro’an」許久,悉心等待「Kamaro’an」從花蓮港口部落北旅,去年從華山玻璃屋開展快閃店,於今年落腳紅磚六合院,特地偕同喜好工藝與編織的「境庭國際設計」總監周靖雅一同前往採訪「Kamaro’an」,深入探究原民工藝與設計花火。

▲「境庭國際設計」總監周靖雅時常參與見學館編輯團隊的採訪,此趟前往華山「太平洋的風」選品店探訪「Kamaro’an」核心成員劉立祥(右)和張雲帆(左),探索工藝串連室內設計的可能性。 

輪傘草,起步於落婦女的日常技藝

採訪當天,劉立祥和張雲帆的回話裡,十句有八句提到「舒米阿姨」。

「舒米阿姨復耕了海稻田,等於帶回水稻、輪傘草、大葉田香在水梯田的共生關係。這三項植作物曾經是阿美族人生活裡的日常。」說話的是張雲帆,她正準備從浪草燈的原料輪傘草開始解說這項工藝。過去部落的水稻田裡一定能找到輪傘草以及與其共生的大葉田香,部落老人常會把輪傘草曬乾、做成草蓆,大葉田香做酒麴。不過其實台灣到處都可以看見輪傘草,但是只有花東海岸的阿美族會把輪傘草曬乾編成簡單的草蓆、窗簾又或是下田時遮陽的太陽蓆,那是港口部落家家戶戶的婦女都會的日常技藝。

▲舒米·如妮,是立祥和雲帆口中的舒米阿姨。(via Kamaro’an

「只能生長在清澈水源中的輪傘草曾經幾乎在部落絕跡,舒米阿姨幾年前才又重新在自家後院復耕了一大片的輪傘草田。找回部落編織的傳統技術,是舒米阿姨一直在做的事情。」劉立祥補充。

▲屬於濕地生態一部份的輪傘草,生長環境其實不限於水田裡,只有在田裡長出的輪傘草植株可長到200公分,特別適合編織使用。(via Kamaro’an

輪傘草的名字雖有個「草」字,卻不若藺草柔軟,它的特性直挺不能彎曲,過去部落族人使用它的莖桿製成草蓆、窗簾,不過莖稈中仍有會吸水的維管束,還是需要持續存放在乾燥環境中,「其實舒米阿姨曾經接到許多台北訂的輪傘草蓆的單,但是後來卻因為保存不當而發霉導致整批被退貨。」張雲帆回憶,正因為這個危機,驅使舒米‧如妮嘗試將輪傘草的皮與中間的纖維組織分離,經由燙平、日曬等多道工序,草皮會自然捲曲成細枝變成觸感細緻的草片,雖編織起來更加費工費時,卻解決了水氣問題,而稍可扭轉的特性,也成為日後發想浪草燈的基礎。

▲對Kamaro’an而言,工藝不是只有編織的動作,從輪傘草的採收、剖草、鋪曬、綑綁、甚至挑草……每一道工序都是生活的方式,也是生活的輪廓。(via Kamaro’an

讓輪草傘的編織成品立體化,是當初設計介入的目標,跳脫平面的草蓆、杯墊,成為空間中的飾品。「那麼燈具很適合喔!」這是來自舒米阿姨的建議,有燈泡作為發熱體正好讓輪傘草在潮濕環境下也能維持乾燥。 

浪草燈與旋草燈均延續草蓆的編織方法,以紙線繫結輪傘草捲跟莖稈,發展出貌似海浪與太陽的形狀,來自大地的太陽與海浪,是想傳達什麼故事嗎?「當你在部落思考、討論設計的時候,腦中的畫面很自然就會浮現大自然的形貌。」劉立祥說,不是為了要呼應部落文化而特意設計出有機形體,「我們不太會去創造新的設計故事或造型意涵,只需要順著部落生長出來的工藝和創作,用更生活化的視角延伸出日常器物。」那才是來自部落的生活智慧與文化結晶。

▲浪草燈的結構是一個菱形加上兩個半圓,輪傘草扭動時以幾何簡約的方式進行收斂並透過金屬結構支撐,草是主角,黑色金屬是配角所以金屬必須細緻,綠色紙線的編織呼應同樣的線性簡約。

▲編織輪傘草必須要有強大的耐心跟細心,那是一個不斷重複的動作,必須讓每個節都要一樣大而且整齊一致。 

編織,來自阿美族男性的部落工藝

藤在台灣工藝中有舉足輕重的角色,而在台灣東海岸港口部落傳統工藝中,藤編、竹編是阿美族男性的工作,在傳統家屋樑柱上常見藤編跟竹編的技法,是穩定建築結構的重要素材。

via Kamaro’an

這是藤編在部落裡的存在角色。為什麼要提起藤編?除了那是「Kamaro’an」編織系列的工藝源起之外,想說的是他們面對「工藝連結設計」的態度。他們認為,設計師的角色不是去創造新的產品,而是作為既有文化與工藝的中繼者,橋接另一端的現代社會,「把很迷人的手工藝,轉化做成現代人會用的產品。」立祥用簡單一句話概括。

商品是從部落既有的技藝出發,設計只是下新的註解,以「The Weaving Series 編織系列」為例,三角包的握把轉譯自刀柄上的止滑藤編;皮革盒上的藤編環則發揮了藤環強而有力的「束緊」功用。至於黃藤與皮革的切換,則是考量藤皮越來越難採集,擁有相同韌性與彈性的植鞣皮革一樣可以延續部落的傳統編織技法,並且展現更深邃的使用之美。

▲將刀柄上的止滑藤編,切換至包包上的提把,進入現代人的生活。「跟著原本的應用」是他們設計轉換時堅守的本意。

▲過去在部落被圈在水桶外的「藤環」,經由設計轉化之後,成了圈束盒子的編繩,不變的是「束緊」的結構與功用。(via Kamaro’an

延續部落智慧,在共享脈絡的中穩定經濟

部落的工藝技法聊至此也吿一段落,雲帆跟我們說了一個故事,Kamaro’an拜訪卡塔文化工作室時,工作室負責人秀慧姐告訴他們,原住民的刺繡是被漢化的結果,但他們接觸了許多部落工藝後發現,刺繡的走針方式跟藤編其實具有同樣的方向邏輯,原來一項技藝可以用在各種材質上,製成生活裡的各項物品,文化是融入生活於無形的。「其實原住民文化不是只有大家熟悉的那些圖騰記號。我們的設計也盡量避開那些符號標籤。」立祥說,於是「Kamaro’an」想要呈現的文化是生活,設計只是一種方法,替部落撈出那些散落在生活縫隙裡的寶石

當部落工藝登上國際舞台、在國內與城市受到矚目,當部落可以自行小量生產、Ina(讀音:伊娜,阿美族語的媽媽之意)婦女紛紛投入工藝生產,某種程度也就是把部落年輕人帶回部落了,怎麼說呢?以往的編織工藝是閒暇之餘的手作興趣,當量多到一定程度時,Ina會找年輕族人一起編織,教學之間就有了理解與傳承,採訪當天店裡的兩位部落女孩就是最好的說明。

Ngodo Fangis在台北長大,之前在工廠上班的日子她不斷問自己:「未來的路明明還很長,我為什麼要坐在工廠裡?」於是回到部落跟姐姐學習編織工藝。Nacu Dongi是少數在部落長大的孩子,小時候很常看到Ina、老人在編織,生活中也充斥著背簍、草蓆,「但以前不會覺得那有什麼特別的,真的換自己動手做的時候,才會去了解背後的文化故事,也才知道以前看到的東西有那麼多含義。」

在編織工藝的時候,我們會有回家的感覺,好像離部落更近了。

via Kamaro’an

「現在她們每兩個月就會回去跟部落老人學新的編法技藝,回來便找我們討論可以發展成什麼產品。」立祥說。話語中不難察覺,在「Kamaro’an」團隊裡,設計跟工藝是平等的,工藝師不只提供製作經驗,還會捲起袖口跟設計師一起進行天馬行空的試驗;共同摸索出在部落小量生產的系統,並且由工藝師反覆評量產品製作的時間與難度,合議出合理的人力費用,把製作成本留在部落,落實經濟與工作機會的共享回饋。 

一直以來,Kamaro’an從來不會把傳承的重責大任扛在肩膀上,也不會以此做為號召。只是做著自己深深喜歡的事,做得開心,回來得也開心,就是最重要的事了。……回部落的也不是英雄,只是一種選擇,很平靜,很自在,文化與生活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正因為「Kamaro’an」是一個從部落長出來的品牌,她能承襲並尊重部落的文化、價值與生產脈絡,與部落的連結才能如此緊密又深邃,共享也共好。

見學觀察家:「境庭設計」總監周靖雅

周靖雅曾經與見學館一同參訪苑裡「台灣藺草學會」,深入了解藺草生態與編織工藝。如今再度接觸不同文化底蘊所孕育的編織技法,上一輩的手藝與下一代的承襲,轉譯工藝文化的巧思用心令她深受感動,同時也觀察到,不論藺草或是輪傘草甚至是日本的榻榻米,同樣源於大地的材料透過先民智慧的轉換,成為人類細微卻珍貴的禮物。

然而最打動周靖雅的是「Kamaro’an」經營「太平洋的風」的心意。以部落工藝設計為起點的「Kamaro’an」,成績亮眼也順利促成文化流動,也許是想進一步發揮自己的影響力吧,把更多吸納山海地氣的原民工藝帶到都市,他們在花蓮與台東找尋實用而純粹的器物,帶進城市成為一起生活的工藝,不是只有觀光紀念品而已。「不是觀光紀念的衝動消費時才會產生更永續健康的消費模式才會真的從生活裡的使用,慢慢體會這些產品背後的文化。」Kamaro’an這麼說。

 

▲周靖雅手上拿的是「拿鞘」的葉鞘盒,以檳榔葉鞘做的收納盒,是台灣少有用植物纖維做的收納籃與工具盒。

我們都很喜歡「太平洋的風」這個名字,多麼生動啊!太平洋跟東海岸的生活是那樣的密不可分,旋草燈Cidal是太陽、浪草燈Riyar是海洋,好似觸碰了那些順著大地步調的創作品,身旁便會漾起一陣來自太平洋的風,把我們吹向東海岸,離大山大海也就更近了。

KAMARO’AN

Kamaro’an在阿美族語裡的意思是「住下來吧」,產品均由部落工藝師手工製作,期許青年返鄉住下。我們順著部落悠久的工藝與文化,延伸出簡約而別緻的日常生活器物。

以部落工藝設計為起點的Kamaro’an2017年起開設「太平洋的風」選品店以介紹花東生活工藝。長期於花蓮與台東找尋實用而純粹的美好生活器物,定期以花東工藝為題策展。

電話:0955-939-181

地址:

太平洋的風|台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1 華山紅磚西六館

Kamaro'an 工作室|花蓮吉安鄉吉祥三街9 

粉絲團:Kamaro'an 住下來吧 太平洋的風 

官網:www.kamaroan.com 

境庭國際設計

「境庭國際設計」總監周靖雅,其作品風格專精於優雅細膩、品味尊貴的體現,透過設計敘述現代宮廷風格的調和與演化,以新的手法來表現精雕細琢,用材質與色彩呈顯貴氣與質感,創造華而不奢的居家情境。

電話:02-2891-2666

地址:台北市北投區大業路631-6號1樓

官網:境庭設計

FB粉絲團:現代宮廷風

信箱:cyL5888@yahoo.com.tw

【撰文:柯霈婕/攝影:吳佳容/資料協力:Kamaro’an

Facebook 粉絲留言版

境庭設計》百樣建材堆砌細節,描繪出童話般的浪漫城堡
匠子設計》復刻大自然寶藏,轉譯礦石美學的生活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