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空間X職人觀察》減法生活提案,極限空間之後的無限能量
減法是一道魔法,讓數字能夠在堆疊之後歸零,而這就是「簡約」風格的起點,完成無聲更勝有聲的設計饗宴。因此將線條、顏色、形狀、結構簡化到極限,這便是簡約風格的迷人挑戰。
(Photo Credit:UID-Hiroshi Ueda)
壟罩於忙碌的都市步調裡,能夠回歸簡單生活,幾乎是所有人不必訴諸言語的願望。而在這一次的減法生活提案中,《綠.建築家》以精選國際案例呈現簡約空間特徵,並特請醉心於簡約美學的博森設計潘龍總監,以職人身分解析空間,他將為我們展示看似矛盾的「Less is more」,如何在空間中實踐。
空間觀察家‧博森設計│潘龍
將簡約視為設計的生命,潘龍總是說:「只有更少,才能感受得更多。」並不斷透過實地見學,轉化為自身的設計基石,例如置身安藤忠雄的「渡邊淳一文學館」,推敲留白的意境,參與杉本博司「時光‧淬鍊‧影像Time Exposed」展覽探詢光影的藝術,特別是「光之教堂」裡,充滿靈性的光線,以及退到結購之後的線條,成為潘龍在實作上的追尋與突破方向。而簡約風格的極致在於「無中生有」,用簡單且基本的元素,通過層次、變化與創意衍生純粹洗鍊的空間,透過潘龍擔任空間觀察家,我們將可以在本次國際案例專題中,進行更深入的欣賞與學習。
簡約式的建築空間緣起於極簡主義,卻更強調空間與人和環境的連結,潘龍表示:「所謂簡化是以實際需求為考量,因此以幾何形狀取代迂迴曲折,將幾何結構透過排列組合,呈現能夠瓦解紛擾的穩定場域。」由Takeshi Hosaka architects(保坂猛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設計的「アクリルの家」,宛如白色蛋糕的造型,即為簡約造型做了創意的示範。
▲僅以矩形完成設計,卻透過漸層退縮,使空間富於隱私保護功能與自然變化。
三層方塊體,由涵蓋最多平面面積的外牆,和兩樓層下半部透明化、上半部實面的設計組合而成。藉由退縮式的方塊量體,及包覆在內裡的大面開窗,將光層次性的引進空間。另外當焦點落在近處,有私家庭園,若眺望遠方,則有田園山脈風光,透過退縮式設計,也將遠近視覺納入生活享受。「アクリルの家」僅僅是方塊造型,卻因層次上的的遞疊,讓空間兼顧隱私與開放性。
▲透過日光,樹枝倒影印在白牆上,黑白相間的紋路脈絡,成了自然大方的妝點。
而光影藝術也是簡約空間的重要特徵,潘龍說:「Takeshi Hosaka architects運用樹木植栽,和白色牆體,把枝條葉片的身影印在上頭,此時光影亦是人、空間和自然的對話橋梁。」在色彩上通過低彩度和單一色,來突顯光影在空間中的表現。正如攝影後洗片的技巧「日光顯影」,在減化的空間組成裡,反而能提高對自然的感受,創造純粹中的無限活力。
來自UID architects的作品「Atelier-Bisque Doll」,則以「漂浮」的概念變化幾何形狀設計,同時也達到視覺的穿透性效果。潘龍分享:「建築空間的純淨特質,與消失感,主要由通透性、輕質性的材料加以營造。」不但以此表現洗練俐落,也增加空間的感光度。
▲「飄浮牆帶」設計讓人分不清楚內外,夜晚隱約透露出來的微光讓建築如同兀自發光的星球。(Photo Credit:UID-Hiroshi Ueda)
白色圍牆利用結構交錯而懸浮於地面,讓牆壁猶如擺脫重力般環繞於建築的周圍,將鄰近的綠意網羅成屋子的一部分,模糊「室內」與「室外」的界線,同時也巧妙地區隔出多層次的使用空間。
▲「飄浮牆帶」的妙用不只在揉合室內外,同時還有區隔空間機能的功用。(Photo Credit:UID-Hiroshi Ueda)
最後這位行走於簡約美學的職人,提到在觀察體驗之後,認為空間有「顯性」與「隱性」的分別,前者是一種完全對外開放的姿態,後者則是藉由間接的方式與自然對話。潘龍說:「兩者皆能展現簡約之美,但對於亞洲人的居習性,『隱性』空間則更為適合。」如Takuro Yamamoto Architects設計「White Cave House」,四面沒有太大開窗,反而把光源開口底定於內部,進而塑造由外到內「柳暗花明」的氛圍。
▲潘龍表示「隱性」空間的構築,更要注意開口位置與當氣候環境的關係,才能使空間兼具隱性的曖昧,和流動的風、光、水。
▲將防雪入口和車庫設計的如同進入洞穴需要穿過的甬道一般,正貼合了「cave」的主題。入口雖然開放,但在轉折角度的處理下,可以防止外人窺看。
在簡約空間裡,對生活的感受反而愈加明晰,而看似簡單的表象,實則隱藏許多巧妙構思,就讓我們在減法生活提案的專輯裡,挖掘更多「少即是多」的不可思議空間美學吧!
▲受到外牆的保護人們看不見庭院的大部分樣子,接入的戶外光線為一樓提供照明,讓室內視覺效果因光影而變化。
【撰文:黃嘉馨/圖片提供:UID architects、Takuro Yamamoto Architects、Takeshi Hosaka archite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