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台 > 國際空間X職人觀察》好感日光宅.Here comes the sun

國際空間X職人觀察》好感日光宅.Here comes the sun

Little darling, the smiles returning to the faces…”60年代英國搖滾樂團The Beatles的歌曲《Here Comes the Sun》,收錄在1969 The Beatles第十一張錄音室專輯《Abbey Road》中,四個大男孩齊聲歡唱著日光將近的喜悅。

via

台灣畫家「幾米」也用「有陰影的地方,必定有光。」來做為繪本《星空》的開頭文案。除了在繪畫上、音樂中,光與影的相互輝映也在建築的設計上體現。「光」與「影」兩個看似相反的概念,實則相輔相生。「光」賦予了建築明亮、喜悅的外觀;「影」則表現了建築含蓄、深層的內涵,建築的性格也在光影的揉合下,逐漸形塑成後來的樣貌,帶給人們不同程度的好感。

散置在世界各地的日光宅,皆迎向著寰宇間唯一的太陽,《綠.建築家》特別嚴選幾個深受日光厚愛的建築,將它們放入「好感日光宅」專題中,看光影主演的電影如何在建築的屏幕上搬演,留下最美的身段。

空間觀察家‧博森設計│潘龍

此次被《綠.建築家》邀請來當「好感日光宅」專題空間觀察家的是《博森設計》的總監潘龍,簡約的設計理念,貫穿在潘龍設計師的作品中,從他的作品中不難發現他對光影掌握的熟悉,他曾和《綠.建築家》一同前往日本見學建築大師安藤忠雄的作品、走訪台南漁光島的清水模建築、觀摩印象派大師「莫內」的畫作中的光影美學,長期對「光影」不餘遺力的觀察,累積了許多自己獨到的見解,因此有許多可以和我們分享的內容。訪談當天,他向我們展示他親手撰寫的筆記,裡面撰寫著他對每個海外空間的心得與觀察,美麗整齊的字跡與滿佈的內容看得出設計師事前準備的認真。當天訪談的最初,窗外的天還亮著,沒想到一轉眼天就著上了墨色,只剩下街上的路燈和店家仍閃爍著迷離的光點,彷彿與我們採訪的主題呼應著。

採訪當天潘龍設計師從日本廣島一級建築師小川文象(Bunzo Ogawa)所設計的「陽光舞台」(sunlight stage)說起:「它經過縝密的計算,在無死角的曲線空間裡打造各種形狀的開口,讓屋子可以隨著陽光推移呈現不同的表情。」潘龍和我們分享自然光源的好處:「伴隨一天24小時及一年四季的氣候變化,陽光每分每秒的照射角度都不一樣。」如此說來「陽光舞台」,除了寄寓「讓陽光成為焦點」的意涵,同時表現其「百變」特色。

(photo credit:Ignatov Architects)

除了如國際案例「陽光舞台」中「開窗」、「開天井」的開口手法,潘龍指出曾獲得2010年大阪瓦斯住宅設計獎佳作的「House Twisted」中設計師把長屋「扭了一下」,透過兩次轉折的長屋造型和三角形的窗戶,也是簡單製造光源變化的好創意。

(photo credit:Ignatov Architects)

以上兩個國際案例中所提到的局部性的開口都被潘龍歸類為「隱性」的設計,通常比較含蓄而內斂。潘龍設計師進一步舉了一個相反的國際案例,他提出像位於以色列西部的「Eco House」中大面玻璃幕牆的設計,就是屬於「顯性」的開口手法,直接讓日光傾瀉而入。

(photo credit:Sharon Neuman Architects)

先前案例多強調「光」的演繹,其實「影」也扮演著同樣重要的角色,潘龍對於由越南《a21 studio》所設計的住宅驚嘆不已,案例中越南設計師透過玻璃幕牆和樹木讓日光穿透葉子後映射扶疏的殘影至牆面,呈現如山水畫般「若實若虛」的美感,將四時的變化納入家中的裝飾。「不只是光影變化,不同物件、人與自然間有意無意的互動也非常奧妙。」潘龍和我們分享。

(photo credit:a21 studio)

▲透過《a21 studio》的例子,潘龍又分享了更多利用隔柵或不同材質結合,創造出影子藝術的可能性。(photo credit:a21 studio)

影子的變化很有趣,但更新奇的是由建築事務所《atelier SPINOZA》所設計的「暖陽之屋」,由於屋主是位愛貓者,竟然也為貓咪做了許多別出心裁的設計,不僅有貓咪架,還有貓咪樓梯,原來貓也是和人類一樣愛曬太陽。

(photo credit:atelier SPINOZA)

多數案例中我們都看到了自然光的美,然而除了自然光外,潘龍提到其實「人造光」也是光影設計的一種,雖然人造光不如自然光來得多變,但在夜晚時由於沒有來 自太陽的「直接光源」,他建議可以利用各種不同造型如流體、懸浮體等各種造型燈飾來創造「間接光源」,讓沒有太陽的黑夜,也能展露光影的迷人。

「台灣是否也有可能做像國外案例般的日光宅設計呢?」我們在訪問的最後問潘龍設計師,他解釋說台灣這幾年也有越來越多建築開始注重光影的表現,雖然礙於土地有限的關係,大多都使用比較「顯性」開大窗的設計手法,但由於越來越多人開始注重隱私,因此也逐漸有「隱性」的日光宅出現,台灣日光宅的發展,讓人十分期待。

Here comes the sun, here comes the sun
And I say it's all right
Here comes the sun, here comes the sun

2014.12.22 IN專題‧好感日光宅,敬請期待!

【撰文:黃品嘉/攝影:黃品嘉/圖片提供:atelier SPINOZA株式会社Alphaville一級建築士事務所a21 studiofuture studioSharon Neuman Architects

Facebook 粉絲留言版

高CP值空間設計學》風格主人,這個客廳有面子!
澄璞設計》用自然詩意與人文精神,築起生命的落腳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