鑿鍛冶 田齋》延續的精湛技藝,傳遞匠技流轉親情
2017年底見學館編輯團隊協同設計工藝交流平台的設計職人們,自東京領獎後立刻搭車前往新潟縣「鐵匠之鄉」燕三条地區,燕市與三条市早期是許多鐵匠的匯集處,在信濃河水氾濫、農作物收成不佳的時代背景下,衍生出從生產和釘開始的金屬副業,伊勢神宮每二十年的遷宮重建、所需要的和釘便是來自三条市。
以金屬加工業為都市發展根基的燕三条,背景便源自傳統鐵匠的技術,直至今日,這座城市仍有許多鍛冶匠師不斷提煉自身技能,以「一生一業」的精神奉獻在金屬產業。見學館這次拜訪的「鑿鍛冶 田齋」,是許多日本文化財和神社修復的木匠指定的工具製造所,專門製造鑿刀等大工道具,這家工作坊只有兩個職人,每把鑿刀都憑靠田齋明夫、田齋道生兩父子的雙手敲打削磨,成為木造建物裡最關鍵的工具製造者。
▲「鑿鍛冶 田齋」職人父子檔父親田齋明夫(左)、其子田齋道生(中)與參與見學觀察的「杰瑪設計」總監游杰騰(右)合影。
技藝の源,田齋明夫的修業時代
田齋明夫回憶,他小學畢業的那年秋天,回到家後母親已經將行囊準備好,帶著他走去距離老家有1公里遠的師傅家,他回想那種感覺像是要去旅行,只是卻莫名其妙地住進師匠的家,展開一段從12歳到21歳的學徒生涯。
独立したい気持ちがあるなら、今にしろ。如果想要自立開業,就從現在開始。
日本學徒制在學徒期間只供食宿、沒有給薪只有微薄的零用金,田齋明夫20歲之前一直以學徒身份接受訓練,之後無薪工作一年後,才被視為合格職人,正式給予勉強得以餬口的薪水。
22歲時以一位職人工匠的身份,回到家鄉成立了「鑿鍛冶 田齋」。但其實田齋明夫並不是一開始就決心自立,而是某日突然飛入腦袋的決定,當時師傅常常問他們:「今年的目標是什麼?」聽著聽著開始產生想要獨立自主的念頭,並期許自己2~3年要達成目標,只是當時沒有資金,場地借用跟工具整備都是由太太娘家出力協助。
▲我們見學的這間木造混搭鐵皮的小工廠,就是當時田齋明夫自己建造的。
在三条市,技藝的學徒制於戰前時代是個風氣,甚至到了田齋明夫的世代,「學會一技之長」仍是大多數人的職涯選擇,「現在回想起來,我的父母也是這樣認為的啊。」才在他12歲仍是懞懂少年時就送去做徒弟習藝,期許在擁有專業技能後,替自己博得人生的控球權。
價有所值,首創刀+柄的完整鑿刀
在田齋道明夫創業之時,三条市的鍛造屋大約有50間,刨刀製作約30間、生產鉗子有50間左右,當時三条市是大工道具的主要産地,算是相當蓬勃發展的產業。田齋道生說,以往三条市的鑿刀採分工製作,批發商拿到的產品往往是刀片跟手柄分開出售的狀態,但在他父親手中卻能獨自完成一個連同握柄的鑿刀,交給批發商的產品狀態,是隨時可以使用的成品,意外地受到批發商喜愛,也更願意推薦這樣的商品給客人,甚至會說「完成品にして入れてもらえるなら買うよ(如果是一個完成品,我一定買它!)」進而成為「鑿鍛冶 田齋」的獨特性。
▲田齋道生為我們介紹展示櫃裡的商品,櫃子裡同時陳列了田齋道明夫被認定為「傳統工藝士」的證明。
▲田齋所製作的工具商品,非常受到職人好評。(via 三条ものづくり学校)
「鑿鍛冶 田齋」的商品,成為日本文化財和神社修復木匠指定要用的工具,如此高的知名度和聲譽他們父子倆花了六年達到,田齋明夫謙虛地說碰巧機運好,事實上是,他們不只委託信賴的通路,更進一步思考該如何不靠別人進行販售——怎麼將這一把把親手製作的器具,讓更多人知道它們的獨特之處。因此他們親自到零售商舖解說產品魅力,同時讓批發商進行販售,企圖讓產品可以廣泛的販賣又能提高「鑿鍛冶 田齋」的能見度。
▲除了參與「燕三条 工場の祭典」,田齋父子兩也會到日本各地參加展示會,去年東京「ものづくり‧匠の技の祭典2016」除了參展更受邀現場實作表演。
職人の技,一生為業
他の道具に比べて、さまざまな技術が必要なんです。それがうちの強みですね。鑿鍛冶は鉋(かんな)も作ることができます。
在鐵匠之中,製作鑿刀工具的工匠更需要技巧,田齋道生告訴我們,當一位鐵匠可以製作鑿刀的時候,表示他已能夠勝任各種刀具,例如庖丁、柴刀、劈刀的製作,「與其他工具相比,我們的技術需要更全面,這是鑿鍛技術者的強項,甚至鑿刀鍛造者也可以製作鉋刀。」在工藝技術上,鉋刀與鑿刀是兩種不同的製作專業,製作鉋刀的技術稱「鉋鍛冶」、鑿刀鍛造為「鑿鍛冶」,兩門鍛冶之技各有巧妙。以鑿刀技術為主的田齋父子卻能以鑿之技為基礎,觸類旁通掌握製作庖丁、鉋刀、鐁、鎚等各類木工刀具的技能,可見鍛冶技術之深厚。
「鑿鍛冶 田齋」的每項工具都是全程手工敲打,才能製作各種形狀,而且尺寸必須毫厘不差。尤其從事建造或修繕工作的大工們,非常講求標準與嚴謹,即使0.1cm的微小差錯,都可能造成後續樑柱支架無法接合的狀況。每次的敲打或刨削都需要一手用力握住鉗子、夾緊鐵料,另一手抓握鐵鎚一遍又一遍地上下敲錘,而長時間拿鎚敲鐵、赤手抓灑鐵粉或手握銼刀削磨刀具、甚至在火爐與石塊間來回冶煉,試煉出厚實、能承受熱度的手掌,而每一次的傷口也都在癒合之後化為保護的繭,得以有更深層的磨鍊。
▲當天田齋道生為我們示範鑿刀刀身要能耐硬久用的製作秘訣「硬鐵銜接軟鐵」。刀身只用硬鐵若遇硬物容易斷裂,因此田齋以鐵粉黏著軟、硬鐵塊,利用加熱融化再敲打合成一體,像是剛柔並濟的道理。
技能家傳,只為專注
田齋道生16歲開始走入工廠跟父親學習,16歲的青少年正是最多夢想的年紀啊,令人好奇他是在何時就有繼承家業的念頭呢?「一直到小學高年級左右吧!因住家和鍛造廠有些距離,沒有直接看過父親工作的樣子。現在回想起來,從一大早到晚上回家,都沒看見父親在家的身影,但覺得他好像工作得很開心!」
可能從小看著父親工作的身影,長成後又對父親的工作有無限的想像,於是「想要做跟父親一樣的工作」一直放在田齋道生的心底,只是最初身為鐵匠的父親卻是反對的:「我自己從事鍛造已經好十幾年,想說兒子走不一樣的路會不會比較好。」但田齋道生自小打定主意要成為一名匠師,也因為知道父親有所顧慮,他先在職業培訓學校研習金屬製造科學,熟稔古代工匠的冶金知識,以此做為立身鍛造產業的優勢,並且選擇就讀夜校,白天在工廠跟父親學習實作,即使高中畢業有機會去東京工作,但他仍決定留在家鄉,繼承父親的產業。
▲這個挖洞的工作基地是田齋家自創的作法,站的位置低於工作台面,機具火爐360度環繞,不需蹲坐起身就可完成鍛造各項作業。
田齋道生跟隨父親學習已經將近三十年了,到現在仍以弟子姿態虔心學習,「如果想要像父親一樣,必須得用15年才能全部學會,接著還要需要自行摸索與變化,衍生出屬於自己的技巧跟工法。」也因為工具鍛造是一條沒有終點的技藝之路,可演變的技術型態多且深,要製作生產同步自我精進,很難有餘力再對外教學。
田齋道生有個女兒,他表示如果小孩有興趣當然希望能承接家業,只是對女孩子多少還是存著呵護跟顧慮,我們開玩笑回應「不如就仰賴未來的女婿吧」,他先是笑笑地揮揮手,透露出不敢多想的肢體語言,然後不好意思地說:「我也是這麼打算的,還是看他們的意願呢。」由衷期許這門田齋家的技藝,能夠世代傳承下去。
亦師亦友的父子相處,相互支援做出最好產品
不像多數匠技講求自我風格,田齋的產品以使用者的期望跟要求為主,將使用者的情境需求放在第一順位,甚至也有會重做的情形,「因為我們在刀鋒裁切的利度等方面不會妥協,但樣式及厚度等可依照顧客的要求,而讓他們有『只要拿去田齋,一定會幫我們想辦法』這樣的想法。」田齋道生說,這樣的鍛造廠可能不多,但不堅持職人的自我特色,反而自然發展出田齋獨有的風格。田齋明夫也告訴我們,在作品上刻上匠師品牌名字,對職人而言等同於信用,「以前還是徒弟時,沒將名字放上去反倒輕鬆點。現在,即使沒將名字刻上人家還是會說那是田齋家的東西吧!」
▲©鑿鍛冶田齋
從田齋道生的言談中能感受到他對父親的景仰,我們好奇詢問:目前從父親那裡學了幾成功力了?只見他謙虛的說,還有百分之十的差距、才能達到父親的等級。但其實田齋道生是位才藝縱橫的匠人,例如目前全日本只有280人會製作的武士刀,他便是其中一位獲得考試認證的製刀職人。同時父子倆在工作上講究互補互助,「到現在,有些刀具還是只有父親能做得出來。不過某些工具、刀刃角度反而是我能做得比父親精巧。」
「就算是兒子做的東西,該唸的時候還是會唸,有時還會吵架呢!」聊到作品的品質要求,田齋明夫說完笑了一下,田齋道生在旁邊補充說到:「我們工作時不吵架,不過曾在工作結束後吃飯喝酒,酒一喝很多事情就敢講開,也就變得容易吵架,不過隔天就像沒事一樣全忘了。」會直接把吵架搬上檯面,想必這樣的鬥嘴完全不影響父子感情呢。
「我跟父親兩人分工合作,互相檢查彼此的成品,一起做出最好的刀具交給客人。」田齋道生用自己的變通維護父親的傳統,在深厚的父子情感之中,更看見對技藝的敬重。
見學觀察家:「杰瑪設計」游杰騰總監分享
這場「鑿鍛冶 田齋」的見學採訪,游杰騰在田齋父子倆身上看到的互動與情感,有與生俱來的親子之情,有相互敬重的師徒情誼,「兩人是父子也是師徒,相處之道可能需要更多智慧,所以我回來後特別搜查資料,在網路上閱讀到一篇日文報導,其中問到兩人的關係如何建立與維繫,我覺得他們的回答很值得一看。」游杰騰迫不及待與我們分享。
田齋明夫:「身為職人,我們其實是抱著只做一代就結束的想法從事自己的工作,沒有非得要傳承好幾代下去,鍛造的工具每個時代也都推陳出新,目前頂多只是田齋的想法跟作法。教育我的師傅很嚴格,雖然有些鍛造動作不對會被訓斥,但當沒有理由被斥責的時候還是相當讓人退縮沮喪啊。所以我一直避免用很自我的方式教育兒子,而是儘可能明理跟設身處地,傳授知識讓他成為一個懂情理的人。」
田齋道生:「絕大部份我也非常信賴這樣的父親。田齋在我這一代最後以鍛造鑿刀獨立經營的鍛造廠。因為父親至今一直在做創新,我也並非一成不變地去承襲,我想只要不脫離田齋的基本軌道,嘗試新的東西也是不錯的。現今能夠做刀或長柄大錘的職人減少的相當多,因為這個原因,工具將逐漸消失,我們是真摯地想做工具提供給大工們、幫助他們完成建造修繕工作,但我想鑿刀要一下子熱賣也不太可能,因此要從創新工具拓展領域會是未來的可行之路。」
私は鑿を作るために生まれてきたんだ。これは天職だ、一流の職人を目指すのには一生かかる。一生頑張るしかないと思っています。
這是田齋明夫說過的一句話,意思是:「我是為了製作鑿刀而生,這是我的天職。對我而言,技藝沒有終點,以一流的職人為目標需盡其一生,我想只有用一輩子去努力了。」
「從田齋父子的話裡可以感受到濃厚的相互信賴,不掩飾對自我技職的驕傲,但也不依技而驕,他們站在使用者的角度思考製造,同時不忘創新來拓展鑿刀的領域,並且朝著鍛造職人的道路持續前進。只是看著他們低頭削磨或敲打鑿刀,我已能感受到他們對製作工具的信念。這樣的精神讓我此趟見學的收穫附加了滿滿的感動。」游杰騰分享。
▲見學館編輯團隊與設計工藝交流平台設計師們、「鑿鍛冶 田齋」父親田齋明夫、其子田齋道生以及「燕三条地場產業振興中心」山田尚史合影,為此趟溫馨又精彩的見學劃下句點。
鑿鍛冶 田齋
新潟三条市的鍛造工廠,製作大工建造時使用鑿子和特殊用途的刀具,是許多日本文化財修復以及修建宮殿神社如東大寺的木匠指定要用的工具製造所,鑿鍛冶是專門製造大工道具中的鑿刀為主的工藝,目前由父親田齋明夫、其子田齋道生製作營運。
地址:〒955-0055三条市塚野目4-11-19
電話:0256-35-1802
粉絲團:鑿鍛治 田齋 【新潟‧越後三条】/tasai chisel smith(etigo sanjo)
杰瑪設計
「杰瑪設計」由沉潛於個性空間設計的游杰騰主持,認為空間風格的形成應不受限於「空間本體」, 並專注為不同個性的客戶滿足住的需求,擅長透過設計手法與家具、家飾等變動元素的演繹,打造出充滿生活經驗與個人品味的個性宅,致力於營造出充滿藝術與人文的情境故事。
電話:02-2717-5669
地址:台北市民權東路三段106巷15弄3號
【撰文:柯霈婕/攝影:吳佳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