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職人の溫柔革命》一期一會,祝曉梅的茶道之路
這是一場寧靜的盛宴,四疊半的茶室佈置得素雅潔淨,壁龕裝飾著字畫及順應季節的插花,身著正式和服的主人正在為來客泡茶,每一個動作都有如舞蹈般優雅,在寂靜中我們屏除所有的雜念,隨著儀式和動作進入一種高度專注的境界,而心靈也如同呈上的那碗碧綠茶湯,一口飲下苦甘皆有之。在萬籟之中一切更顯靜好,主客雙方在點茶的過程中沒有太多的交談,卻彷彿透過奉茶與飲茶,拉近了彼此的距離,這就是茶道的魅力。
對台灣人來說,日本茶道充滿一種神秘又優雅的氣質,在大河劇(以歷史背景為主的長篇連續劇)常可以看到戲中以茶道來展現人與人之間往來的情況,而茶道的發展到了被稱為「茶聖」的千利休時期更是達到鼎盛,逐漸展現出長久累積下來的文化精髓及審美觀,今天綠建築家特別邀請曾經留學日本的「翎格設計」潘怡華總監擔任品味總編輯,帶領我們一同拜訪茶道三千家之一的裏千家茶道老師─祝曉梅,學習正宗日本茶道文化與精神。
◎品味總編輯:潘怡華
「翎格設計Ringo Design」總監潘怡華(Eva)高中畢業後即留學日本神戶藝術工科大學(Kobe Design University)攻讀工業產品及空間設計,因此,潘怡華特別強調人性化設計,提倡型隨機能,在客廳(Living)、餐廳(Dining)和廚房(Kitchen)勾勒出LDK的豐富底蘊。
接受日本文化薰息的潘怡華,也決意將日式清美學及職人精神帶回台灣,多年來致力闡揚樸實直率、淡雅清麗的空間語彙。品牌名「翎格」即來自「蘋果」的日文音譯「リンゴ/Ringo」,因蘋果在中西方皆有「平安、健康」意涵,充滿甜美的正向力量,故「翎格設計」取以為名,期許每件翎格案例都能為屋主帶來堅固平穩的美滿幸福。
◎裏千家茶道教師:祝曉梅(宗梅)
專研日本語文學的祝曉梅老師,有著深厚的日語及文化底子,曾擔任日本拓殖大學語文研究所,及美國哈佛大學教育學院研究所TCLE訪問學者,現任教於東吳大學日文系。
本著對茶道的興趣及熱情,前往日本修習「裏千家」茶道,師事關宗貴老師,是台灣少數獲得茶名(宗梅)的茶道老師,並獲裏千家‧今日庵頒授「學校茶道教授」榮銜,代表具有在各級學校教授茶道的資格認證,是台灣目前唯一獲得此項資格者。曾協助總統府、日本交流協會、故宮博物院及各級機關舉辦茶道交流活動,並於東吳大學推廣部開班授課,廣獲茶道熱愛者的好評,是在台推廣正宗日本裏千家茶道的重要推手,
茶禪一味
源自於中國的飲茶之藝,渡海到了日本之後,慢慢衍生出獨特的茶道文化,不論在烹茶手法、茶湯味道及其內蘊的哲理上,都有了截然不同的規範和領悟。如果我們將「茶道」這兩個字細細拆解,茶,簡單來說指的是抹茶,若要認真考較種類,那可是說上三天三夜也談不完的。道,則是技藝與道理兼備,茶道要學習的一方面是正確的點茶動作和儀式,從取水、舀茶粉到完成一杯茶湯呈現在眾人面前,都必須合呼規矩不可馬虎。但如果只有繁瑣的儀式不足以支撐茶道成為一門古老,且代表一個民族文化精神的技藝,背後必定有深厚的哲理做為支撐。
被稱為茶道祖師的「村田珠光」便提出了茶藝與禪宗結合的「茶禪一味」,將從點茶過程中所領悟的道理,延伸至生活面甚至精神面中,將茶道變成一種日常的修行,透過反覆的練習,我們才能自然而優雅如行雲流水般把藝與心融為一爐。由於村田首創將禪宗巨擘圓悟克勤禪師的墨跡懸掛在茶室最明顯的壁龕,所有參與茶會的來賓都會先像卷軸行禮,欣賞完墨跡後才開始進行茶會,這項傳統延續下來,成為茶道的重要一環。
茶會的佈置非常講究季節感,在四季分明的日本,每個月皆有其獨特的風情,花開有時花謝亦有時,不能早一分遲一秒。正因深知這個道理,日本人懂得把握時間,欣賞當下最美的景致,茶室的佈置也不例外,從卷軸的文字、選用的花材、搭配茶點的菓子到使用的茶器,總和出最恰當的季節風情。
▲祝老師為我們講解當天的卷軸「雲悠悠水潺潺」,欣賞卷軸的重點不在字體的美感,而是體會文字的意境。茶室中的花器大多以素雅為主,選用的花材以當季花卉為主,甚至是路邊常見的小花。曾經學習日本花道的Eva告訴我們,茶室中的花重點在生活感和季節感,不同於花道常用特殊花材,及展現出作品的整體結構性,茶室中的插花總是簡潔又素雅,別有一種可愛的意趣。
▲當天搭配淡茶食用的干菓子,由於剛過日本男兒節(國曆5月5日),所以右上方可以看到武士頭盔造型菓子,左下則是代表季節花卉的菖蒲。
擅長清美學的Eva特別注意到茶室的壁龕相當樸素,將空間的表現張力讓給卷軸和花卉,如同畫中需要留白來展現餘韻,家中的裝飾也可以借鏡茶室,空間以清淨素雅為主,將空間色彩留給家具或屋主的收藏品來展現,這樣也可以隨著季節變化家中風格。
▲茶具有也季節之分,除了各式不同的茶碗可以搭配場合使用之外,煮水的碳爐也分為地爐(用於11月~4月,擺放在凹陷的地坑中。)和風爐(用於5月~10月,置於榻榻米上。)兩種。
和‧敬
嚴謹自律的日本社會是個外國人難以打入的圈子,對熱情好客的台灣人來說,可能會覺得有點受挫,唯獨在參與茶會的時候,會感覺自己像被母獸照顧的小獸,無條件的被視為團體的一份子,在那一刻原來感受到的距離感漸漸消弭,也許對文化有所認知之後,更能從基底了解如何與日本人往來。
Eva分享自己剛到日本的時候曾經參與過一次茶會,是當時學習花道的同學邀請她參加的,茶會是日本人重要的社交活動,除了讓外國人能夠體驗日本特有的文化之外,更在茶會中了解與人應對的貼心和細膩。
如同西方俗諺所說的「魔鬼藏在細節裡」,細心和細膩是日本社會中待人處事相當重要的守則,例如舉辦茶會時,不論天氣如何都該準備雨具;茶湯應溫度適中,要隨著天氣做合宜的調整等。雖然說起來都是小事,卻在每一行每一止中,真正做到推己及人。
▲盛裝在容器中的茶粉堆疊成美麗的山形,即使最微小的地方也不該疏忽美感的表現。
▲使用茶杓取茶粉時,也應從側邊著手,小心不要破壞美麗的山形。同時也提醒自己一舉一動都不要躁動,以和之心為處事原則。
由茶聖千利休所制訂的茶道四規就是「和、敬、清、寂」,這四個要點不只是茶道的法則,更是與人往來的要點,祝老師也說「一但對人尊敬,彼此相處才能和睦。」。在茶會進行中,主客彼此常會互相行禮,如果禮儀只是流於形式,就會讓人感覺繁瑣且不耐煩,因此茶道更重視的是儀式之下的心意,當每一次行禮都發自內心的表達尊敬和謝意,才能真正體會茶道的「和‧敬」精神。
▲茶人奉茶時會先行禮請客人享用,客人在回禮感謝茶人的心意後,才開始品茶。
▲茶碗也是茶會中的重點之一,所以在飲茶之前,別忘了先將茶碗捧在手中,順時針轉動欣賞茶碗美麗的花紋。
▲茶湯應在1~3口內飲用完畢,最後一口要發出輕聲的短促聲響,表示對茶的讚美。
清‧寂
清是純淨幽靜,寂是凝神沉思。祝老師在開始為我們點茶之前,先取出了紅色的帛紗,將每一項茶道具仔細擦拭,這麼做不是茶道具有髒汙,而是透過清潔的過程,確保每一個茶道具都是最佳狀態,並且將自己的心念澄清,排除雜念,為點茶做準備。
▲飲茶後得先用手指將碰觸的的地方擦拭一下,再歸還給茶人。
▲用來墊在干菓子之下的懷紙,刻意不將邊角對齊,讓茶客需要擦手的時候方便使用。
點茶時不論主客都專注心神,數人共處的茶室中,往往只聽得見熱水注入茶碗的潺潺聲,或茶筅涮動時的沙沙聲。自己嘗試後才知道,點茶時必須極專注在手中的動作上,仔細觀察茶沫生成,才能點出細膩又均勻的茶湯,縱使身處在人群中,也感覺整個宇宙中只有自己的侘寂凝神。
從茶道的一舉一動中,皆可以沉思領悟許多道理,例如在利休百首中所說「取放任何用具,舉若輕放若重」,祝老師解釋說搬重物時,要舉重若輕,而在取用輕巧的道具時,則要謹慎緩慢,不要讓人覺得輕率。「放下任何器具,就如與愛人分別」,放下任何器具時,要顯示出依依不捨的心情,在道具穩穩的放好之後,手才緩緩的離開,顯示出無窮的餘韻。雖然利休百首闡述的是學習茶道的基礎道理,但是可以將這些內涵再更廣或更深的延展,端看個人如何去思索領會。
▲飲茶後以清潔使用過的茶道具為茶會做終結,透過潔淨的過程,再次領會清、寂之心。
一期一會
參與一次茶會後,更讓我們感受到茶道的深邃與豐富性,在茶道的學習上分成許多不同的階段,簡單來說可以分成「守破離」三種層次,「守」是所有學習的基礎,必須謹守規矩與份際,一步一步照著前人的路途,練好基本功。「破」是在基礎之上以個人的領會加以變化,視當時的情況加以應變,例如茶道已發展數百年,為了讓更多人能輕鬆的體驗茶道文化,於明治5年創立了主客都坐在椅子上進行點茶的「立禮」,讓不諳跪坐的人也能體會茶道的精髓。「離」則是將所有的規矩了然於心,能隨心所欲的因應茶會現場的情況,展現個人風格與修養,將茶道提升到藝術的境界。這也應和了禪宗名言「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的三重境界。
即使已經授與「茶道教授資格」,祝老師還是每天兢兢業業的在茶道之路上持續修行,「茶道的學習是永無止境的,已經學會的東西有可能會忽略或忘記,所以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醒自己。」就是這樣的態度,將茶道精神內化成生命中的座標,指引茶人在生活或精神思想上,不斷的敦促自己成為更好的人。祝老師也告訴我們,茶道的修行不是要我們成為完美無暇,每個人都有脾氣,都可能遇到不順心的事情,但是可以讓自己在逆境中更沈穩安定,一生追求中和之道。
▲裏千家家元會將自己在茶道上修習的成果著作與弟子分享,能幫助有心學習茶道者了解諸多細節。
如同茶聖千利休所說的「一期一會」,人與人之間的聚散,每一回都是「一生中僅有一次的相會」,懷抱著珍惜的心意體會彼此的緣份和過程,了解每個瞬間都是獨一無二的,便能以最珍重之心看待剎時瞬刻。就像這個初夏的午後,我們造訪了祝老師的私人茶室,略窺茶道的藝與心,在一片靜謐之中,我們用五感記錄了這次難得的相會,所有的體悟如同那杯適口的茶湯,一口飲下後在口中與心中回甘繚繞不已。
翎格設計
電話:02-2577-1891
地址:台北市八德路三段126號2F
Facebook:翎格設計 Ringo Design、清美學
祝曉梅
部落格:日本茶道裏千家教室
電話:02-8788-3788
E-mail:tsai0528@ms37.hinet.net
【撰文:徐婉蓉/攝影:蔡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