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綠饗宴 > 漫城台南》日宅の原味,在「衛屋茶事」裡覺醒

漫城台南》日宅の原味,在「衛屋茶事」裡覺醒

所謂的美往往由時寄生活中發展而成,我們的祖先不得以住在陰暗的房裡,曾幾何時,竟由陰翳中發現了美,最後更為了美感,進而利用了陰翳。」——《陰翳禮讚》。

陰翳,蔭蔽之意,在視覺的想像彷若晦澀與幽冥、充斥淡淡暗影的畫面。作者谷崎潤一郎從陰暗的角度闡釋日本美學,提出「陰翳造就了東方建築美」的觀點,進而探討東方建築與文化的精妙。

▲《衛屋茶事》之陰翳美。(Photo credit:衛屋茶事)

隱身於荒廢空地旁的狹小巷內,《衛屋茶事》有著谷崎潤一郎描繪日式房舍那種淡淡暗影的空間感,所處過去是1920年代的日式連棟宿舍,在過去的宿舍等級屬於丙或丁種,格局與規格較小,房舍歷經時代的消磨也被棄置許久,原本頹圮的屋舍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被正在散步的劉上鳴遇見,劉上鳴是賦予老屋新生命的人,同時也給了它新的名字—《衛屋茶事》。

▲《衛屋茶事》的老闆劉上鳴。

七年級的劉上鳴是岡山眷村裡長大的孩子,在遇見這棟日式老房子之前就心裡就有張日式房舍的藍圖,「我們住的眷村房子就是日式宿舍,小時候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要把床、沙發、茶几都放在榻榻米上面,讓空間就會變得很侷促。」這些問號驅使他去了解空間與文化的關係,經過觀察,他發現因為生活方式不同,台灣人使用日式房舍時會摻進自己的文化跟習慣,使得日式建築的本質變了調,從此在心中埋下回復日式房舍原貌的種子。

這次與《建築家》同行造訪台南日式老房子的「玳爾設計」朱志峰總監,同樣有著到訪日式宿舍的兒時記憶,朱總監回憶著那些畫面聊道:「在榻榻米的空間上我們盤坐或正坐,才能與日式建築的高度相配,也學著用日本人100公分以下的視角領會含蓄與協調之美。」能夠用這樣的高度來欣賞美,領受的風情自然是立身者看不到的細膩,這是我們在《衛屋茶事》嚐到的第一道和風哲學美。

▲日式空間設計觀察家——「玳爾設計」朱志峰總監。

還原格局,回復日式宿舍原來的樣子

劉上鳴大學唸的是服裝設計,沒學過建築或空間設計,抱著對老房子的熱情與愛戀,在府城實踐他的建築夢。租下兩個居住單位打通改造,根據原始構件與建材還原格局面貌,原本消失的土間(注:類似現在的玄關,是室外與室內的過渡地帶)、凸窗、床之間(注:壁龕,在房間角落設置內凹的小空間,比榻榻米要高一截,用來擺設裝飾品)、緣側、庭院一一被找回,讓日式房舍呈現最貼近原來的樣貌。不只忠實還原了空間架構,整體的和風氛圍也是劉上鳴的堅持,空間的構件如門窗、燈飾、櫃子幾乎是古董舊貨,有的是當年眷村改建留下的、有的是奔走四處尋來的,每個物件都刻畫著時代記憶,在《衛屋茶事》裡組裝合體,讓日式靈魂更加完整。

走訪過許多日式房舍的朱總監分享他的觀察:「《衛屋茶事》在空間的起承轉合上,鋪排得很完善,用故事敘述的手法將兩個居住區塊合而為一。」保留日式房舍的土間玄關,為空間做了「起」頭、拉開障子門,和室的打造「承」接了空間屬性、接著「轉」折進入第二個衛屋空間,驚喜著別有天地、最後發現每個區塊都被注入和風美學因子,老闆透過潛藏的意識美悄悄地整「合」了房舍。在空間裡頭流連,彷彿在閱讀故事書一般,引人入勝。

▲玄關牆上的「松皮菱」是日式家紋的一種,引用成為衛屋茶事的家徽,與庭院的松木相呼應。

▲茶室。原本的窗扇不是遺失就是被換成鋁門窗,全都是劉上鳴查找資料請師傅重新製作,而能回復一室的古樸。朱總監觀察到,衛屋的門窗具備日式工整幾何的特色,窗扇更是依日本生活習慣在下半段使用不透明材質,在每個小細節都不馬虎。

▲這一條室內緣側是連結兩區衛屋的室內走廊,也是「轉」入下一個空間的起始。

(注:傳統日本房子在靠近戶外庭院的地方會有「緣側」,也有避免雨水太大濺入室內的功用。)

▲這塊庭院在劉上鳴接手時,還是室內增建的房間,回復原貌後,不但是室內茶室的端景,也是體驗日式住宅的幽靜角落。

▲朱總監告訴我們,傳統日本住宅的色調以黑白為基調,《衛屋茶事》顯然捕捉到這個重點,讓空間擁有日宅單純古樸的原味。

環顧四周,榻榻米香氣撲鼻,以黑白為主調的空間,散發著古意,彷彿進入時代劇的拍攝現場,專擅日式和風的朱總監讚許道:「《衛屋茶事》的時代感掌握得非常好,好像把空氣凝結在昭和初期。」看過太多匠氣的日式空間,朱總監一進屋便感受到劉上鳴是用生活的角度在經營這間日式老屋,起源於對和風的投入與喜愛,將個人的美學體驗轉化成為空間的細膩表現,留住了時空的韻味,捕捉了昔日生活的片段。

找回遺失的日宅精神

茶室的座位就設置在房舍的「座敷(起居室)」與「居間(臥房)」,也特地保留日式居家的精神象徵——「床之間」,掛上字畫擺上裝飾,跪坐在前四席的榻榻米上,手裡端著一保堂的抹茶,身後是古意的窗、眼前有枯山水的景,而我們,儼然是造訪日式宅邸的賓客。

▲劉上鳴引領我們入座的座席,是傳統日本住宅接待賓客的席區,朱總監身後便是「床之間」(亦稱「凹間」)。此外,「床之間」前方的座位被視為「上座」,主人會安排最重要的賓客背對凹間而坐。

日本建築喜歡運用窗景為空間框出一幅山水畫,日本滋賀縣的MIHO美術館在大廳落地窗外植一株老松、讓青山映襯在後,經常走訪各地、閱覽過無數日本風景的朱總監對那充滿和風詩意的畫面總是難以移開目光,「坐在《衛屋茶事》的座敷望向坪庭,我看見跟MIHO一樣的風景。」朱總監分享道。《衛屋茶事》不只是在庭裡製作一幅枯山水的景,刻意使用雪見障子做為連結室內外的窗,白牆前的一株松宛如一幅叫人靜心的畫,而我們必須跟隨日本人跪坐的生活模式才能看到這般景緻,這是劉上鳴刻意布下的局,要讓進入《衛屋茶事》的人們戀上日本人看世界的角度。

▲日本滋賀縣MIHO美術館的大廳山水窗景。(Photo credit:朱志峰)

▲朱總監讚賞衛屋茶室在坪庭造景的佈局:「這裡有MIHO美術館縮小版的感覺,對美學要有一定的苛刻度才能製造出這般景致。」

▲日式住宅通常會有一間茶室與水屋,刻意在地板挖開一處四方形區塊,帶入燒水爐子的意象;也利用舊有廁所空間打造出「水屋」(注:位於茶室一隅,用來準備、清洗的地方),讓日本傳統住宅的詮釋更加到位。

▲對日式空間觀察細微的朱總監,前陣子才看到這種障子紙交錯的做法,前後交錯黏貼更能體現障子門的立體與骨感,光線穿透灑落的影子也使畫面更具時光凝結感。

《衛屋茶事》處處演繹著日式美學,除了一般熟悉的緣側與庭,這裡還有隱藏版的美學領略——要前往廁所必須先穿過庭院、經由木板步道才會抵達,劉上鳴說,這個設計靈感是來自谷崎潤一郎《陰翳禮讚》的一段文字:「日本的廁所一定建在離主屋有一段距離之處,四周綠蔭森幽,雖說必須穿過走廊才能到達,但蹲在幽暗的光線之中,沐浴在只門的微弱反射下,不管是冥想沉思,抑或眺望庭院景色,那種心情,實難以言喻…不僅宜於月夜,更是咀嚼四季不同風華的不二之選…我不得不說日式建築之中,最可以歌賦風流的,非廁所莫屬。」藉由意象的仿效引入日式建築的風雅神髓,邀請訪客實際體會蘊含哲學的日式意境美。

▲通往廁所的坪庭,位於《衛屋茶事》第二個空間。

新的不要來,從細節品味舊時光

堅持舊的才有味道,也不喜歡仿舊的新製物,空間裡的構建或是家具都是劉上鳴到各地挖出來的古董或是舊貨新用,被蟲蛀過的柱條確認驅蟲後也把痕跡留下。也因此,《衛屋茶事》的古意氛圍是如此自然,有著京都町屋內濃濃的生活感。

▲這裡是房子的舊廚房,當時因為潮濕等因素在土牆外裹了層水泥,後經刮除留住了日式住宅的原始建材(右側牆)。現在則取用日式設計中對稱規律的精神,放張凳椅鋪陳端景。

▲《衛屋茶事》也有洋室規劃並結合皮件展示,將原始格局中的衣櫃改成收納櫃跟展示台面,延續「舊」的思想,不只「床之間」的茶櫃是日宅古物,桌子也找來舊門扇釘成桌面。

▲同樣都是喜歡日本傳統文化的兩個人聊起來特別多共鳴,這扇門片是劉上鳴在台南的老玻璃店找到的,從華麗的玻璃與分割推斷應是屬於以前有錢人家的,利用卡榫就能將玻璃取下;朱總監則進一步分享他過去習得取出雪見障子的做法。

▲有人說台南像是日本的小京都,總能在府城的巷弄裡挖掘京都味。你覺得呢?

《衛屋茶事》所要傳遞的和風美,不單只是「形」的存在,更多是「意」的體現,擷取和室框架、捕捉日本人的美意識,為空間烙下深刻的和風古都印記。劉上鳴表示:「設立衛屋的理念不是為了複製日本的文化,而是希望保留上個世紀在台南這塊土地上埋下的和文化種子。」在快速流轉的現代環境裡,能夠有一間歷經時代粹練的日式老屋,陪同我們咀嚼深厚而豐潤的日本品味,是件幸福的事呢。

▲「玳爾設計」朱志峰總監(左)與《衛屋茶事》老闆劉上鳴(右)合影。

衛屋茶事

Facebook:衛屋茶事

電話:0926-251-122

地址:台南市北區富北街72號

品味顧問:《玳爾設計》朱志峰

Facebook:日式空間設計觀察

風格專頁:和風主義

Blog:dgdesign.pixnet.net/blog

信箱:dgdesign@ms24.hinet.net

電話:02-8992-6262

地址:新北市新莊區中華路一段8號11樓

【撰文:柯霈婕/攝影:吳佳容】

Facebook 粉絲留言版

CONCEPT北歐建築》北歐悠閒家居,放慢生活的節奏
國際空間X職人觀察》逐光嬉遊,用光影呼吸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