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綠饗宴 > 創意曼谷,建築見學》旅行的彼端,設計狂想與凝思

創意曼谷,建築見學》旅行的彼端,設計狂想與凝思

電影《國王與我》裡那些富麗的樑柱壁畫,是「泰國」的經典印象。但隨著邁入二十一世紀,其首都曼谷多次以城市風格實力活躍在國際媒體間,如《Time》、《Condé Nast》,轉眼間已由金碧輝煌中,伸展出創意美學的翅膀,一躍成為亞洲地區的設計新舞台。

然而它究竟如何在數年間累積翻轉的能量?是什麼因素使城市在街道間吹起設計的旋風?「泰國樣」又為何在國際間備受矚目?因此「綠建築家」協同設計師夥伴,在2015年潑水時節前赴曼谷,從拜訪當地建築事務所開始,探詢泰國的家具家飾、建築、飯店、人才培育規劃,透過深入報導分享並且潛心學習,沉浸於在熱帶中全力奔放的繽紛。


旅行是為了跳脫已經陳舊的日常現象,《The Art of Travel》裡寫道:「一段旅程是思考的促成者。」(Journeys are the midwives of thought.)對於未知世界的好奇,出於生存本能所以觀察傾聽,並沉澱成思想,更是創作前的一段必然等待。而當泰國曼谷成為設計者的朝聖城,轉動地球儀,重新定位地理坐標,我們從曼谷展開探索,嘗試在每一個拜訪地點深入呼吸,並標記步伐之後留下的記號,最後匯寫成未來美好生活的指引。

◎「綠建築家」見學團前赴曼谷參訪當地設計,並透過行前聯繫取得與相關設計者,或負責人採訪交流的許可,且以曼谷國際禮品暨居家用品展BIG+BIH為第一站,揭開此行序幕。

設計作為有目的和意識的創作,表達了操作者於現況的覺察,以及對未來進化想像的企圖心。此行擔任見學觀察家的「玳爾設計」總監朱志峰,即因此著手籌備「台灣空間美學創作交流協會(IDAA)」,期望帶動有志於設計的創作人,進行國內至國外的交流學習。而在泰國曼谷,將吹起IDAA旗幟升起前的第一聲哨響。

隨著泰國創意在設計各領域掀起圈圈漣漪,這並非偶然或運氣的結果,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其足以從沒沒無聞,變為創意發展國家的典範?由年度盛事BIG+BIH展覽為旅程起點,卸除日常裡的窠臼,在異國的自我放逐中紀錄所見所聞,由此反思,而後生成下一次更昂揚的起飛。

◎身兼「玳爾設計」總監與「台灣空間美學創作交流協會(IDAA)」召集人的朱志峰,將在本篇文章裡以見學者身分,與讀者分享於旅行中的深層體驗中學習與收穫。

▲昭披耶河澆灌出泰國歷史文化的脈絡,而接下來又將往哪裡去呢?

跨界創意Thai Design

對於設計者而言最重要的資產是什麼?是創意,朱志峰則說:「創意傳遞著製作人的思路與世界觀,它決定了作品的靈魂樣態、生命長度。」泰國於這一方面,表現出不可思議的天賦。在2015年的曼谷國際禮品暨居家用品展--BIG+BIH中,展示了創意呈現上,彈性思考和自由發揮的特色。在這東南亞地區最具指標性之一的設計展裡,當地設計師與廠商以活潑色彩、大膽造型,融合泰國文化與現代設計精神,綻放新思維的誕生。

▲BIG+BIH展覽由政府和貿易部外銷推廣部舉辦,提供平台展示當地設計,也促成創意交流。而由泰國政府設立的DE mark卓越設計獎,亦於會場布置陳列,向世人宣告泰式創新實力。

看似「不規矩」,卻正是泰式創意最令人讚賞之處。無論形狀、線條結構或是使用機能,於創作者的腦袋裡,都像可以隨時捏塑的陶土,沒有固定模式或完成路徑,例如設於展場中的咖啡廳I+D Style CAFÉ,以軟木塞材料為燈罩,並蒐集落葉布置地板,翻轉常人對於材料使用的印象。

▲異材質的搭配驗證著創作者自由嘗試的精神。

▲將咖啡廳置於展覽會場中,本身即是一項特殊的策展規劃,同時也善用廢料玩轉出新的使用方式。

走出BIG+BIH,穿梭於曼谷街道間,更是發現創意已經成為城市風景,而這些跳躍的靈感,也轉變為各式設計飯店與風格民宿。坐落於地鐵鲁比尼站旁的時尚酒店Sofitel So Bangkok,便將時尚服裝、繪畫藝術、裝置設計,以及來自歷史的民族美學,揉合成充滿驚奇與冒險精神的飯店。別於傳統對旅店大氣沉穩的期許,其母品牌SOFITEL LUXURY正是看中曼谷地區,對於創意的包容力,因此敢於以各式元素成就空間,完成充滿鮮活個性的設計。

▲注入時尚潮流的設計圖騰,打造出有別於傳統的設計旅店--Sofitel So Bangkok。

▲將泰國自身的藝術美學融入空間創造,突顯色彩繽紛的民族特色。

除了因政府推出「時尚曼谷城市計劃」,朱志峰提到:「更是源於扎根於民族性中,表現出的自由特質。」才能為創意發展奠定基石。亦由此推動觀光產業,再帶動城市活力以及擴散效應,達到創意能量的加乘影響效果,開起創意永續發展的經營方式。

資源有效整合,創造新價值

但是只憑創意,便能進行創作的人,大概算是天才一類了。然而泰國卻有著全民設計的風潮,其實這必須仰賴扎實的基礎知識,和硬體設備,以培養普遍人民對於美學的認知。泰國創意設計中心Thailand Creative & Design Center(簡稱TCDC)及為此而生,由政府出資打造位於曼谷的第一處據點,配置設計圖書館與展覽館,並不定期舉辦展覽、講座、工作坊等活動,開放給民眾學習設計相關知識。

▲TCDC為泰國政府創意經濟計劃的一環之一,曼谷為其發源地,也擴及泰國其他地區如清邁,而目前在全球已有11處據點。

▲將設計相關資料分門別類,進行有效運用,是很簡單的道理,但是泰國上至官方下至人民,皆能體認其意義,卻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事情。

TCDC搜羅大量設計相關資料,這些材料也並非絕世孤本,而是「整合」為其展現了有效利用。經過系統化的分類歸納,提高資料使用率,每當被閱讀或被查找,便為靜待於櫃中一隅的素材,因「使用」再創新價值。

朱志峰對此沉想:「必須反思,難道真的是我們做不到嗎?相信我們所握有的資源並不比別人少,卻為何曼谷能如此投身於設計事業?」大約是「有心」與否,造就如今的差異,也因此他更加篤定致力於IDAA的發展計畫。

▲建造材質資料室,讓民眾能夠利用系統了解媒材的應用。

▲分解椅具細節,指出設計與加工的差異,突顯創意的經濟價值。

不只官方推動,在私人企業家具材料展示中心──SCG Experience的參訪中,也體現出對於資源整合的警覺心。SCG Experience將建屋的基礎知識,藉由模型展示、互動裝置教育消費民眾,亦規劃設計圖書區提供借閱。看似對企業主沒有好處的行為,其實透過知識的流通,能夠加快作業程序,同時也促進人們對創意設計目的的了解與發想,達到買賣雙方的良性循環。

▲SCG Experience結合專驗經驗販售材料、家具產品,提升品牌層次。

▲在展銷中心規劃圖書館區域,提供民眾獲取知識或是尋找靈感的管道。

設計無終點,學習、交流與再生

如果說確實有些什麼,使人可以在路上持續登山,那東西名叫「謙卑」。走在歷史與文化的進程中,誰都沒有資格談征服,只有不斷沉潛學習,才能穩住前進的腳步。於本次見學之旅中,在拜訪三間泰國建築設計事物所,及深入訪談之後,朱志峰表示:「感受到設計者對於世界,始終將自己定位於學習者,而能夠保持創意熱忱與實踐的活力。」

▲與泰國建築設計師進行跨國交流,激盪思想的碰撞。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事務所的名稱便是取自於「建築系」,象徵著如學生一般熱忱勤懇的工作團隊;Openbox Architects與Stu/D/O Architects則早就透過造訪對方建築作品,相互交流參酌於設計的經驗或想法。閉門造車的確是得取成就的一種方式,但泰國的生活氛圍,卻是充滿循環與流動性的,每一位工作者從不吝於分享,「共同學習」的習慣為他們帶來聚集效益,擁有更多發展的可能。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用名稱記憶學生時代的熱情,並延續至每一項工作挑戰,而其主持建築設計師正在說明創意靈感的來源。

▲Openbox Architects準備簡報,生動地與「綠建築家」與設計師見習團隊分享個人設計哲學。

最後在社會企業FAI-FAH,我們看到設計種子如何回饋國家,並結下飽滿的果實。FAI-FAH免費提供青少年學習課程,為弱勢家庭裡的孩子打造翻身的途徑,而使用教室空間正是由國際建築師無收費操刀,例如今年初甫開幕的FAI-FAH Chan,即與泰國事務所LUMP合作,完成創意設計的培育搖籃。對於泰國人來說,學習是「好玩」,而玩的趣味,則造就了曼谷創意設計的豐饒土壤,在每一次的春風來襲破土而出。

▲FAI-FAH為一扶助弱勢家庭青年的學習中心,據點Chan則是由泰國事務所LUMP無收費設計,再進行舊建物的翻新改造。

▲「只要有企圖心,都能過學習踏出夢想的第一步」在泰國,設計並不只是當代風潮,更具有循環與再生的活力。

專業的登峰造極,持續前行

成為曼谷之旅虔心的見學者,走過繁華徒留一席沉澱,朱志峰說:「在泰國人們有著超乎想像的柔軟思考。」能夠跳出既定模式,而賦予每一個執行項目耳目一新的感受,同時這也和對於「專業」的開放式理解,有著切不斷的聯繫。當多數人恪守規則與正統,泰國卻有著:「每個人都能嘗試。」的實踐環境,一如泰文裡曼谷一詞的意義--「天使之城」,一切都因自由而美好,更是因不拘於框架的民情,才能在大街小巷掀起創意設計的風潮。

▲在旅行的路上總是能埋下許多未來的「緣分」,每一次的設計交流都是對未來的展望。

▲沒想到在參訪TCDC之後,又再用午餐時巧遇TCDC理事長(Director-General)Apisit Laistrooglai及其夫人,得知其將來台洽公,或許正是將來共同為設計合作的先機呢!

▲看似「慢慢來」的泰國,其實透過大膽創新,以及因為好玩而不滅的熱忱,能夠一步步實現計畫。

看著曼谷展翅,那麼我們能為自己的故鄉做什麼?朱志峰說:「這正是召集成立『台灣空間美學創作交流協會(IDAA)』的原因,台灣設計環境缺乏共識,創作者彼此之間也較無交流。IDAA便希望透過團結的力量,達到共榮共好。」且如TCDC藉由整合有效運用資源,朱志峰也企盼透過團體組織的優勢,樹立長遠的目標,讓設計師有更多學習及異業合作的機會。

▲紀錄著見學訪談筆計,終有一天將成為前行的傍手工具。

▲專業並不等於一紙證書,打開胸懷接納新事物,一如在FAI-FAH裡盡情學習的孩子們,為自己畫更美的藍圖。

透過旅途重新檢視世界,和其中渺小的自己,曼谷既然能夠率領泰國,以創意設計帶動經濟發展,並成為設計人關注的舞台,則必有值得他人研磨、品味之處。若能夠「謙卑」地持續登山,即使路上有荊棘有岔路,前方卻有著更為壯麗的風起雲湧,讓我們對自己如此期許吧!

見學觀察家:「玳爾設計」

電話:02-8992-6262

地址:新北市新莊區中華路一段8 號11樓

官網:玳爾設計

信箱:dgdesign@ms24.hinet.net

Blog:dgdesign.pixnet.net/blog

Facebook:日式空間設計觀察

風格專頁:和風主義

【撰文:黃嘉馨∕攝影:蔡鴻民】 

Facebook 粉絲留言版

江振誠》尋找心中的台灣味,一場與RAW的美食探險!
無印良品》極簡卻極美,從傢俱配置到品牌經營的成功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