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談建築 > 江之浦測候所》究極的杉本博司作品,留給未來的遺跡

江之浦測候所》究極的杉本博司作品,留給未來的遺跡

早春三月,枯褐色的枝頭,櫻花尚未甦醒,繞過蜿蜒的山坡,見學館團隊來到了2017年10月開幕的「江之浦測候所」。我們一路從鐮倉自駕至此,相模灣原本豔陽高照的天氣,但在小田原這一側,刮起初春期仍微冷的風雨,意料之外襲來,卻讓我們見識到杉本博司建築師構築出的最美光景。

▲100公尺長的夏至光遙拜藝廊前端 © 小田原文化財団 / Odawara Art Foundation

公益法人小田原文化財團

身兼藝術家與建築家的杉本博司,於2009年成立了「公益法人小田原文化財團」(Odawara Art Foundation),以傳承古典戲劇、前衛藝術及保存古美術品為目標,經過「構想10年、工事10年」的歲月,終於在小田原市的江之浦這個地方,找到理想據點,打造自身集大成的作品「小田原文化財團 江之浦測候所」。

整個區域在蜜柑樹與黃澄澄的油菜花田中,在館方人員的引導下,我們進入接待見學者的「待合棟」,這是僅有的兩棟現代建築之一。中央位置擺放著樹齡一千年屋久杉一枚板製成的長桌,前端巧妙地以高野山大觀寺的石製水鉢做為桌腳支撐,與長桌木目和年輪的自然痕跡極為相襯。館方人員簡短地說明整個區域的分佈與動線規則,並給予每位見學者一張印有「小田原文化財團」標誌的貼紙,做為入場證,同時也提醒庭園中的止步石意義,代表禁止進入的區域。

▲見學館採訪團隊事前聯繫館方提出見學申請,並請館方人員為我們說明及引導。

▲以十字結方式綁著石頭的止步石,是源自茶道世界在茶室外的庭院中所放置的小石,亦稱「關守石」。崇尚千利休茶道世界的杉本博司,也沿用這樣的方式作為區域的界線。

▲小田原文化財團館方人員穿著藍色短外掛,衣服背後是文化財團的圖騰標誌,與博森設計潘龍總監(中)合影。

杉本博司人生功課的一個重要完成

這個展示杉本博司攝影作品與歷史建物的場域,並非以博物館或美術館命名,而是取名「江之浦測候所」,究竟這地方是什麼樣的面貌?杉本博司想要傳達些什麼給來到此地的人們?我們在抵達前一直很好奇。

▲杉本博司於2009年成立了「公益法人小田原文化財團」,整個「江之浦測候所」歷經20年的歲月才完成。(via axismag)

對杉本博司來說,可一覽相模灣的小田原市,是他思考的原點,也是心的故鄉。年幼時期在舊東海道線湘南電車上所看見的海景,是他人生最早的記憶,也是杉本博司攝影作品「海景」系列的起源,因此安排在此地展出,做為自己人生功課的一個重要完成。

▲接待見學者的「待合棟」,這是僅有的兩棟現代建築之一。

▲相模灣的海景,是杉本博司人生最早的記憶,也是其攝影作品「海景」系列的起源。

▲杉本博司「海景」Sea of Japan, Oki 1987 ゼラチン・シルバー・プリント ©Hiroshi Sugimoto /Courtesy of Gallery Koyanagi

遙拜光的最佳舞台

「江之浦測候所」離海平面約為100公尺,能清晰眺望周圍的相模灣地景,在佔地約一萬平方米的土地上,建築面積僅789平方米,保留開闊且甚有餘裕的空間感。杉本博司在規劃整個場域時,刻意以太陽運行做為基礎,因此以測候所(Enoura Observatory)為名,將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個重要節氣的日照路徑,與地景上所安排的建築,做出最佳的對應。

杉本博司認為:「人類透過觀察天空理解地球的運行,確認自己所在的位置,透過古代人這種追尋自我的體驗,在文明的未來變得不可知之時,再次回到原點顯得更為重要。未來,文明該向何處前進?這裡或許是回到原點、思考人類存在的契機。」這裡不只是參觀者以自己五感來感受的杉本博司收藏與企劃展示的博物館空間,更是一處探究人類進程與文明再生的場所。

▲離海平面約為100公尺的「江之浦測候所」,能清晰眺望周圍的相模灣地景,並感受天氣與節氣的變化。

▲以大海為背景的光學玻璃舞台© 小田原文化財団 / Odawara Art Foundation

▲「夏至光遙拜100米藝廊」採用輕量的懸臂屋頂,一面是大谷石壁,對側豎立著無支柱的37片玻璃窗板。

通往未來的起點

今年70歲的杉本博司曾說:「冬至象徵了生命的再生,宛如古代人一樣觀測天空,正是藝術的起源,在這裡有著通往未來的起點。」一條面向大海、長約70公尺的隧道「冬至光遙拜隧道」,在象徵一年的終點也是起點的冬至那天,日出的光芒會穿過隧道照射在隧道另一端開口外所放置的巨石上。

相對於「冬至光遙拜隧道」,名為「夏至光遙拜100米藝廊(100m Gallery)」裡,展示了杉本博司的「海景」系列(1980~1995)七幅作品,與37片落地玻璃外的小田原山海樹景色相對,也將觀者映入作品的海景中。這棟細長的建築,朝向夏至太陽升起的方向,站在延伸的展望台,彷彿站在海面上。

▲冬至光遙拜隧道© 小田原文化財団 / Odawara Art Foundation

▲長70公尺的「冬至光遙拜隧道」,讓冬至日出時從相模灣升起的光影穿越隧道,映照在對向的巨石上。

▲杉本博司認為古時人類藝術文明的起源,就是來自觀測天象。

▲冬至象徵了生命的再生,在這裡有著通往未來的起點。

精心鋪陳的空間舞台

從舊根津美術館移築而來的明月門,是室町時代鎌倉臨濟宗建長寺派明月院的正門。宏偉的設計,正好作為這場藝術洗禮的開端。穿過明月門後看見的,是以能劇舞台發想而來的「石舞台」,周圍用取自京都寺院庭園的小石頭舖設而成,當春分與秋分時日出第一道光所構成的軸線,會穿過「石舞台」,指向前方23噸巨石所構成的石橋。「石舞台」旁有著以大石塊組成的三角形石塊群,三角的頂點正對著春分、秋分正午時的太陽角度,安排與精算得非常細膩。

穿過石舞台後映入眼簾的,則是以大海為背景的「光學玻璃舞台」,隨著季節變換,這舞台上演的是屬於光的戲劇。「光學玻璃舞台」仿照京都清水寺的「檜舞台」,以檜木結構架高後鋪上玻璃地板,完全未使用任何釘子。環繞著「光學玻璃舞台」的,則是宛如古代羅馬圓形劇場的石階座位,旁邊毫無圍欄的步道,向海天一色的方向延伸,而這條步道下方正是「冬至光遙拜隧道」。

▲明月門,是室町時代鎌倉臨濟宗建長寺派明月院的正門,由根津美術館捐贈給小田原文化財團。

▲「夏至光遙拜100米藝廊(100m Gallery)」的落地玻璃窗旁,則取自本地石材場所建造的庭園「小松石 石組」。

▲以大海為背景的「光學玻璃舞台」,完全未使用任何釘子,周圍是宛如古代羅馬圓形劇場的石階座位。

▲杉本博司(右)與負責工程設計監理的榊田倫之建築師(左)合影。(via axismag)

保留歷史痕跡的材料與工法

「江之浦測候所」對杉本博司來說,是其人生的重要功課,所以這個大型空間策展裡的石頭、木材、甚至是植栽,都由杉本博司親自在現場指揮、參與鋪設。除了展示的藝術作品和歷史建物外,園內的一石一木,即便是踏踩的石階都可能是數千百年前的遺跡。例如造園所用的石頭,有些是附近早川石丁場群跡出土的的原石,原本做為建造江戸城石垣的材料,也有來自五条大橋的礎石,以及從許多建築遺跡收集到的材料。因此他希望未來這個地方可以保留一萬年,成為留給後世的遺跡。

除了刻意使用具有歷史意義的材料,「江之浦測候所」裡的建物,不僅納入日本傳統建築樣式與工法,更將個別時代的建築特徵重現於其中。以千利休茶室「待庵」為範本建造的「雨聽天」,門外的石鳥居是以古墳時代鳥居為原型,而下方的踏石,則來自古墳時代的石棺蓋石,一旁的十三重塔及鐵燈籠,則是鎌倉時代或桃山時期的器物。各個時代所留下的歷史,在這裡以不同的形式重現世人,這些精心刻意的安排,讓這個場所期望的傳承使命,更加名符其實,同時也構成等待挖掘的趣味。

▲鎌倉時代的十三重塔,是來自已廢寺的內山永久寺,也是杉本博司蒐羅保留的重要文化資產。

▲石舞台上的的石材,有些是江戸城石垣使用的原石,也有來自五条大橋的礎石。

▲茶室「雨聽天」前的石鳥居,是以古墳時代鳥居為原型所作。

▲完全不使用任何釘子所作的懸造組合,也是希望傳承下去的歷史工法。

儘管杉本博司戲稱一切皆是自己的興趣而已,但杉本博司對天文、地理與歷史的深厚知識和洞察力,將自己對日本傳統建築的熱愛、對文化、藝術和技術的崇敬,以過人的眼光搜羅至此,讓所謂的文明與藝術,以極其自然不過的方式呈現。當我們看著史前時代所留下的遺跡時,儘管是斷垣殘壁,仍能從中理解人類在歷史洪流中的生活片段,並影響至今。因此一萬年的期望,其實並非癡人說夢。在海、石、樹、光、影所構成的空間裡,我們透過感官感受到時間的遞嬗,感受到自然的存在,同時也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5千年、一萬年後,這裡可能人煙荒蕪,僅留下大谷石與水泥的殘骸,但就像我們今日去看金字塔一樣,未來的人,或許從這些建築以及在這些場所的使用目的,推測出這裡曾進行的茶會、能劇等活動,進而得知當時的藝術、生活與文化,確認此時我們存在的事實。

為未來留下蛛絲馬跡,這是杉本博司在此地最精巧的算計了。

見學觀察家:「博森設計」潘龍總監分享

這幾年持續關注杉本博司作品的「博森設計」潘龍總監,分享了他對「江之浦測候所」這個空間巨作的觀察。潘龍認為這處建物與其說是博物館或美術館,其實更像是杉本博司歷經二十年時間,所完成的大型空間策展。這項足以流傳萬年的整體企劃,讓人們不需要具備什麼理論知識,也不需要太多解釋,就能以自己的感受,察覺人與自然空間的關係,這正是藝術要喚起人類記憶覺知的意義。

這項大型的空間策展,除了在空間動線的精心設想外,相關指標所使用的材料,也都利用原始的有機物質來製作。每個展點都有長短不一的石柱立在其旁,為見學者提供良好標誌與提示。潘龍表示,使用能流傳後世的材料又不破壞整體視覺,這作法很值得學習。像現在許多大型展覽,藉由提供手機掃描QR Code來提供展點介紹的作法,反而引導見學者專注在手機螢幕上,讓人容易忽視現地的情況,「江之浦測候所」刻意使用減法去簡化過多資訊,讓見學者回歸自己本心去感受,這完全符合杉本博司想要傳達的意念。

▲潘龍表示「江之浦測候所」是杉本博司作品裡,非常值得推崇的大型空間策展。

▲藉由以蕨繩或麻繩所綁的石塊,表現「止步石」所要傳達的意義,除了與地景相符,也顯示了主人的品味。

▲不僅是傳統建物,即使是現代建築中都可看見杉本博司充滿巧思的設計。

▲冬至光遙拝隧道内設置的寧靜空間,從地表開口的天光照亮了古井,讓人用心感受光的神奇魅力。

此外,潘龍也注意到工作人員身著的短掛,背後有著極大的小田原文化財團紋章標誌,而這個紋章背後隱含了許多意義,值得分享。以圓和三角形組成的圖騰,除了代表「Odawara Art Foundation」的英文縮寫外,同時也是幾何學中初始的兩個重要形狀。當我們站在高台上眺望水平線時,看似直線的水平線,其實是圓弧的一部分,假如你一直順著水平線觀察海中孤島的最高點,你就會發現水平線居然是連結到這點上,因此我們視角的頂點其實是被圓所包圍,因此太陽與夜空的星辰同樣也是圍繞著我們畫出圓弧。當我們感知到圓,也很快察覺三角形的存在,測量的意識就於瞬間形成,這即是「三角測量」的起點。

潘龍說,當我們走在整個空間時,周遭一同前來見學的夥伴,變成了測量時良好的參考物,同時也成為這大型空間策展裡的重要風景。我們一直忙碌於工作,很難真正靜下心,好好享受這時間與空間交錯時所產生的美麗光影,能一同前來「江之浦測候所」現場,體會並學習杉本博司的究極大作,真的是非常幸福的事。

▲工作人員身著的短掛背後,是小田原文化財團的紋章標誌,除了代表英文表記「Odawara Art Foundation」的縮寫外,其實還有更深的涵義 。

▲在這空間裡,不需要具備什麼理論知識,也不需要太多解釋,就能以自己的感受,察覺人與自然空間的關係。

▲在海、石、樹、光、影所構成的空間裡,我們透過感官感受到時間的遞嬗。

▲人成為空間裡最美的風景,也成為見證時間留存歷史的關鍵因子。© 小田原文化財団 / Odawara Art Foundation

▲如果有更多時間,在此捉摸光影、理解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將會是更幸福的事。

 

小田原文化財團 江之浦測候所

構想:杉本博司

基本設計‧設計監修:株式会社新素材研究所

工程設計‧監理:株式会社榊田倫之建築設計事務所

施工:鹿島建設株式会社

http://www.odawara-af.com/

 

博森設計

「博森設計」由熟悉各種工藝的設計總監潘龍主持,以崇尚簡約設計的哲學,回歸自然事物的本質,將簡約精工發揮到極致。近年來在家居或商業空間的作品都深受好評,並獲得德國 iF Design Award、日本 Good Design Award、台灣室內設計大獎工作空間類TID獎等獎項的肯定。「博森設計」總是能將空間內外的人文歷史與地景串連起來,並利用材質的既有紋理,為業主打造簡約卻不簡單的美學空間。

電話:02-2633-9586

地址:台北市內湖區金湖路348號1F

官網:博森設計

Facebook:博森設計 bosondesign簡約美學誌

【撰文:Frances Wang/攝影:吳佳容】

Facebook 粉絲留言版

千葉學建築計畫事務所》湘南片瀬山之家,斷開與連結間的平衡
徐文峰建築師事務所.東慶建材》三芝埔頭坑的農舍改造,新與舊融合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