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作空間設計》徜徉在草原裡的生活姿態,展現居住的真正自由形式
婚後住在狹小老舊公寓裡的業主夫婦,努力存錢後搬離擁擠的都會,在市郊購入這個空間稍大的公寓,希望能在此孕育下一代,過著自由無拘束的生活型態。「日作設計」黃世光總監在評估客戶昔日的居住經驗,並考量未來家族成員的擴充性,決定以更具備彈性的格局規劃,將空間原有的界線打破,把家具的角色弱化,騰出空曠的空間尺度,創造出不同性質的角落,讓居住者自由選擇生活的姿態與方式,同時將窗外的山景,引入到室內裡。
「日作設計」黃世光總監把木箱自由形式的精神,發揮在空間的規劃上,將空間打開,以不同的格局以及平價的材料,創造出具有彈性的生活空間,居住者或坐、或臥、或躺,自由選擇生活的姿態與方式,不受拘束,讓居住者以不同的距離和方式,體驗窗外不同層次的山林景觀。
背景
台灣的眷村是一種臨時過渡的居住型態,土地多是暫時借用,因此施工簡陋,生活空間也相對有限。房舍空間大小不一,主要依據職務階級分配,即使大的房舍也往往只有15至20坪左右,規劃上也是呆板僵化的框架,生活的形式因此受到限制。雖然建築相當克難,環境也很窮苦,但早期眷村居民卻能惜福愛物,對於家中舊有的物資謹慎保存與使用,以木箱作為臨時性的傢俱配置。本案設計者如何在新的環境中,為客戶規劃不同於以往的自由格局型態,並賦予舊物新價值以融入到新居裡,則是「日作設計」黃世光總監面臨的課題。
設計理念
藉由住宅格局形式的多樣性,解放人們過往受限的生活經驗,回歸更自由的形式。
創意功夫
在物資有限的年代,早期的住民們都能惜福愛物,利用有限的食材創作多種美食,或利用簡單木箱排列成桌椅甚至床舖,成為台灣文化重要的一環。喜愛舊物新用的夫婦,帶著喜愛的老木箱搬到面積不大的市郊,希望空間能像舊時的木箱一樣具備彈性,也想把這些木箱成為新空間的重要的生活器具,有些成為收納箱,有些是席地而坐時品茗的茶几。
過往家具的重要性並不高,居住的型態也相對自由,沒有絕對的格局方式。但隨著西式家具及空間型態的引進,以及住宅工業的僵化形式,人們的生活型態逐漸失去變化。我們嘗試重新找回早期東方的住居文化,讓物件具備不同機能的可能,引導居住者隨遇而安,回歸更自由的生活方式。
「日作設計」黃世光總監將空間既有的界線模糊化,讓既定的形式能透過居住者的創造而產生變化,讓在家的每一段時光都能得到舒緩放鬆。以不同的地面高度、不同的地面材質,創造出不同性質的角落。可獨居也可群聚,或坐、或臥、或躺,自由選擇生活的姿態與方式,不受拘束。同時將窗外的山景、樹木、盆栽,用不同的尺度距離,從窗邊到山外,呈現有層次的自然都會景觀。
起居空間末端的木格柵門廊,讓空間增添了深度與層次感,同時也劃分出公領域及私領域的境界,光線不受阻隔、經轉折後進入到另一區域裡。品茗、閱讀、聆聽音樂或靜坐,人在空間裡的動靜,同時成為這山城裡的多樣性表情。
設計者的情感
過往人們的生活,其實一直並不受到家具和格局的限制,要真正回歸生活的自由,或許就要從改變既有格局的成見來開始。這個個案對年輕世代的業主來說,也是很好的嘗試,把舊物件與新空間進行整合,重新讓好物有了不同的生命力。
Data:
空間性質:住宅
使用成員:2人
空間面積:32坪
主要建材:橡木、鐵件、超耐磨木地板
日作空間設計
成立於2012年的日作空間設計,公司名取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主要是希望日作兩字能帶給別人有正向、陽光的感覺,並在空間設計裡帶點手作的痕跡,也有對設計想法與執行的落實與堅持。對於空間,主張用日子來打造,再用日子來細細品味。尤其是空間的構成,存在著許多細節與態度,擁有純粹本質,是生活最簡單也最難的體悟。因為除了陽光、空氣、水滋養了生命,還需要居所的呵護,而空間中的哲學、工學、美學,都將是詮釋個人生活軌跡最重要的語彙——如果生活也是設計呈現的一種面向。
電話:03-284-1606
地址:桃園市中壢區龍岡路二段409號1樓
https://www.facebook.com/rezo.cp
【撰文:Chris Hsu/資料協力:日作空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