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談建築 > 新北投車站》凝聚在地居民的感情,歷史建物再生的意義

新北投車站》凝聚在地居民的感情,歷史建物再生的意義

小時候跟著長輩從士林搭火車來到新北投溫泉,對這個車站建築的印象特別深刻。1988年台鐵北淡線的最後一班列車開出,這個老舊斑駁的藍色漆面建築,與北淡線最後一班列車的身影,同時成為熱門的新聞畫面。不久後記憶中的「新北投車站」被拆除,所幸關注古蹟保護的李重耀建築師,完整地記錄了這個木造建物的結構,並說服捷運局與台灣民俗村,最終保留這個見證新北投歷史的建物。

2017年3月底,見學館編輯團隊甫從日本採訪「江戶東京建築園」回來,得知「新北投車站」終於要在4月1日揭牌亮相,同是「歷史建物再生」的案例,又是當時新聞討論的熱門話題,我們更好奇負責本案規劃設計與監造的「賴澤君建築師事務所」,是如何在各方壓力下,統整並完成這個備受矚目的再生案。我們旋即聯繫賴澤君建築師,邀請她前來舉辦小型見學會,接著我們又採訪修復與組立木結構的「大河棟樑學堂」,還有負責本案銅瓦屋頂的職人,逐一就材料及工法釐清爭議,也探究本案中的專業工藝。

▲選擇在當年啟用的同一天,「新北投車站」歷經兩次拆卸搬遷,最終回到新北投七星公園這裡,是個極具紀念意義的歷史建築。

▲「新北投車站」的修復工作是由賴澤君建築師擔任設計及監造人,主持整個修復計畫。見學館特別邀請她進行專業解說,讓我們更理解「新北投車站」的故事與復原工程背後的艱辛。

▲「新北投車站」的銅屋頂鋪設,是由萊全金屬負責設計施作,見學館與工藝出版企劃團隊,一同前往位於土城金城路的工廠與辦公室,深入暸解背後工藝的設計細節。

1937年擴建後的模樣

賴澤君建築師說,每件歷史建築都有其不同階段的演變,當我們在討論建物修復時,究竟應該回到哪個階段幾乎也難有定論。而「新北投車站」的再生,是要回到1916年當初興建時的面貌?還是拆除前那個藍綠色斑駁漆面的外觀?這個議題當然也經過了一番討論。台北市文化局在召集專家會議後,決定以1937年的經典造型為復舊目標,也就是當時車站從原本等距的三個牛眼窗,增加了一個不等距窗戶的建築狀態,讓外觀回復到最初原木色澤,且屋頂鋪設菱形銅瓦的造型。

當復舊目標確定後,修復團隊必須在設計圖面與現實情況間,評估材料與工法的問題。「新北投車站」當年在彰化重建後,由於台灣民俗村經營不善並荒廢管理,木構造梁柱的柱頭都因雨淋受潮而腐朽,榫孔也有擴大變形的問題,加上車站主體的窗戶都被拆光,評估留存木料的堪用性與完整度,就成為規劃設計者的首要之務。賴澤君建築師表示,拆卸下來的舊木料因為被塗上油漆,從外觀上很難判定整根木料的狀況,因此修復團隊的木工職人們必須先將木料的漆面經由手工一一去除,然後再進行統計,以確認最終要補充的新木料其數量之多寡。

▲台北市文化局在召集專家會議後,決定以1937年的經典造型為復舊目標,從建物外觀上可以明顯看出,第四個老虎窗明顯與其他三個是不等距的狀態。

▲與日本不少歷史建物一樣,建物上的銅瓦金屬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徵用,所以當年拆除前的屋瓦材料是石棉瓦而非紅銅,而修復後的屋頂,則回復到1937年經典造型的菱形銅瓦。

▲被譽為「桁間巧師」的國寶級建築師李重耀,他為「新北投車站」所繪製的建築結構手稿也在此地展出。

大型木結構教室,老虎窗、破風與木桁架

「新北投車站」除了與本地居民有深厚情感的連結外,和其他歷史建物相比,它更像是一座大型的木結構教室。在1916年最初建造的年代,這個木造建築除了用傳統的榫接工法組立外,同時也受到西方建築的影響,屋頂上使用了「牛眼窗」與「破風」樣式,是 相當特別的和洋混合案例。因為建物屬於公眾往來車站的場所,這樣的特質讓一般常民很容易親近,因此也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此外,屋頂板材利用釘子進行固定,也引進五金強化結構的穩定性,這些細節都與我們在「江戶東京建築園」所見到的同時期建物相仿。

賴澤君建築師告訴我們,修復過程中從原始牆面拆卸下來的板材,表面上有著鮮明的標記,類似生產履歷般的記載,每片都寫著木料材質、厚度、相對應於原始樹材的位置、尺寸以及包裝方式,代表當時嚴謹的林務管理制度。台北市文化基金會參考這個具有特殊意義的板材外型,將它做成小型的木尺書籤,成為「新北投車站」的原創設計商品,成為熱門的紀念品。

▲「破風」元素是日本傳統建築物中屋頂山牆的一種形式,也能在「新北投火車站」的建物上看見。

▲裝置於屋頂高處的老虎窗是用來採光,造型與工法非常特殊,圓形的牛眼窗原本就是無法開啟。

▲老虎窗(Dormer)是指開口在斜面屋頂的窗子,其中圓形的又叫牛眼窗,兼具裝飾及採光的功能。

▲從板材上的文字標示,可以看到當時嚴謹的林務管理制度,木料的流通也有一定的規矩。

木料的選用與榫接修復

賴澤君建築師表示,由於木料受損實在太過嚴重,為了依照既有工法進行榫接,修復團隊必須購入新的木料進行修復,但「新北投車站」原本使用的台檜,在台灣早已禁伐難以取得,因此只能購買性質最類似的黃檜(阿拉斯加扁柏)來修復既有結構,由於新舊木料的顏色不同,初階段會有些色差也是正常的情況,爾後木料的外觀會隨時間逐漸變成相同色澤,這是原木的特性,也可讓民眾更清楚看到榫接修復的痕跡。

負責修復和組立木結構的「大河棟樑學堂」,由邱明民博士帶領職人們依照傳統榫接方式進行,部份榫接處因為新舊木料混用,我們很容易從色差看出端倪,但還有許多外觀看不出來的精細工法,包括日本在修復古蹟時常用的「根繼」、「金輪繼」、「蟻繼」或「鎌繼」等技巧。賴澤君建築師說,過去她曾經與邱明民博士前往日本,學習如何拆除大型的古民家建築,並將這個民家的所有木料結構搬到台灣,在邱明民的努力下,最後這個古民家在淡水落腳復原成「一滴水紀念館」,「大河棟樑學堂」的榫接技術連日本老師傅都相當讚賞。

▲「新北投車站」由於許多樑柱的柱頭腐朽,必須從底部進行進行修補,這類「根繼」的案例著實不少。

▲即使是腐朽無法修復的牛眼窗,仍被保存下來做為最佳的教育解說素材。

▲新舊木料混用造成的色差,是自然有機物的正常現象,木料的外觀最終會隨時間逐漸變成相同色澤。

▲由「大河棟樑學堂」提供的模型,展示並說明「破風屋架上東」的結構。

從車站到活動展覽館,場所精神的改變

從原本的「新北投乘降場」到「新北投車站」,這個做為旅客或本地居民出入新北投溫泉的門戶,在歷經多年在外漂泊後,終於回到了原本故鄉。然而這場車站歸鄉運動在選址討論的議題上,引發不同立場團體的激烈言詞交鋒,對夾在兩者之中的專業工作者來說,只能以好事多磨的想法專注做自己的工作,我們也的確從賴澤君建築師的身上,看到她的耐心與圓熟應對的態度。

從原本的候車亭、車站到現在的活動展覽場地,「新北投車站」的場所精神也不斷轉變中,但人們在此聚集時的安全性,仍舊是建築設計規劃者最關注的事。賴澤君建築師表示,為了符合多數人的期待,他們儘量設法去運用這個百年建物的所有材料,雖然每根木料都經過詳細的檢驗以確認堪用度,但為了讓建築能更穩固地邁向下一個百年,透過現代設施的輔助來強化結構,並讓保全與照明等設備能有秩序地設置,自然也是不可或缺的考慮。

如同上樑典禮時置放「棟札」時的意義,車站的重要事紀被書寫在這個木片上,社區居民爭取車站返鄉的過程與熱情,日後也將在車站的歷史沿革上被完整地記錄著。我們在採訪「江戶東京建築園」體會老建築的魅力後,有幸藉由見學活動的舉辦,更深入認識這段公民守護故鄉記憶的故事,讓我們更想平靜地傳遞和分享自己的收穫。

▲歷史建物修復以使用舊材為原則,但考慮結構的穩定與場所安全,透過現代輔助設施來強化,讓木桁架與新的五金系統合理相存。

▲這個位於走廊用來支撐屋簷的梁柱雕飾,可以看見明顯的色差,因為使用屋頂的舊木料進行修復,是木工職人相當厲害的技巧,這個雕飾上圖騰是屬於水生植物的慈姑,為木造建築帶來避火的寓意。

▲仔細端詳梁柱上的「棟札」,這個木牌上會有工程名稱、上樑時間、業主和設計者等建築資訊,是建築完工前最重要的一個環節,透過儀式連結著神祇、天地與人之間的關係。

▲「新北投車站」目前由台北市文化基金會負責管理經營,除了固定展出與這個歷史建物相關的文化記憶外,也會透過活動的舉辦,凝聚更多人的參與。

▲「新北投車站」門窗的形式,由事務所的日籍同事進行規劃設計,內部的木製辦公家具也是事務所特別設計。

認證日式銅瓦匠師的功夫

「新北投車站」的菱形銅瓦,是由位於土城的「萊全金屬工業」負責規劃設計,這家成立於1988年的公司,原先從事綜合建材進出口及施工的業務。在過去建築鼎盛時期,他們引進美國鋅鋁碳鋼的特殊建材、氟碳烤漆屋頂材、日本鋁合金車庫、日本銅瓦、日本氟素鋁合金瓦、日本遮雨棚等,對於金屬材質、烤漆塗料和施工技術都有深入研究,並且開始研發所有外飾建材的細節,自行發展出獨特的屋頂排水管等技術。

「萊全金屬工業」的負責人林宜宗先生,除了具備技術經驗與研發能力,本身還是文化部認證的日式銅瓦技師,他們將過去代理日本屋頂素材的經驗進行昇化,利用銅元素氧化後的變化,形成最佳的保護層,不僅在視覺上能呈現自然的顏色,同時也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林宜宗先生說:「銅和其合金金屬,在人類生活中已有數千年的使用歷史,因為銅不會和水產生反應,只會與空氣中的氧緩慢反應,最終會形成一層棕褐色的氧化銅。這一層所謂的銅銹,它的厚度最高只會維持一定程度並產生阻隔,保護下層的銅金屬受到腐蝕,因此日本過去許多舊建築,幾乎都使用這樣的素材做為屋頂。」

▲「萊全金屬工業」的負責人林宜宗先生,本身也是文化部認證的日本銅瓦匠師。

▲林宜宗先生為我們解釋西方建築採用銅瓦屋頂的案例,許多建物都屹立超過百年以上。

日本在明治、大正時期,由於受到西化的影響,把西方建築師喜愛的菱形銅瓦屋頂,引入到木造建築上。由於銅金屬比黑瓦的材料更加輕盈,對於木造建築的承重負擔較低,同時它的鋪設方法是由底部往上,一片一片的重疊鋪上,在耐候性與緊密性上,比陶製屋瓦更加抗風耐雪,因此也被當時建造「新北投車站」的日本建築師所採用。

這類的銅瓦屋頂,重疊鋪設的工法需要工匠高度純熟的技術、時間和精力,因此現今幾乎很少見到新建築會使用。但在台灣目前有許多被列為文化財保護的建物,包括台北賓館、松山菸廠都可以看見這些銅瓦屋頂的建物。這次「新北投車站」的整修,刻意將屋頂回到最初建造時的樣式,要與建築團隊一同搭配,避免日後屋內滲水問題發生,「萊全金屬工業」花了非常多心思,讓建物能呈現最美好的一面,所以下回經過「新北投車站」時,不妨停下腳步,仔細端倪一下這個泛著銅綠色的屋頂樣式吧!

▲菱形銅瓦的鋪設方法,是由底部往上一片一片的重疊鋪上,因此在耐候性與緊密性上,比陶製屋瓦更加抗風耐雪。

▲由於必須和建築團隊緊密配合,「萊全金屬工業」事先以詳密的設計與計算,讓圖面上的規劃能夠完美地落實。

▲林宜宗在過去建築鼎盛時期,代理國外的特殊建材,因此對於金屬材質、烤漆塗料和施工技術都有深入研究,並且開始研發所有外飾建材的細節,自行發展出獨特的屋頂排水管等技術。

賴澤君建築師事務所

畢業於台大城鄉研究所的賴澤君建築師,從早年協助九二一重建到推動樂生療養院的保存,長期投注在台灣社會、文化、生態和產業保護等議題上,2010年七月與京都大學畢業,留學台大城鄉所博士生宗田昌人決定要在新北市鶯歌區開業,開始建築師事務所的工作。

部落格:http://sawaarchi.blogspot.tw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sawaarchi/

萊全金屬工業

萊全金屬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88年,前身為盛威企業;以進出口綜合建材及施工為主要業務。在建築鼎盛時期引進美國「Galva Strength」鋼:是由鋅、鋁碳鋼聯合組成,此材料已用百年以上保護美國紀念建築物,更相繼引進美國氟碳烤漆屋頂材、日本鋁合金車庫、日本銅瓦、日本氟素鋁合金瓦、日本遮雨棚,因此造就萊全金屬工業公司對於金屬材質與施工技術,有其深入研究,並對於外飾建材的提升,有著多重的使命感

新北市土城區金城路三段311號

:02-2264-9888

CONCEPT北歐建築

改變,是北歐建築的初衷;讓空間反璞歸真,是北歐建築的目的。「CONCEPT北歐建築」追求簡單、隨性、不追求富麗堂皇的設計,不論是建築或是居家空間,北歐人的住宅,總能讓人從根源處感受到貼近自然、人性、質樸的美好。北歐的居家設計,有許多經典、歷久不衰的作品,有追根究底的體貼設計,有富含生命力的色彩運用。

電話:02-27066026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安和路二段32巷19號

Facebook:北歐風格館

官網:http://dna-concept-design.com

信箱:service@twcreative.net

部落格:concept2014.pixnet.net/blog

【撰文:Chris Hsu/攝影:吳佳容/資料協力:賴澤君建築師事務所】

Facebook 粉絲留言版

樸枂設計》持續同一領域的耕耘貫注,實品屋設計的專門家
千葉學建築計畫事務所》富士山下的導盲犬訓練中心,為人與狗兒共同打造的教育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