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達人堂 > 新旺集瓷》第四代許世鋼整合鶯歌在地力量,「硘」轉陶瓷產業新生!

新旺集瓷》第四代許世鋼整合鶯歌在地力量,「硘」轉陶瓷產業新生!

2016年36歲的「新旺集瓷」(The Shu's Pottery)營運長許世鋼站上日本「優良設計獎」舞台,發表贏得2016 GOOD DESIGN Best 100「產業社會貢獻獎」簡報,他舉家族四代陶瓷事業多次轉型新生為例,娓娓道出鶯歌窯業90年間的歷史迭變。從隨著社會經濟起伏做品牌與產品調整,到帶領產業文化工作者東山再起,許世鋼自混濁的泥水中重新捏塑鶯歌面貌,不僅自家產品風光拿下德國紅點設計獎,更進一步拾回破碎歷史,整合匠人技藝,發揮創意舉辦跨領域互動,拼貼出繽紛的陶瓷文化馬賽克。見學館特別採訪許世鋼,一探這個勇於接掌祖傳窯業的鶯歌囝仔,如何令轆轤再轉,旋出小鎮的國際觀光新氣象。

台灣工藝,翻轉與重生

台灣有許多百年工藝正被現代人遺忘,僅有少數人堅持著、持續找尋重生轉型的契機,往前邁進。
「台灣工藝,翻轉與重生」,是見學館編輯團隊於2017年所推出的採訪企劃,我們將針對國內工藝職人與品牌展開採訪,並邀請空間設計職人共同見學交流,透過此項計劃,讓更多設計者、消費者認識工藝之美、運用於現代生活的新可能,以及觸發居家設計產業的永續價值。

▲「新旺集瓷」營運長許世鋼(Steve Shu),1980年生,東吳大學政治系畢業,為鶯歌製陶家族許家班第四代傳人。

 

▲「台灣工藝,翻轉與重生」計畫邀請空間設計職人共同參訪,右為「博森設計」總監潘龍。

一棟厝換一本秘笈,阿公拚來瓷與磚

鶯歌自清代泉州磁灶吳氏製陶家族抵台開始發展,憑藉移入的製陶技術、鄰近的土料與煤炭資源、天然緩坡地形與便利的水陸交通,奠基台灣陶瓷重鎮基礎。許家瓦窯起於1926年,由第一代許銀喜開創,今日的尖山埔創業陶器工廠即許銀喜包仔窯遺跡。因應塑膠製品興起,衝擊協興陶器工廠的陶甕、水缸,加上建築風格改變造成磚瓦市場萎縮,許家在1950年代進行第一波轉型,改經營燒碗的四角窯,「淡青碗」、「水青碗」、「陰陽碗」等食具器皿,皆是本波事業高峰的經典產品。

▲第一代許銀喜的瓦片與紅磚,於「許新旺陶瓷紀念博物館」中展示。

▲舊時碗盤好繪製魚蝦主題,魚表「年年有餘」,蝦蟹因有殼甲取「科甲」、及第入仕吉祥意藴。

▲新旺集瓷在榮獲日本優良設計獎後推出「2016 G-MARK丹青碗復刻限量版」產品。©新旺集瓷

時代科技進步,敵不過大型日用品陶瓷工廠,第二代許新旺在60年代中期著手第二階段轉型,許世鋼在導覽「許新旺陶瓷紀念博物館」時特別指出三張當票:「這三張紙爸爸說一定要貼出來!」

原來許世鋼的阿公許新旺在從碗窯過渡到燒瓷磚的轉折點遭遇極大困難,為了避免同業競爭,師傅們往往暗藏釉藥配方和燒窯技術,阿公連續燒壞19窯,幾乎傾家蕩產,是阿嬤拿出最後的嫁妝,典當黃金十萬,以相當可以買下一棟台北市房子的價碼,購買一本釉藥配方秘笈,終於成功敲開瓷磚生產大門,創立品牌「燈塔牌」(1940~1965)、「金鋼牌」(1970~1980),開啟三寸六白色瓷磚與馬賽克瓷磚事業版圖。

▲許新旺(右)引進日本高砂株式會社最新的隧道瓦斯窯,日本公司派遣技師來台協助工廠製作,圖為與日本技師合照。©新旺集瓷

「阿公是個個性忠直憨厚、勤勞儉樸的人,在傳統的燒窯艱辛地工作,身為老闆的他,舉凡作土、車碗、入窯、燒窯、出窯、品管、綁碗均事必躬親,但其儉樸程度與工人無異,來訪的客人均不知道,那位理著光頭、穿著內衣短褲、打著赤腳、不善言詞的人,就是工廠的老闆。」——摘自「新旺集瓷」網誌

▲「許新旺陶瓷紀念博物館」位於「新旺集瓷」二樓,展示許家製陶事業舊設備、磚瓦、碗盤瓷器、老照片、當票等紀念文物。

▲生產區展出「倒焰式瓦斯窯」,一旁牆面的數字是師傅以石膏隨手寫下的電話號碼,燒製陶瓷需用石膏模具,許世鋼童年常撿石膏塊玩耍。

▲「許新旺陶瓷紀念博物館」影像藝廊。

▲生產展示區有古早腳踢轆轤,1940年代車碗機示範,角落還有「金鋼牌」吉祥物小金鋼。

▲製作陶瓷器皿的石膏模具。

設計玩創意,開闢觀光體驗新價值

許世鋼曾赴中國廣州經營金鋼磁磚廠,卻因競爭條件惡劣,返回鶯歌基地擘畫創新產品與深耕在地。2009年整合品牌,合新旺陶藝、Shu&W’s Cera集瓷為「新旺集瓷」,將老廠改造為陶瓷展售商場,並新闢許新旺陶瓷紀念博物館、新旺集瓷陶藝教室、新旺集瓷色彩教室、輕食吧等,建構結合觀光、體驗的經營型態,每個月統計都有將近15%的外國客人,因此重視員工與國際客人的互動。

曾有來自中國的陶瓷博物館館長、江西省省長前來參觀交流,發表景德鎮雖是天下第一陶瓷古都,但在鶯歌才真正看見中國陶瓷創新發展的讚美之詞。為了挖掘新能量,許世鋼赴日本見學陶藝設計店、體驗文化祭典,去年更與日本職人商談合作,來台進行短期駐場創作。

「轉型第一注重品牌化,我們將深耕在地視為品牌最大基礎,透過年輕的力量帶入新方法。真正開始做才發現不只是經營家族本業,自己也對在地文化懷有滿腔熱誠,希望未來可以找出更多方式訴說故事,傳揚價值。」

「現在消費型態不同以往,銷售不該只是一件產品而已,能不能是一個配套方案?例如看展覽、聽故事、手作體驗,或在用咖啡茶點同時感受日用器皿的溫度、質感,產品規劃可以玩得更加多元化。」

▲「新旺集瓷」店鋪立面設計白色瓷磚意象,入口規劃無障礙措施,讓傳統產業具備現代美感與便利性。

▲陶瓷展售商場從前是老工廠,抬頭一看就可發現百年杉木樑結構。

▲展售區地板有四個玻璃槽,內為深達3.8公尺的泥漿槽,為舊時生產設備。

▲「新旺集瓷陶藝教室」學員做好的坏體還要經過修坏、乾燥、上釉、窯燒等多道工序,最後拍照登入官網供學員了解作品進度,設想細膩周到。

▲「鳥巢鍋」與鶯歌職人合作設計與生產,作品榮獲2014德國紅點設計大獎。©新旺集瓷

深耕鶯歌在地文化,跨領域趣味互動

「共勉之/自己的文化,自己救。當你期待別人會為你做些什麼的時候,為何自己不起身而做?無論做好做壞,絕對比原地不動來得更踏實、更實際。」

許世鋼領導的「新旺集瓷」除了延續家族事業,也在屢次獲獎經驗中省思如何運用認證擴展品牌,與社區做融合,並跨域產業進行交流。他發揮整合性思維,提供舞台給才華洋溢的設計師與手藝了得的老師傅,團結眾人的力量,倡導「先認識自己的文化背景,越在地深耕,就越國際。」

以「新旺集瓷」主辦的2017「鶯歌文化祭|收藏尖山埔」特展為例,團隊與陶瓷社工、文化工作者合作,繪製老街商圈300餘棟房子,展出向店家、藝術家募集的舊影像與藝術品;進行尖山埔私房景點與特色店家導覽;聚集鶯歌國寶級老師如信手捻土就能捏出擺尾神龍的林根成,擅長古青花彩繪、法華陶瓷的一代傳承張美雲,舉辦在地職人講座;邀請尚和歌仔戲劇團在尖山埔第一間土地公廟、鶯歌現存最大廟宇福興宮,演出戶外古蹟情境劇場;以淺顯易懂的資訊,搭配蒐集故事點明信片遊戲與高互動性展演,激發民眾探索土地的熱誠。

▲「2017鶯歌文化季」導覽特別活動,邀請6為小小導覽員帶領民眾體驗鶯歌尖山埔文化巡禮,每位小小導覽員都經過行前訓練與認證儀式,寓教於樂。

▲與糕點品牌「郭元益」合作舉辦活動,「新旺集瓷」設計師分享自身體驗與對產品設計的想法,民眾可參與手作綠豆糕進行互動。

▲柴窯不只燒製陶瓷,還可以烤披薩!「新旺集瓷」邀請獲得義大利拿坡里披薩CAPUTO盃台灣大賽雙冠軍的楊濟華師傅教授親子柴窯披薩課。

「新旺集瓷」對經營產業與城鎮社區的努力,深深撼動日本優良設計獎(GOOD DESIGN AWARD)評審,在官網得獎頁面公布,許家的故事「顯現出四代營運人在面臨時代考驗下的前進方式,他們隨著台灣經濟起伏見證陶瓷產業之興衰,透過創新力量重整窯業,成功扶植陶瓷業回到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

▲「日本設計振興會」營運長青木史郎在「DESIGN NEXT ID+IT翻轉無限可能」系列講座分析「新旺集瓷」獲獎關鍵,刺激台灣中小企業省思設計思考的重要性。

「爸爸對爺爺很敬重,在爺爺過世時,將一筆錢捐給學校做網球場,也因為相當念舊,博物館裡才能展示他保留的家族文物。雖然我們父子的經營理念偶有衝突,但他教會我的是,後輩子孫要懂得飲水思源,他講的那些古早時代的故事,都形成無形資產,影響我們尊敬祖先與重視地方文化傳承。現在『新旺集瓷』有了小小的規模,我們希望能帶領大家,一起過得更好!」許世鋼說道。

見學觀察家:「博森設計」潘龍分享

「博森設計」總監潘龍觀察,「新旺集瓷」多生產日常鍋具器皿用品,觀光工廠模式也符合傳統產業轉型再造趨勢,身為開創者或翻轉者,往往需背負高昂成本進行未知冒臉,不妨從趨勢中思考能延伸的能量。

潘龍設計師舉名古屋陶工坊為例,推出專門出口海外的限量產品,翻轉一般工藝銷售思維;另外,也可以跟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合作,透過名人選物模式為產品說故事;其他如嘗試聯名設計、發展商品組件、在空間中創作裝置藝術⋯⋯等,或許能開發跨領域的合作契機,讓產品更見創新、多元。

▲潘龍設計師體驗「燈塔牌」古早車碗機。

▲「燈塔牌」名稱來自窯廠煙囪外型神似燈塔,也有照亮、指引意藴,反映領導者的職責。

「我偏好簡約設計,看重物件的使用性。從前學習窯燒,除了享受創作的趣味性,也從製作過程延伸學習更多相關知識,進一步提升生活美學。過去見學日本陶藝家吉田直嗣、大谷哲也的作品,驚艷日本人思考的細膩度,製作出飲用時貼服嘴唇、輕巧便利的的杯具,兼具使用性與藝術性。我們自己做設計也可以省思如何提升便利性、創意性。」

 

「有能力者不一定要在每個環節都親力親為,應該聯合環境中優秀的人才一起合作,開創新事物、新世代。我在室內設計產業,時時刻刻都在思索如何加入多元元素,激發新思維、運用新技術、催生新能量。條條大路通羅馬,不妨多方嘗試不同的作法,另闢蹊徑,突破對傳統的想像,彙整不同領域的人材共同創造,更能激盪出新鮮的想法!」潘龍設計師說道。

「鋼」是家族事業「金鋼牌」的一塊胎記,也反映許世鋼的堅強與可鑄,他就像一坏土用謙虛柔軟的姿態領著鄉人齊心合力,為鶯歌陶瓷業未來鋪造一條可行的道路。「新旺集瓷」證明了最好的傳承,不是獨大,而是共享。

新旺集瓷The Shu's Pottery

「新旺」是許家在鶯歌創辦陶瓷事業的開山祖之名,傳承至第四代許世鋼,新創年輕品牌「集瓷cocera」,致力於陶瓷傳統與創新的結合,闡釋幸福與記憶新「瓷」彙,集結台灣好「硘」的好所在。「新旺集瓷」通過經濟部工業局觀光工廠認證,榮獲日本2016 GOOD DESIGN AWARD BEST 100。

電話:02-26789571

地址:新北市鶯歌區尖山埔路81號

網站:www.shuandws.com

Facebook:新旺.集瓷The Shu's Pottery/集瓷 Cocera

博森設計

「博森設計」由熟悉各種工藝的設計總監潘龍主持,以崇尚簡約設計的哲學,回歸自然事物的本質,將簡約精工發揮到極致。近年來在家居或商業空間的作品都深受好評,以設計作品「Shared Office」、「淡海會館」獲得2016 德國 iF Design Award的肯定,前者同時獲選2015年台灣室內設計大獎工作空間類TID獎。「博森設計」總是能將空間內外的人文歷史與地景串連起來,並利用材質的既有紋理,為業主打造簡約卻不簡單的美學空間。

電話:02-2633-9586

地址:台北市內湖區金湖路348號1F

官網:博森設計

Facebook:博森設計 bosondesign簡約美學誌

【撰文:蔡舒湉/攝影:吳佳容/資料協力:新旺集瓷】

Facebook 粉絲留言版

深宇建築師事務所》與自然共生的終棲之家,簡祺珅的被動式木構設計
好室設計》陳鴻文用3D動畫落實空間,故事性橫掃歐美居家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