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專題.現代風導覽】住現代的房子,用簡約態度與都市基地談戀愛
「現代風格」,既經典又遙遠?空間冰冷到有點不近人情?是否「超級前衛」就叫做「現代」?為了破解大家對現代空間的迷思,《綠.建築家》從國際間的建築設計案中,嚴選來自各地的現代建築空間,並由曾於美國賓州大學建築研究所,接受過紮實訓練的「大雄設計」總監林政緯,為我們進行導讀,點解現代設計之迷津。
空間觀察家‧大雄設計│林政緯
「大雄設計」總監林政緯認為,居住空間可藉由現代設計的介入,重新啓動居住者在城市中的生活意識,傳承真正屬於人與空間的故事。為了探究城市與設計的互動本質,林政緯走入「台北城市設計展」、「台北未來式.建築特展」,與文化局長劉維公及策展人吳協衡進行對話,體認藝術設計的能量可將城市不斷拉升,深化都市內涵並昇華為城市特色。在面對每一件設計案,林政緯總是優先考量基地與周遭的特色,攫取空間的故事性,試圖讓設計與環境相融,以回應其核心設計理念—「創造都市中的第二自然」。
位於泰國曼谷的現代風格別墅「YAK01」,由AA-D(Ayutt and Associates design)設計,由於需要納入庭院、游泳池等需求,因此室內的基地條件並不寬裕,AA-D以懸臂房屋設計和「L形」的室內格局呈現,大大提高可用空間和綠化面積。雖然是現代化建築,但仍然保留傳統泰國建築的精神—以庭院做為進入室內空間的橋樑,同時主要的生活空間也直接對外、朝向陽台、花園和游泳池,回應泰國人重視室外庭園的生活型態,這棟建築有一半的區域都是開放空間,讓人從每一個角度都可以欣賞到庭園的美景、與外部互動。
(photo credit:AA-D)
林政緯表示「YAK01」的建築體型簡單俐落,藉由建材堆疊出虛實交錯的外觀,均充分表達現代設計的特點,但最令他欣賞的是「AA-D」對空間構圖的思考,建築師置入點、線、面的立體思維,適時利用雕像或柱子做為分界線的落點,藉由游泳池的倒影與實體建築物所產生的虛與實,讓虛的線與實的線在空間構圖上產生對話,反映在游泳池的池水之中,創造建築的有趣對稱。
(photo credit:AA-D)
(photo credit:AA-D)
※延伸閱讀:《亞洲建築Case Study》好想借住一晚,游泳池畔逸品別墅
「大雄設計」認為自然和都市從根本上相互衝突,都市中的花花草草並不自然,都市中的「自然」應是「空間的記憶以及生活在都市中的回憶片段」,他觀察到,此期專題的國際案例中,「AA-D的YAK01」與「Patkau Architects的Tula House」兩個案子都很重視空間的流動性,並透過「借景」連結內外關係,用設計再次創造自然。
▲「AA-D」除了使用玻璃消弭各個空間的距離之外,更在建築物中間保留空地種植綠樹,讓自然成為兩個空間的借景,多了光與景也達到區隔的效果。(photo credit:AA-D)
▲「Tula House」運用簡潔的現代語彙連結內與外的關係、籠絡無敵海景。(photo credit:Patkau Architects)
「Tula House」位於海邊一處13米高的玄武岩丘陵懸崖上,為了在懸崖上立足,「Patkau Architects」經過多次試驗最終選擇多重交錯鋼樑來固定基底、錨定於崖邊,建築體以不規則的閃電造型迎合崎嶇地勢,同時要和周邊景觀形成聯動,特意採用低調的黑色板材,並且在屋頂上覆蓋植栽、以綠樹圍繞,讓這幢人造建築頓入森林之中。「Tula House」的結構高潮在於製造出開放式的客餐廳與廚房,結合三面開闊的無敵海景,朝海的一面採用全落地玻璃,營造出最好的海景以及採光。室內以現代風格的設計為主軸,原木色的木地板配以簡約主義的混泥土牆,天花板設計成金屬柵格,替休閒導向的空間增添現代表情。
(photo credit:Patkau Architects)
「『Tula House』聰明地利用結構與地形優勢,創造許多結構切角,與環境形成有趣的互動。」林政緯分享道。同樣是面海的建築,閃電造型的結構取代呆板的方盒子,透過切角的外凸拉近與海景的距離,視線能夠更貼近窗外的海平面。同時他也對於「Patkau Architects」利用結構的折線來與基地環境產生對話的作法感到敬佩,而強烈的建築曲徑與接線不只為空間帶來環境的延伸感,具有引導動線的意義,也與地貌做了完美呼應。
▲運用不規則造型的建築曲徑創造環境的延伸。(photo credit:Patkau Architects)
▲林政緯說:「『Patkau Architects』充分發揮切角結構的優勢,結合透明玻璃、彷彿將建築體深入樹林之中,再搭配室內的植栽牆,達到視覺上的延伸與相連。」曲折的動線反而製造引景入內的層次。(photo credit:Patkau Architects)
一向在意建築物的涵構價值的林政緯,也發現到泰國建築事務所「M space」所設計的「Nat Motor Head Office」擁有承襲城市肌理的現象。
一座如同機翼向外延展的現代建築,就坐落於歷史悠久的烏隆府,披著金屬表皮,矗立在高速發展卻又古老的都市裡,「M space」利用折疊手法創造出的建築形式,像是一輛經過折疊和扭曲而生出翅膀的摩托車,動感的造型符合委託者Nat Motor的產品形象,而這樣的造型設計也與當地歷史傳說遙相呼應——烏隆府藩國的國王為自己的女兒建造了一座蘑菇狀的石樓,這棟石樓的屋頂、正像懸掛的翅膀一樣向外展開,與「Nat Motor Head Office」的翼狀結構相似。
(photo credit:M space)
(photo credit:M space)
林政緯認為:「城市中的建築設計要能與環境互動,反映都市紋理與基地特有的人文價值。」而「M space」的「Nat Motor Head Office」作品,正是成功透過建築結構轉述了當地文化,同時傳達品牌精神的建築表現,與「大雄設計」主張的涵構主義有著同樣的設計思考。
▲林政緯解析「Nat Motor Head Office」的折板造型與金屬元素都是現代性很強的表現手法,甚至利用鋼構做為空間的立柱,呈現極具個性化的現代建築。(photo credit:M space)
※延伸閱讀:《亞洲建築Case Studies》現代建築並非格格不入,為古老城市注入現代血液
借重林政緯在建築設計上的專業觀察,《綠.建築家》能夠更加深入體察各個國際案例的設計精髓,同時更加全面地解讀現代建築、設計與都市或環境的關係。
【撰文:柯霈婕/攝影:伍益誠/圖片提供:AYUTT AND ASSOCIATES DESIGN、Patkau Architects 、M 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