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台中國家歌劇院」,深入伊東豊雄-美聲涵洞!
對於已經正名為「台中國家歌劇院」的台中大都會歌劇院,你有什麼樣的認識?延請國際建築大師伊東豊雄設計、台中市長胡志強重要政績、世界最難建築工法之一、耗時多年的工程,還是長得像海綿、乳酪或蛋盒的特殊造型呢?
編輯是長期在台北求學、工作的台中人,對這棟伴隨成長的歌劇院印象真如「萬丈高樓平地起」(就像聽說鄰居姐姐陣痛很久終於生下來的寶寶),又因身為《綠‧建築家》編輯,每日爬梳世界建築新訊,亦曾參與建築師伊東豊雄講座及記者會一睹風采,當真正置身台中國家歌劇院現場時,那股喉頭燒熱的震顫連我自己都嚇了一跳,當時湧上的第一個想法是:台中的機會終於來了!終於,不是只有台北了,終於,台中有一個很棒的展開機會了!一生中,我們究竟要花多少時間、金錢成本與有形無形的代價去等待一個無論是什麼的機會到來呢?
沒有濫情吹捧,推開一切成見與刻板印象,平心靜氣地走入台中市搖歌劇院寶寶的搖籃,台灣人今後要一起拉拔它長大,《綠‧建築家》想說一則簡單的床前故事將台中國家歌劇院的身世介紹給大家。
▲台中國家歌劇院位於西屯區七期重劃區,由2005年國際競圖奪得首獎的日本建築師伊東豊雄(ToyoIto)擔綱設計,2014年11月23日落成啟用。
▲伊東豊雄(右二)帶領建築團隊在東京舉辦的「台中メトロポリタンオペラハウスの軌跡 2005-2014」建築展上分享設計及建設過程。via
國際競圖的意義
現任台中市文化局主任秘書的李正偉,於2004年11月~2010年3月任主要承辦本案之建設局建築工程科科長,從頭到尾參與台中國家歌劇院生成,訪談時正值歌劇院開幕前幾天,千頭萬緒的李主秘抱著一疊厚厚的文件倉促現身,篩過複雜的建築工法與技術用語,首先提醒我們思考:
為什麼台中需要一個歌劇院?
▲台中市文化局主任秘書的李正偉,中原建築系、台大城鄉所畢業,擁有建築師執照,在台中市政府服務十餘年間參與過許多重大建案,包括台中國家歌劇院及台灣塔國際競圖發包等。
「歌劇院最早在省政府年代是音樂廳規模,後來因預算波折,才改成歌劇院。市長(胡志強)最早的時候不是只想蓋一個歌劇院,在93年曾經提三足鼎立計劃,在現今市政府所在地要蓋Zaha Hadid的古根漢美術館,議會所在地蓋Jean Nouvel的音樂廳,在公園第三所在地請Frank Gehry設計市政府議會,後來因中央經費預算因素,整個案子在2004年12月議會決定中止古根漢文化園區(Guggenheim Garden)計畫,市政府重新開啟新市政中心及歌劇院的興建,歌劇院進入國際競圖。」
「為什麼想做這個計劃?對台灣人而言,大家耳熟能詳,政經首都會是台北,在城市競爭優勢評比上,航運的首都一定會是吞吐口最大的高雄,而歷史文化古都絕對是從明鄭時期開始奠基的台南,台中在政經、藝文、歷史、航運各方面都沒辦法跟其他城市做很大競爭,因此台中市要走的路都是創新唯一和獨特性,那也是胡志強市長要把國際大師引來台灣的重要原因,希望把國際大師的理念帶來台灣。」
▲日本伊東豊雄作品獲得台中國家歌劇院國際競圖首獎。(via)
▲英國 Zaha Hadid Architects作品獲得國際競圖第二名。(via)
▲荷蘭 Claus en Kaan Architecten作品獲得國際競圖第三名。(via)
「來自公部門的國際競圖,必需考慮到供給的經費預算及期程,歌劇院當初有三個普立茲克獎得主參與,是很大的競爭,以整體造型討喜度來說,Zaha Hadid會贏,但在劇院的安排和各方面設計,伊東豊雄以特殊的不規則牆面、曲線造型、聲音在空間裡流竄的sound cave概念獲得評審的青睞。」
「其實古根漢美術館計劃不代表沒有成功,台中市因為辦了國際競圖,讓城市的能見度上被看見,包括台灣塔國際競圖(首獎日本藤本壯介)、「台中城市文化館」國際競圖(首獎日本SANAA建築師事務所)、台中中央公園(清翠園)國際競圖(首獎法國景觀設計師Catherine Mosbach及Philippe Rahm Architects),這些競圖讓台中市在國際上被看見,也不是說國內就不能參加,每件比賽前幾名都有國內優秀建築團隊,在台中國家歌劇院的競圖中,由設計鶯歌陶瓷博物館的簡學義獲得佳作。」
▲台灣竹間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簡學義)作品獲得台中國家歌劇院競圖佳作。(via)
▲日本遠藤秀平(Shuhei Endo)同獲台中國家歌劇院競圖佳作。(via)
落實設計概念,從Space到Place
「民國84年(林柏榕任市長)台中市辦了市政府大樓跟議會大樓國際競圖,由瑞士韋伯/侯佛建築師事務所(Weber+Hofer AG Architects)贏得首獎,92年因預算財務面不足停擺,直到2010年正式啟用。以這個案子而言,曾經被質疑以一個北歐國家的設計案,取得國際競圖首獎時,會給台中市的都市涵構或空間歷史帶來怎樣的改變?」
「當初獲獎的重要原因在其型式表現,希望將市政府打造成民主之門跟議會之窗,在建築空間發展史上,中軸線上通常是最尊貴的位置,例如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在紫禁城中軸線暨北京中軸線上,台灣民居在中軸線設置神明廳,民主國家就在中軸線規劃開放空間綠帶廣場給所有市民去用。」
▲位於七期重劃區的臺中市政府(前)及臺中市議會(後)建設在城市中軸線上,將「民主之門」留給市民。via
「瑞士韋伯/侯佛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的市政府中心很好的理念是在民主時代把中軸線開放空間留給市民,但是也因為當初是在北歐國家設計,基於市政跟議會透明概念,所有開窗用透明玻璃設計,84年綠建築相關法令還沒有出來,建設到了93年外殼耗能量無法通過法令,因此在外牆再做一層Low-E低輻射玻璃,在玻璃窗裡面再多加一層鍍膜,這層鍍膜分成兩種,鍍膜在亞熱帶國家會做在外面,於第一線擋住;溫帶國家做在裡面,可以保溫。」
「國際競圖很多帶來是concept理念,但任何案子最少都得面臨四大挑戰:工期、經費、法令、有沒有能力做,歌劇院也遇到這樣的問題,所以你問我它會不會帶來什麼樣的改變,我覺得有利有弊,但我會說因為有國際競圖,可以讓世界看見台灣,甚至台中,但也因為是國際競圖,我們要怎麼把它轉化為在地生根的建築物,不管是工程技術也好,相關法令的突破也好,那都是我們要努力的,沒有一個是十全十美、百分百之好的東西。」
「我們自己學建築,讀到《From Bauhaus to Our House》裡面有一張漫畫我到現在印象一直很深刻,他畫了一個人在玻璃屋前面說“I just want a home, not a concept.”,當鋼鐵跟玻璃應用到建築之後,裡跟外的界線就模糊掉了,因為鋼筋混凝土的出現,牆不再只是內外空間的阻隔,垂直跟水平之間不一定成縱角,『我只是要一個家,不是一個理念』代表很多設計理念都該注意到在space跟place之間有什麼不同,space只是一個幾何的空間,place裡面有溫度、濕度、色彩,還有你的記憶,甚至於情感。」
歌劇院可以帶來什麼?
◎北中南表演中心三足鼎立
「做這樣的國際競圖到底能給中台灣帶來什麼?台灣在二十幾年前兩廳院成立(1987年)之後,慢慢的有些國際級的表演會來台灣,但其實台灣慢慢地不再有什麼談判籌碼,原因在於國際級大表演像歌劇魅影或Cat,假設檔期15~20天,扣除4~5天通關、卸貨、裝台、卸台,其實真正能表演是8~10天,成本會攤提到售票成本上,國際級的表演過去因為場地受限都會跳過台中,他在台中找不到一個很好的場所,最多只能提供中山堂和中興堂,台灣如果北中南各有一個國際級劇院的話,台灣洽談國際級的表演天數或時程就可以增加,談判籌碼也會增加。2015年台北兩廳院、台中國家歌劇院、高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宣告台灣北中南三足鼎立的開始。」
▲台中國家歌劇院將於104年1月1日由文化部轄下行政法人「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經營管理,因此改掉原名「台中大都會歌劇院」。
◎文化藝術表演的創新育成平台
「第二,歌劇院與其說是歌劇的表演空間,還不如說它是文化藝術表演的創新育成平台,因為它所帶來的不是只有表演者或文化的創新而已,當我們小朋友早期在打棒球的時候,他看不到未來,慢慢我們有職棒出來,慢慢我們有國手踏上國際比賽。因為有這個歌劇院,產業鏈中的舞台、燈光、音響、設計、創新、美學等相關專業人才,他們才看得到這樣的未來,有些東西是國外進來的,可是這樣設備進來後,操作也會是我們台灣的人,慢慢他會在這過程中接觸到國外最一流的設備,也會接觸到國外一流的技術人才,在潛移默化中創新育成,就像小朋友打少棒,看得到他的未來。」
▲為慶祝臺中國家歌劇院落成,舉辦「光舞紀」展演。
「歌劇能代表的不只是音樂表演,還有服裝造型、美學設計、場景更換,這些都是台灣很需要的,能夠整體帶動產業鏈,也因為這樣,我們希望在台中國家歌劇院的首場表演,不是歌劇魅影、不是Cat、不是徹夜未眠的杜蘭朵公主,我們希望第一場大表演是我們台灣的歌劇,Taiwanese Opera,我們找明華園來。」
「我們邀請文化部認定的台灣表演藝術五大品牌團隊:雲門舞集、明華園、紙風車劇團、優人神鼓、朱宗慶打擊樂團來表演,在這樣的藝術殿堂裡可以被看見,更可以讓表演者感覺到被重視及肯定,我們希望所有來這裡表演的人都可以感受到被重視,更被國外看見,搞不好還有替台灣發聲的機會。」
伊東豊雄的建築驚奇
◎自然洞穴感
「伊東豊雄的概念是sound cave美聲涵洞,意義在於他認為純粹水平跟垂直是20世紀的空間思考模式,不只是伊東,只要是學建築相關都會讀到,人最早的原生空間是在媽媽的肚子裡,在原始人時代住在樹上跟洞穴之中,伊東豊雄想找回自然界原生空間的存在,所以創造出沒有完全水平或垂直的建築──『美聲涵洞』,透過一連串的曲牆,讓人感受到重疊的視覺,聽見聲音在不同空間流竄,希望創造一連串穿越性洞穴感。」
▲伊東豊雄取洞窟、地穴概念,運用58面曲牆設計美聲涵洞,未來計劃仿照原始人在牆面繪製壁畫。
◎模糊室內外界限
「第二,室內跟室外之間也不是那麼純粹的垂直與水平,你可以看到曲牆面跟戶外空間設計玻璃做室內外穿透,不只是建築空間的曲牆,外在開放空間、綠地廣場也是曲面、曲線造型;還有藉由控制開放性,具備純粹在室內、室外或室內外共同表演等三種表演型式的圓型小劇場;建築外觀右側有類似人體耳朵構造,伊東說『我的建築物不只是看的建築物和體驗的建築物,它還是一個可以用聽的建築物』,在建築外可以聽見歌劇院裡表演的聲音,建築內也可以聽到都市的市井喧囂,他的配置型態,讓流水內外可以連結,穿透視覺也穿透建築。」
▲以玻璃穿透性模糊室內外空間界限。
▲除了室內大中小劇院,戶外的圓形小劇場可透過活動門牆控制開放性,化身擴大腹地的露天音樂廣場。
▲穿透空間的流水設計在實際建設時,因應都市落塵量太大,水容易髒,將流水範圍縮小。
◎關關難過關關過!
「困難面是國際合作的建築案如何在台灣被蓋起來,重申任何建築最少都要面臨四大挑戰:工期、經費、法令、有沒有能力做,日本每次更改設計圖,結構都要拿到英國Arup結構設計公司算,再檢討台灣的法令,所以溝通時一定會遇到語言、文化上的障礙,也因為有時間成本壓力,會牽涉工期、預算、有沒有人有能力做,我想這都是得去面對的。」
「為了突破台灣的法令,它的結構外審審了7次,防火避難審查審了5次,消防排煙審查審了5次,還有都市計劃審查、都市計劃變更、建管審查、開放空間審查……各項審查審了兩年多,然後又因為工期無法掌握、營造風險太高、預算不一定足夠等原因,發包流標了5次,到第6次才成功。」
「不是說它delay,而是在這樣的國際競圖裡面,最麻煩最麻煩的是,很多現有法令跟現有相關規定它是不適用的,應該是這樣講,在追加預算的過程中,如果沒有一個很好的執政團隊、一個很好的市長支持,這個預算會腰折,隨時可能會喊停。」
▲伊東豊雄曾撰寫〈台中の辣腕市長〉,說明以美聲涵洞的施工規模、技術、預算及等待,在日本是做不到的,但國際上做不到的案子就在台灣蓋起來了。※按我看大圖
參與建設的台灣團隊獲得什麼?
◎台灣進入3D建築時代
「比較大的改變在,台灣的規劃設計已經從2 dimension進化到3 dimension,宣告數位3D建築時代來臨。以前的建築概念為垂直或水平,一張立面圖加上水平圖就可以完成,但當它是曲面的時候,點和點之間的距離不一定,曲面不斷變化,全是3D的數位創樣。」
◎台灣營造發展施工設計繪圖能力
「第二,台灣的營造界跟日本有很大的不同,日本傳統營造界有發展出施工設計的能力,建築師只要把基本圖畫完,之後營造廠可以發展自己細部的設計圖,台灣基於採購法限制,營造廠也沒有發包輸圖能力,這案子面臨數位建築挑戰,台灣營造廠得自己發展施工設計圖,不能只靠建築師的圖,麗明營造做到了!」
▲伊東豊雄設計手稿。※按我看大圖
◎用鋼筋混凝土製作曲牆
「第三,這案子做曲牆,最早在日本做的簡單試體模型,當初伊東設計牆會到80公分,後來台灣面臨怎麼做曲牆時,過程中我們辦了好多次施工說明會,從北到南拜訪,問我用什麼做曲牆最好?鋼板!用鋼板模撐曲線,再直接灌漿,可是很抱歉,如果以這樣的曲線跟曲牆來看的話,成本會增加到一倍,台中市政府沒有這樣的錢,議會不會讓它通過,所以後來選擇台灣最熟悉的鋼筋混凝土來做,經過重重設計檢討,最後甚至催生出40公分厚的曲牆,也因為這樣,麗明營造在工法上取得兩項國際專利。」
▲台中國家歌劇院用鋼筋混凝土克服曲面曲牆。
◎因應曲牆的「水幕」消防設計
「它的曲線跟曲牆很麻煩的是,空調出風口要設在地面,所有出風口設在氣室之下,就像氣球灌滿後從椅子下冒出。也因為是曲牆,防煙垂壁沒辦法做,火災怕的不是火是煙,要阻絕煙蔓延的速度,曲牆無法做防火鐵捲門,做不密,也會破壞造型,所以做了水幕,噴水的強度、密度就像一道牆,也可配合造型,逃生不會受阻礙。」
▲由於曲牆緣故,將空調系統設置在地面之下。
政治是一時的,這棟建築物會被永久地留下來。
「一個很偉大的建築物或國際競圖,就像法國的巴黎鐵塔,日本早期的東京鐵塔和近期的晴空塔,以及代表澳洲跟雪梨的雪梨歌劇院,我們希望台中國家歌劇院可以讓台灣跟台中被看見,在被看見的過程中,當然會有很多紛紛擾擾,但是我想,市長(胡志強)曾經說過一句話:『政治是一時的,這棟建築物會被永久地留下來。』」
「一個好的政策或決策,在被執行的時候,我們希望它被看見的,不是下一屆,而是下一代。政治是一時的,這棟建築物會永遠存在。」
「台灣的建築師會慢慢分成兩大潮流,一是面對國際競爭壓力,建築與其說是工程,不如說是集合工程、美學跟藝術,視野跟格局要打開;第二會慢慢走向對鄉土的關懷,台灣有一部分建築師在這方面做貢獻,譬如黃聲遠的田中央工作室在地紮根,代表意義是,一個留過洋的人把他的國際視野帶來給地方。」
「台灣好在還有一群默默耕耘的人。」李正偉說道。
品味顧問《博森設計》總監潘龍分享
大力倡導簡約設計的《博森設計》總監-潘龍表示,台中國家歌劇院的「壺中居」、「洞穴」概念,以仿生式建築構造擬態自然環境,呼應伊東豊雄與自然共生的一貫設計手法,令人聯想起搭配山勢與湖景,以曲線設計波浪狀屋頂的岐阜縣冥想之森市立齋場;呼應地景諸多櫸木,以樹的輪廓做為造型的東京表參道TOD'S旗艦店;以及自然光和風滲透建築本體,並透過螺旋系統凝聚屋頂構造的台大社科院等作品。
潘龍最喜歡的設計是建築外觀的「耳朵」造型,此處視覺上可感受到建築的深度,透過戶外光影折射,玩賞曲面明暗層次,深刻感受到3D形體構造,將工法確實呈現;擬態性天窗像是留聲機的喇叭,為空間播送歌劇院表演的聲音,也像是建築的耳朵在傾聽城市,最大趣味是空間像一個無形的流體,與自然環境互動,表現出穿梭的趣味性。
▲美聲涵洞右側彷彿建築的耳朵或喇叭,播送並傾聽城市的聲音。
此外,潘龍也向台中市文化局主任秘書李正偉提問:國際建築大師對作品希望能維持一貫風貌,建築完工後,入駐經營的商業空間在佈置陳設上會不會有所影響?
李主秘回覆,台中國家歌劇院最初有良善的規劃,94年國際競圖階段與OT(Operation營運、Transfer移轉,意指政府投資興建完成,委由民間機構營運,營運期滿,營運權歸還政府。)同時進行,用意在希望跟未來入駐的商業空間可以同步,不用二次施工,但OT了11次都沒成功,期間也發生過糾紛,2015年交由文化部國家文化中心經營管理後,必需有多方協調溝通。
▲台中市文化局主任秘書李正偉(左)與博森設計總監潘龍(右)合影。
「建築本體是特殊構造,有地標性意義能吸引觀光人潮,加上是表演場域,更能促進國際間交流。台中近年來建設,諸如圓滿劇場、台中國家歌劇院、草悟道,都證明了與自然共生的努力及開發文化產業實力。」
「台中馬路很寬,新城市發展相對地好。我很喜歡台中的巷弄文化,有許多小型藝術展覽空間及咖啡廳,很適合做城市漫遊。」潘龍說道。
世界九大新地標──台中國家歌劇院,其劃時代建築姿態,沒有一絲特立獨行的高傲前衛,此處是伊東豊雄遙想原始自然璞真的壺中居,台日建築團隊的千錘百煉,待您親歷其境,將想像轉作實際生活經驗。
模糊界限、流動、開放、聆聽、與環境和諧,這棟建築物能帶給我們的意義,也許要比伊東豊雄最初的設計構想還能多上更多吧?
※延伸閱讀:
台中國家歌劇院
Facebook:遇見,台中國家歌劇院
新建工程網站:www.tmoh.com.tw
地址:台中市西屯區惠來路二段101號(交通資訊)
品味顧問:《博森設計》潘龍
官網:博森設計
facebook:博森設計 bosondesign、簡約美學誌
電話:02-2633-9586
地址:台北市內湖區金湖路348號1F
【編輯:蔡舒湉/攝影:蔡鴻民/協力:台中市文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