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玩設計 > 深度漫遊.休閒生活學》生活轉個彎,前往農村玩出幸福新體驗!

深度漫遊.休閒生活學》生活轉個彎,前往農村玩出幸福新體驗!

身為城市外食族多年,已經許久沒有嚐到「食物的原味」,食材本身美好的「裸味」彷彿已被化學調味料喧賓奪主,我們真的知道農民們用心思與身體的勞力所種出來的農作物,究竟是什麼味道嗎?

在上個月的「宜蘭綠色博覽會」中,「深度漫遊.休閒生活學」專題品味總編輯 黃傳林,與《綠.建築家》一同拜訪「幸福果食」的創辦人廖誌汶先生。我們認為所謂的「休閒生活」,不只是花錢出國玩耍,近年來,更多有志人士推廣的是台灣在地旅遊,從自己的土地出發,寶島的美麗要先由台灣人自己的眼睛看見。而廖誌汶先生集結的「幸福果食」團隊正在做的事,正是想要擁有更多在地體驗的「深度休閒玩家」,能選擇接觸的管道之一。

來聽聽關於「幸福果食」的故事吧!「幸福果食」每場活動背後的意義與理念,或許將是觸發你尋找生命價值的機緣。

▲本次專題品味總編輯黃傳林(左)與「幸福果食」的創辦人廖誌汶(右)合影。

什麼是「幸福果食」?

我們問,「幸福果食」的名稱是怎麼來的?廖誌汶笑著說:「其實沒什麼特別原因。」這個團隊的組成,也如他隨性率直的笑容一般自然地在2012年誕生。本身是宜蘭長大的農家子弟,長期關注農村問題,待過演藝圈、玩過音樂的廖誌汶,在一場座談會中,認識了剛從金融界離開的簡家旗,他們認為台灣農業的價值應該被看到,希望以此為出發點,重新定義食物、農村與人的關係。

廖誌汶結合團隊共同發想創意Event,進行「稻田裡的餐桌計劃」,透過網路募集志工、尋覓志同道合的夥伴,進入鄉間,食用當地小農的作物,每一場餐桌計劃都是一次創作的藝術。

▲幸福果食團隊機動性高、人員組成背景廣泛,廖誌汶在各式各樣的人才的協助下,期望用「吃」打天下。

「幸福果食」在創意的背後,追尋有價值的事物,並帶給參與計劃的民眾,一場「幸福」的體驗。廖誌汶說,「創意背後若沒有一個很大的議題在支撐,創意也是假的。好玩之後就沒了。」他觀察到,台灣農業其實遇到很大的問題,「價格偏低,沒辦法盈利。」所以「幸福果食」的計劃目的其實很簡單,就是「重新定義農村的價值」。


▲幸福果食希望透過「稻田裡的餐桌計劃」,搭配有趣好玩的創意活動,讓「農業」產生新的價值與獲利;反向地也讓來參與的民眾接近土地,擁抱那份都市人很陌生的「幸福」。

廖誌汶說,「農業其實也可以有不同的想像。」這場實驗性的農村計劃,將持續拜訪台灣各地的農夫,並設計各類創意活動。他們認為農村也可以是「三級產業」,集合美食、旅遊、文化、生態等,「吃是一環,體驗也是一環」幸福果食讓「農業」產生新的價值、新的農村Life style。廖誌汶表示,「若以生活風格來講,當你的消費能夠有一部分是在地或其他地方的農業,這樣的概念其實就夠棒了。」當這些變成普世的價值觀時,或許,整個社會將產生意想不到的體制變化。

▲黃傳林詢問:「你們團隊所做的事算是文創的一種?」廖誌汶回應,「農業也可以多功能,兼具休閒、旅遊、美食、環保。這些都是可以同時發生的事情。」

「稻田裡的餐桌計劃」,體驗「感動」的滋味!

在這次的宜蘭綠博,幸福果食舉辦了一場「虹橋餐會」。這是幸福果食「稻田裡的餐桌計劃」的其中一個項目。

潺潺河流上的一道彎橋,在接近黃昏的魔幻時刻,一盞盞燭光微微照亮了那些城市的人們,他們起心動念想要取下被忙碌蒙上灰塵的心。

顛覆「餐廳」的想像,這裡沒有時尚都會的裝潢設計、也沒有穿著制式服裝的服務生端菜上桌,虹橋餐會及其他「稻田裡的餐桌計劃」遠遠超越了我們對於「吃飯」的想像。

▲幸福果食已舉辦過許多場「稻田裡的餐桌計劃」。尋找各地農村風景,不論是在稻田中、魚塭旁、海灘上、茶園裡、果樹下,都曾經有一群人共同享受著當地食材與廚師精心構思的創意料理盛會。沒有經歷過的人,是不是也很好奇這份道地的農村風味呢?

「『農』其實是一個很複雜的議題。」廖誌汶說,農業能探討的面向太多了,幸福果食能做的就是發想出更多好玩的東西,透過人們的參與,做一場創意展演,進而讓更多民眾關注這個議題。因此,除了在稻田內吃飯的新奇體驗之外,幸福果食也創造累積許多膾炙人口的農村創意活動。像是在稻田裡割出美麗的圖案、製作稻草人、手作 DIY 掃把、世界盃蝸牛大賽、甚至還有人「割」出一場浪漫的求婚呢!


廖誌汶表示,「就像你們提到的『休閒』,我們也將農業中的『割稻』提升到休閒層面、提升到行為藝術。像是之前曾經割出一個『大口吃米』的圖,雖然過程艱辛,但結束之後,大夥爬到屋頂上看才發現:『哇!原來我們做了這樣的事情。』」

「體驗割稻或許對你們來說意義不是這麼大,可是你成就了一個很特殊的地景藝術。你們獲得的可能更多,成就感、滿足感、各種感覺...。當你將這個活動以藝術品來看待的時候,角度又不一樣了。若只是單純體驗割稻,只會覺得累,無法感動,下次就不會想來了。所以我們才會不斷地想創意。」

這場採訪中,最令我們深深動容的就是廖誌汶那句:「我覺得我們太棒的就是,好多人哭喔!」他告訴我們,幸福果食曾經舉辦過「走田埂」的活動,當時有一個女生走到中間時突然放聲大哭。「我們以為她是遇到蛇,最後才發現她是太感動了!」

「走在金黃色的稻穗裡,天地這麼大,她一個人太孤獨了。或許是現代人生活太過狹隘,不敢放大自己,當你走到那麼大的稻田中,反而驚慌失措了起來。」而這時廖誌汶也才發現,農村原來具有療癒的功能,只是沒有人引導我們走進那個場域。

本來就存在於天地之間的農田,因為沒有機會碰觸,便不曾感受過土地的生命力,她的狂野、律動、氣味、甜美,都在那一瞬間閃過你的眼前。我們完完全全地相信,落淚的瞬間絕對滿懷著最真誠的感動。

▲黃傳林感同身受的表示:「我也曾經有這樣的體驗。與太太一起騎車環島,因為走錯路,和一大片綠油油的稻田相遇,當時想要放聲大喊,但怕嚇到農民所以作罷。但遇到那樣的情境,真的會很想不顧一切盡情釋放!」

在地小農的最大發揮,創造農村價值

就像廖誌汶說的,創意的背後必須要有議題支撐,幸福果食支持在地小農、呼籲青年回鄉,盡心盡力地推動完善有力的社會企業。他說,「這些素人廚師、農民,他們很重要,很美好。這些人的動能,是台灣最根本的力量。」因此,幸福果食團隊也有專門在做商業模式的專才,包括包裝餐點,吸引目光;傳承美感與態度給消費者與在地農民;針對地區性開發不同的商業模式等。「我們做的事情,不只是創意,而是回到現實面的考量。」

在那個溫暖宜人的午後,我們也有幸能吃到廚師用心烹調的在地美食,最原汁原味的「裸食」,只有在放入口中時才真正明白那份難以言喻的美味。身為居住在城市的都會人,當我們的生活被制約成某種形態的時候,反倒特別懷念「最簡單的滋味」。

▲廖誌汶與在地廚師相互討論如何透過習慣的烹調方式來調整餐點,而不是教導他們做出高級餐廳賣的精緻料理。廖誌汶說,「能看不能吃的菜,實在太無聊了!」


▲將宜蘭產的紅心芭樂刨成絲,放置在新鮮的沙拉上,是大夥一同討論出的在地創意料理。

▲綿密的南瓜添加堅果增加口感、使用有機桑椹嫩葉一同混攪在一起的Q彈麵條,再沾上特製的金棗醬料,連續多道美食,讓平時胃口不大的編輯我,也不禁狠狠地扒完的一整碗飯!

如此美味的餐點,出自於這位廖誌汶口中的「人間料理師」——美秀姐(上圖)。「崇尚自然、吃得健康」,這八個字代表著美秀姐的烹調理念。活到老、學到老的她,擁有5支丙級證照、五十幾張的結業證書,還是前年終身學習得主,美秀姐熱情地跟我們介紹自己,「我喜歡呈現出在地食材的原貌。不會加很多的香料或其他東西。最重要地是把在地的特色拿出來!」

當天,廖誌汶介紹另一位回鄉青年(上圖右一)與我們認識。許育豪是「宜蘭縣枕頭山休閒農業區發展協會」的總幹事,他表示這次和廖誌汶與幸福果食的合作,最終就是希望能讓台灣農業回到應有的價值。「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有一個機會可以把在地的班底訓練出來。因為這樣的一個操作模式,在過去的農村是沒有的。它不僅僅只是開餐廳而已。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再次發現、甚至是尋找,農產品的價值。」

採訪最後,黃傳林設計師詢問:「那你們下一步打算怎麼做?」廖誌汶表示,跟在地回鄉工作的人保持合作的關係,幫他們規劃以農村為基礎的商業模式,這依舊是幸福果食最重要的目標及理念。

黃傳林也提出「創意延續性」的堪憂,但廖誌汶說「縱使是曇花一現,我也可以接受。」

「幸福是一個虛的東西,不是一個真實的存在。散播出去的種子會發生什麼事,你真的不會知道。但我們將力量凝聚起來、盡量把創意的元素帶出來,其他人會去看、去仿效。然後,去尋找自己生命的價值。」

如果你不曾接近、不曾親身體驗過,就如同身處霧中森林,看不到萬物之美,就算走遍世界,留在心中的價值卻沒有一次深刻的感動來的多。「幸福果食」賦予城市人「體驗感動」的機會、透過一場場的創意活動告訴大家農村的價值,並且促發我們思考農產行銷所面臨的問題,從外至內,一層層串接起來,盡己身微薄的力量關注社會議題。

我們從這次採訪廖誌汶與「幸福果食」的話語中,了解創意與體驗的無價,收獲滿滿,這樣一個反思的機會,著實難得。

下一次「幸福果食」會出現在台灣的哪個角落呢?就請大家持續追蹤關心,來一趟台灣農村的深度旅遊。每逢生命的浮沉之際,你都該積極地為自己開一扇窗,創造心中理想的美景。

品味總編輯:黃傳林

FB:觀林空間設計

Blog:kldesign.pixnet.net/blog

官網:www.kldesign.com.tw

E-mail:kldesign@kldesign.com.tw

電話:02-2545-3838

地址:台北市民生東路三段130巷18弄24號

幸福果食

FB:稻田裡的餐桌計畫─幸福果食

【撰文:黃聖雯/攝影:蔡鴻民/協力:幸福果食】

Facebook 粉絲留言版

從愛而來,打造令人眷戀的溫馨家!
愛馬仕的夢幻遊樂場,Hermès《Leather Forever》皮革工藝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