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談建築 > IN STUDIO一級建築師事務所》適應不斷變化的住宅條件,郊區城市的微村規劃

IN STUDIO一級建築師事務所》適應不斷變化的住宅條件,郊區城市的微村規劃

這個項目位於埼玉縣,業主一家世世代代都生活在這片土地上。這塊建地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江戶初期1607年,在當時這裏是中山道的宿場町,同時因為荒川水系和利根川水系在此地並行,從而被開墾為田地。到二戰結束的1945年為止,這裏一直作為純農業用地而繁榮。1947年,日本在戰後進行了土改,地主所擁有的大規模農場被分解,以農業生產低效為代價,實現了土地的民主化。從1950年至2000年,經濟的高速增長、機械化浪潮、中山道作為連接關東和近畿地區的幹線被開發利用,以及高崎線的電氣化,這些因素讓周圍農業區域被納入城市內。以東京為中心,半徑50公里區域的人口增加,擴建的住房覆蓋了田地,半農田半住宅的情況,演變成如今零零散散的郊區城市。 

這裏的居民原來都是農民,以耕地務農為生。這一帶的水渠、民宅、廁所、田地和縱橫南北的農道組成一個約20×100米的單元,在東西方向這些單元並排疊加構成了務農和生活的基本形態。業主一家將該單元的北半部分用做住宅用地,劃分了土地,讓兩代人都能在此居住,並在此建了車庫。該單元的南半部分被留作生產農地,通過繼續耕作,從而以低稅金繼續持有土地。此外,鄰地也進行了類似的擴建,形成了住宅用地在北側聚集,農田向南延伸的模式。

而今看來,這些建築很少與土地有關,很難說它們擁有豐富的生活環境。但從整體數量的輪廓來看,這區域仍是低密度建築和較高比例的農田,屬於田園住宅地的性質。從建造方式來看,住宅群與農田相結合,獲得了周圍農田的廣闊空間。隨著為業主重建房屋,建築師希望房屋能與農田有更多的連結,不僅是培育、活用土地的空間和時間,更希望打造出一個植根於城市空間和歷史廣度的場所。

▲建築師希望能夠保留這片土地的風貌,讓業主不受越來越城市化周遭環境的影響,獲得自由居住的空間。因此,建築師採用「微村」(Mirco Village)的規劃方法,自主地建立起村落形態的空間秩序。

在這次的住宅重建中,建築師拆除了原本佔據中心的舊房,把從南邊田地延伸到業主父母家的農道,作為這塊土地的軸線。此外,建築師選擇了軸線的西側建造新住宅,將東側設為庭院,藉由兩個世代的多棟建築將庭院圈圍起來。軸線上建有長長的門廊,連接庭院和房屋。門廊既是通往農田、業主父母家的必經之路,也是住宅的屋簷,建築師在這樣一個高頻次使用的空間內裝上了長凳、水龍頭和電源。並在庭院設置了廁所,以便農耕勞作時使用。

▲門廊與起居空間僅一牆之隔,充分具備了起居室的功能,還與庭院無縫對接,聯動室內外。門廊盡頭還直通業主父母的家,串聯起祖孫三代的生活。

▲南有田地,東有庭院,北面有小花園和原來的暗管道路,西有中山道,四面都是風景。

▲通過門廊與庭院相連,增加了住宅與庭院的連接,這樣緊湊的規劃擴大了庭院,讓業主在農閒之餘,可以盡享戶外生活的樂趣。

對於不同功能的室內空間,建築師採用了錯層方式,建築體是傳統的木制框架結構,具有較大的跨度和高度。門廊和玄關,客廳和餐廳、客房、書房、兒童房和露臺這幾個空間,都非處在同一水平線上,它們從地板開始相連,各個樓層呈螺旋狀連接,組成在多個方向上開放的躍層。這樣的規劃讓私人空間的動線變得單一,保證了一定的私密性,家庭聚會的場所則集中到了一樓的公共空間。

為了用合適的構件規劃框架,建築物的結構負載,由獨立的4英寸梁柱支撐。天花板和上半部分的牆面採用木絲水泥板,使得方向、強度和顏色不斷變化的光線穿梭於內部空間,同時能吸收一定的噪音,保持室內的安靜。內部則很少用牆壁區分空間,由聚碳酸酯玻璃製成輕便的推拉門或非承重牆隔板,並將其根據家庭成員的不同需求分隔。

▲一樓共有四處可供進出,都採用了推拉落地窗,可以全方位、多層次地打開,將室內外風景一覽無遺。孩子們甚至可以不穿鞋就走出客廳進入庭院,同自然親密接觸。

▲雖然是下沉式臥室,但是由於空間用色明快,採光來源充足,絲毫沒有壓抑的感覺。

▲各空間之間沒有明顯的隔斷,增加了家人之間的互動,也增加了空間的靈活性,同時讓充足的採光照亮每一處。

▲在露臺上,可以看見起居室內家人的身影,還可以遠眺南面的田間風光。

▲雖然住宅內有很多落地窗,通風性好。但在寒冷的冬日,只要拉上窗門,就能阻隔寒風。玄關處的薪材火爐能夠很好地實現熱循環。

▲收納櫃和桌子等傢俱都採用柳桉木貼面合成板,可以進行組裝拆卸,方便移動,以適應空間功能的不斷變化。

▲大多數照明燈都是可連接到天花板管線,並且是可拆卸的,和裝飾畫、植物都可以懸掛在同一軌道上,業主可以隨心改變光源、綠植、擺件的位置。

▲房屋的每個元件有一個使用和功能,並且被設計為被修改。就像土地可以耕種一樣,人們認識到房屋也是可培養的,住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調整,讓這個住宅擁有真正的生活感。

 

Data:

設計:IN STUDIO(小笹泉、奧村直子)

監理:IN STUDIO(小笹泉、奧村直子)、福原信一建築設計事務所(福原信一)、Studio Stem(中島幹雄)

施工:シグマ建設

占地面積:104.87m2

延床面積 110.80m2

階數:地上2階

構造:木造軸組工法

設計時間:2017.1~2017.8

施工時間:2018.1~2018.7

攝影:吉田誠、小笹泉

 

IN STUDIO一級建築師事務所

IN STUDIO是由小笹泉和奧村直子共同主持的一級建築師事務所,以東京和京都為據點,為日本國內外的建築、公共空間提案。

小笹泉:建築家、一級建築師。1985年生於東京,畢業於東京工業大學工學部建築學科,之後公費留學墨西哥,在墨西哥建築師門下研修,取得了東京工業大學建築學研究生院的碩士學位。在學習期間,她師從塚本由晴,參與了涉穀區宮下公園的改建、韓國西岸4公頃新萬金城市建築設計大賽,在作為世界之窗調查擔當的同時,通過了日本第一種國家公務員考試。此後,在內藤廣建築事務所負責了「九州大學椎木講堂」(基本設計・実施設計・監理)「虎屋赤阪店」(基本計畫)「Metro銀座線渋穀駅舎」(実施設計)「JR高山駅・自由通路・駅前広場」(広場基本計畫・車站及自由通路監理監修)「日向市庁舎」(基本設計)を擔當。2017年起擔任IN STUDIO的主理人。

主要獎項:東京工業大學優秀畢業設計獎/冬夏獎(優秀論文獎)/東京工業大學研究生院畢業設計大岡山建築獎銀獎、建築環境設計競賽佳作、2012年Good Design Award·Best 100(塚本研究室擔當「宮下公園」)、2015年福岡縣建造美麗的街道建築獎·大獎(內藤事務所擔當「九州大學椎木講堂」)

奧村直子:建築家、一級建築師、住房貸款顧問。1986年生於京都,本科畢業於京都工藝纖維大學,並在該校研究院繼續深造。在校期間,師從建築家岸和郎以及米田明,同時還留學巴黎,在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巴黎分所工作。之後在山本理顯設計工作室工作,除了參與日本國內外的比賽之外,還擔任了橫濱市立大學YCU廣場的設計。2017年起擔任IN STUDIO的主理人。 

網址:http://instudio.jp/

聯繫方式:info@instudio.jp

 

【撰文:張維怡/編輯:Chris Hsu / 資料提供:IN STUDIO一級建築師事務所】

Facebook 粉絲留言版

杰瑪設計》用設計探究料理文化,融合日美基因的MEAT2兩樂兩肋
山崎健太郎設計工作室》運用減法思維,打造千客萬來的住宅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