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談建築 > 建築進化論》建築界的諾貝爾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建築進化論》建築界的諾貝爾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人生七十才開始,想像一下自己71歲的時候會做些什麼呢?可能已經退休在鄉下養老、存了一筆錢與老伴環遊世界、與兒孫同住共享天倫之樂。2013年,伊東豊雄71歲,他得了普利茲克建築獎。

▲(由左至右)伊東豊雄、Tom Pritzker、The Lord Palumbo和Martha Thorne在2013頒獎典禮上的合照。via

臺北文創、臺中大都會歌劇院、高雄世運主場館,在台灣有不少作品的伊東豊雄(點我見更多報導),去年榮獲普利茲克建築獎之終身成就獎,不只將自己的事業推向高峰,也間接讓台灣人重新注意有「建築界諾貝爾獎」之稱的普利茲克建築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從建築女帝札哈哈蒂(Zaha Hadid)、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到日本的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SANAA),這些我們熟悉的建築家皆受過普利茲克建築獎的洗禮,此獎項在1979年由Jay Pritzker和他的妻子Cindy共同設立,目的是為了表揚在世建築師,其作品中展現了天賦才智、想像力與責任感等優秀特質,並透過建築藝術推動民眾關注人道與環境議題,激發建築界更多創造力。

一年一度的普利茲克建築獎由凱悅基金會頒發,主要資金來源為普利茲克家族,除了建築領域,他們還長期贊助各項教育、科學、醫療與文化活動。無論國籍、種族、宗教立場等,任何人皆有機會參與,且獲獎者可以得到10萬元美金和一份正式的獲獎證書,以及自1987年起增頒的銅質獎章一枚。

▲此獎章是根據人稱「摩天大廈之父」與「現代主義之父」的路易斯‧沙利文(Louis Henri Sullivan)的設計所鑄造的。via

正式頒獎儀式通常在每年的五月份舉行,地點皆選在世界各地著名的建築物內,向其他時代與歷屆普立茲克獎得主的作品致敬。獨立的評審委員會由5~9位專家組成,每名成員任期數年以確保新舊成員的比例均衡,這些評委各自在建築、商業、教育、出版和文化範疇有專業的地位。

2013年得主:伊東豊雄

得獎作品:仙台媒體中心

via

2001年完工的《仙台媒體中心》,在隔年便讓伊東豊雄得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終身成就金獅獎、世界建築東亞區最佳建築獎和2002年度建築業協會獎(BCS獎);事隔多年,一舉拿下2013年度普利茲克獎,更彰顯了此建築不凡的成就。

via

更多伊東豊雄作品:www.toyo-ito.co.jp

2012年得主:王澍

得獎作品:寧波博物館

Via

「如果我們失落了真實的歷史,就不會有真正的未來。」

1963年出生於中國新疆烏魯木齊市的王澍,是第一位榮獲普利茲克獎的中國籍人士(貝聿銘為華裔美籍建築師),現任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與建築藝術系主任,與同為建築師的妻子陸文宇一起創建了「業餘建築工作室」,在中國建築界頗具盛名。他們對這個行業所面臨的城市拆遷和鄉村過度建設問題有許多反思,而最能代表他的思想與工作特質的作品,便是2008年完工的《寧波博物館》。

via

寧波博物館以「山、水、海洋」為設計理念,將民間收集的上百萬片明清磚瓦組成瓦片牆,並用毛竹代替鋼筋鑄成混凝土牆做裝飾,體現環保,凸顯江南建築特色;同時在周圍以水池環繞,象徵海洋之於寧波歷史中的重要性。這是中國國內第一個大規模運用廢舊材料建造的博物館。

via

2010年得主:妹島和世、西澤立衛(SANAA

得獎作品:金澤21世紀美術館

via

1995年,西澤立衛與妹島和世共同成立「SANAA」,2003年完成的「金澤21世紀美術館」在七年後獲得普立茲克獎。合作之餘,兩人也有各自的作品,妹島的建築風格多帶有「穿透性」與「流動性」,大量運用玻璃外牆等材質,讓建築感覺輕盈而飄浮。

SANAA官網:http://www.sanaa.co.jp/

▲金澤21世紀美術館峻工前一個月,就獲得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金獅獎,其建築特色呈現「正圓形」的平面配置圖,十分罕見;展館設計注重「人與環境」的價值,強調空間使用的彈性,以大片透明玻璃落地窗引入光線,充滿透明清澈感。via

▲西澤立衛的個人作品─森山邸。via

▲妹島和世個人作品─岐阜北方集合住宅S-4棟。via

2004年得主:扎哈‧哈蒂(Zaha Hadid

得獎作品:薩拉戈薩橋

via

第一位榮獲普立茲克獎的女性建築師Zaha Hadid,從1983年香港的The Peak Club、1986年柏林Kufurstendamm購物街一直到1989年杜賽道夫的藝術媒體中心和1994年的卡迪夫歌劇院,其作品經常獲得各類獎項,建築設計風格有不少都帶有強烈的抽象感;除了建築領域,她的才華在室內設計與產品設計上依然值得關注。

著名作品還有廣州大劇院、中國北京的銀河SOHO、香港理工大學Innovation Tower設計大樓、美國羅森塔當代藝術中心、丹麥哥本哈根的奧德羅普格園林博物館……等。

Zaha Hadid官方網站:http://www.zaha-hadid.com/

▲薩拉戈薩橋位於西班牙薩拉戈薩,橫跨埃布羅河,是2008年世界博覽會的三大主題館之一,也是西班牙唯一具有空間需求的橋樑。via

2000年得主: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

得獎作品:波爾圖音樂廳(Casa da Música)

via

雷姆‧庫哈斯勇於創新、並重理論與實務,在建築界被稱為時代的激進分子,亦有「解構主義建築大師」之名號。他的創作以現代主義為基礎,融入超現實主義概念與消費的社會意義,兼具通俗文化色彩。現任OMA首席設計師,也是哈佛大學設計研究所建築與城市規劃學教授。

主要作品有康索現代藝術中心、荷蘭舞蹈劇院、西雅圖中央圖書館、北京中央電視台總部大樓……等。OMA官方網站:http://www.oma.eu/

▲波爾圖音樂廳位於葡萄牙,紐約時報建築評論家Nicolai Ouroussoff 曾在文章中說:「這是庫哈斯設計過最美的建築。」via

其他還有Renzo Piano、安藤忠雄、楨文彥、Frank Owen Gehry、丹下健三、貝聿銘等世界各地的建築家,從1979年至2013年,從首位得主菲利浦‧強森(Philip Cortelyou Johnson)與其作品玻璃屋,到去年的伊東豊雄與仙台媒體中心,超過30年的歷史讓普利茲克獎在建築界的地位屹立不搖。然而,無論哪件作品、無論誰得獎,最重要的並非榮耀本身,而是這個獎項為世界激起的漣漪與潮流更迭。

站在2014年的開端,讓我們從記憶中回溯片刻,今年哪位建築家有機會入圍?又是哪件作品會得獎呢?請拭目以待!

【撰文:張憶文/圖片資料來源: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Facebook 粉絲留言版

詮釋巴黎輕古典的浪漫,打造藝術人文私家沙龍
捕捉稍縱即逝的生命之光,印象.莫內(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