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推作品 > 捕捉稍縱即逝的生命之光,印象.莫內(上)

捕捉稍縱即逝的生命之光,印象.莫內(上)

關於生活,無法用任何字彙去說明,這是世間最難解的課題。為什麼總是困於日復一日的重複裡,時而波濤洶湧、時而淡然無光...

攝影之所以令人著迷,在於能捕捉人世間紛擾、暈眩、激情的現實生活,這是人們雙眼無法做到的事。

但,一位深受白內障視覺受傷所苦的畫家卻辦到了。他,就是莫內。

▲印象派代表人物——克勞德.莫內(Claude Monet,1840.11.14~1926.12.5)via

莫內一生都在作畫。他畫中的「印象」,訴說的其實是人們的生活,貼近人們的嚮往,也貼近對於生活的理解與渴望。他留下稍縱即逝的「光」,以此透露生命的重度。莫內藝術創作的世界中,充滿明亮、溫暖,洋溢流動著幸福愉悅的光采。

眾人喜愛莫內,喜愛他對於光的信仰,喜愛他始終畫著一切都正在逝去但也因此而美麗的領悟。那份對於記憶的堅持與永續,一點一滴累積出來的「美」,在過了一世紀後依然讓人覺得幸福。

2013年11月14日~2014年2月16日,於國立歷史博物館展出「印象.經典—莫內」展覽,承蒙全球典藏莫內作品最重要的巴黎馬摩丹—莫內美術館的慨然借展,將其所珍藏的55件作品,規劃五個主題單元:「朋友與肖像畫」、「諷刺漫畫」、「光影詩篇」、「莫內花園」與「永恆莫內」,讓觀眾能以一個全面性的角度,了解建構莫內的人生與藝術,並探索莫內一花一世界,剎那即永恆的體悟。

本次「逐光嬉遊‧印象美麗島」專題,特邀品味總編輯《博森設計》總監潘龍與《綠‧建築家》一同引領大家走訪特展,回溯140年前這位催生法國繪畫流派——「印象派」的最重要人物「克勞德.莫內」(Claude Monet,1840.11.14~1926.12.5)。

▲「逐光嬉遊‧印象美麗島」專題品味總編輯——《博森設計》總監潘龍。

印象的真諦,從「愛」開始

對夥伴的珍愛

「他在他的夢中不是孤獨的,他有許多同志為伴。」

19世紀的巴黎拉丁區,是波希米亞王國,聚集著來自各地的藝術家、詩人、音樂家、演員。當時,20歲的莫內站在巴黎街頭,他的口袋只有畫筆,心中卻充滿希望。

莫內在巴黎結交了許多終生摯友,以及共同打出一片天的藝術革命夥伴。包括雷諾瓦、西斯里、巴其爾等同輩畫家,相識於葛雷畫室(Charles Gleyre),再加上塞尚、竇加以及作家左拉,他們時常群聚於蒙馬特的蓋布瓦咖啡館(Café Guerbois),一同與保守勢力拔河,更是19世紀社會文化的重要主軸。馬內、莫內、雷諾瓦等畫家前仆後繼,挑釁衛道之士的保守標準。

展覽第一區「朋友與肖像畫」,展示莫內購買好友與他所欣賞藝術家的作品,這些見證著友誼的畫作,一直伴隨在莫內身邊,直到去世為止。

這是莫內對友誼的珍愛。

其中,馬內、雷諾瓦與莫內結緣最深,而且都是通家之好。馬內不僅是莫內早年藝術路程中的巨大身影,更是其經濟困頓時,經常伸出援手的好友。而雷諾瓦則是在葛雷畫室結識以來,即往來密切。

「你一定想像不到,雷諾瓦的去世對我來說是多大的痛苦,他把我的一部分生命都帶走了。這三天來,我腦子裡全是回憶,想著我們年輕時代的掙扎與奮鬥。...就剩下我一個人了,真是很痛苦的事。」莫內與知交相濡以沫之情,令人動容。

▲雷諾瓦寄居莫內家中時,畫下莫內與第一任妻子卡蜜兒。相較於刻畫出最真實、生活化的莫內,卡蜜兒刻意的姿勢、表情略顯不自然的模樣,反倒像是繪出回憶中畫家眼裡的模特兒。(註:年輕時的卡蜜兒在畫室擔任模特兒,也因此與莫內等人相識。) 


▲畫中的女孩為馬內的弟弟尤金與法國唯一印象派女性畫家莫莉索的女兒——茱兒,此為莫莉索送給莫內的畫作,可想而知莫內與馬內一家人的深厚情誼。(茱兒.馬內與她的獵犬萊赫提/貝特.莫莉索/1893)

對師長的敬愛

身為印象派畫家的莫內,真正的藝術啓蒙,來自18歲邂逅的畫家布丹(Eugène Boudin)。少年時代的莫內,居住於諾曼地哈弗港(Le Havre),以諷刺漫畫在當地小有名氣。年長他16歲的布丹看到其畫作後,讚賞他的天分,並鼓勵莫內追隨他的足跡,學習如何觀察自然風景。布丹引領莫內走向蛻變之路,他1859年離開哈弗,前往巴黎追求更上層樓的藝術進境,初窺繪畫真諦的莫內,為入雲深不知處的堂奧,一生無止盡的追尋。

「突然之間,就像簾幕被掀開一般:我懂了,我捕捉到繪畫是什麼了......我當畫家的命運展開了。如果我變成畫家,都是布丹的功勞!」——克勞德.莫內


Musée Marmottan Monet, Paris, ©Bridgeman-Giraudon/presse

▲劇場人物群像/1860/黑色鉛筆、不透明水彩/34 x 48cm。隨著通俗報刊的普及,諷刺漫畫在十九世紀的法國盛極一時,莫內即以諷刺漫畫家的身分,開始他的藝術生涯,並以此得到最早以畫畫所賺取的收入。他在哈弗港口速寫來往的各色人物,透露著年輕莫內當時的生活圈樣貌


▲「諷刺漫畫」展區,展示莫內1862年前的作品,多用鉛筆打稿,再以水彩或粉彩上色。

對妻子的摯愛

「我凝視她逐漸失去血色的面容,幾乎機械性地觀察著:藍色、黃色、灰色以及其他......即使心情痛苦,仍下意識地捕捉死亡撲上她,那變幻莫定的色彩。」——克勞德.莫內

1879年9月2日,莫內在第一任妻子卡蜜兒病榻前,畫下她的臨終時刻——形鎖骨立、受盡痛苦的卡蜜兒,層層籠罩著暗淡的光與色,呼吸逐漸靜止——沈重得令人屏息的景象,畫出了莫內的悲慟震撼。

▲這是莫內生平唯一,在右下角簽名處加上一顆心,標誌了他與妻訣別的私密畫作——《卡蜜兒之死》。他以一種很深的凝視,畫下卡蜜兒臉孔上一直在消逝的光,就像落日餘暉最後留在天空的灰紫色的雲,代表著死亡的光與色彩。這或許是他第一次深刻體悟「光」即「生命」,他用了最大的努力,留住卡蜜兒一點一點正在消逝的生命之光。via

年輕的卡蜜兒在畫室擔任模特兒,因而認識了莫內並相戀,當時她不僅充當莫內的模特兒,也不時給經濟條件頗為困窘的莫內財務上的幫助。卡蜜兒在莫內早期畫作中不斷出現,她提供自己的身體、自己的生命,擺出各種姿勢,甚至於烈日下站立數小時,讓自己愛的人創作。因雙方家長皆反對這場婚姻,切斷經濟來源使他們必須靠借貸抵押維生。至1875年卡蜜兒被發現罹患骨盆癌,他們倆人一同度過了許多生命中最艱難的時刻。

▲27歲的莫內在畫家杜洪筆下顯得神采奕奕,但在現實生活中,卻正當窮困潦倒。

1879年卡蜜兒逝世,進入四十歲的莫內一直到晚年,他後四十年的作品基本上幾乎完全是以風景做主題。或許他內心的感觸,隨著卡蜜兒的離開,已不再流露在人物畫作中,而是隱藏在含蓄的風景畫裡。

▲莫內畫中經常出現卡蜜兒的身影,在海濱、在花園、或回眸或低首、或沈思或散步,或縫衣或育子...一直到卡蜜兒的臨終一刻,莫內仍不自由自主地畫她。


▲1875年卡蜜兒得知罹患絕症,莫內畫下了風雲變幻中彷彿即將消逝的卡蜜兒。via

在莫內的畫作中,近乎噤默地將這些「愛」沐浴在光影漸逝的滴漏中,那是隱隱潛伏在靈魂深處的能量,讓他能在最糟糕的情況繼續向前進...

旅行的意義,光影詩篇

旅行,是畫家的生命能量。面對著大自然,畫家的靈魂無時不在等待大地蝕刻出的光影詩篇,以及回憶的記憶性重建,畫家銘刻這一刻,將瞬間凝成永恆,捕捉虛浮的光影滲透在飽滿的色彩上。

莫內是華麗的,在他的世界裡,沒有單純的顏色,他的顏色都是一種光,光是色彩的魂魄。

光這麼閃爍,這麼不確定,這麼短暫,一瞬間就消失幻滅,莫內凝視著光,畫出歷史上劃時代的作品《日出印象》。

▲莫內1872年創作的《日出印象》引來官方評論家Louis Leroy的抨擊,但也因此促成西洋近代美術史上最重要的畫派——「印象主義」(L’Impressionnisme)的誕生。《日出印象》以哈佛港為背景,記錄著黎明日出之光,這幅畫亦是工業革命對光、對速度、對瞬間之美最早的禮讚。via

印象派畫家一直相信光與色彩的互動關係,是因為光,色彩才有了變化,同樣的水波,因為光線的介入,就會產生層次複雜的色溫變化。畫家們不只是研究光,其實是光在色彩裡產生更細緻微妙的視覺經驗。因此,旅行對於他們來說擁有重要的意義,走出戶外,感受大自然雲影變化中的色彩,讓自己的視覺經歷更加豐富。

◎品味總編輯潘龍 推薦作品——

《倫敦國會大廈-泰晤士河上的倒影》/1905/油彩/815x92cm

Musée Marmottan Monet, Paris, ©Bridgeman-Giraudon/presse

「我只喜歡倫敦的冬天...,如果沒有霧,倫敦就不是個美麗的城市了。霧賦予它美妙的生命氣息,在如此神秘的外衣底下,倫敦無數棟規律的大建築物,都變得宏偉無比。」——克勞德.莫內

展區三「光影詩篇」中,這一幅《倫敦國會大廈-泰晤士河上的倒影》使我們佇立許久,十分驚豔於莫內的精彩表現。

潘龍說:「因為本身是空間設計師,對於莫內利用光線將建築物撕裂、解構的處理手法,以及建築前後的層次處理,印象相當深刻!」這幅畫的特色在於畫家對於光線效果的研究,而莫內處理的方式相當書寫性,背光效果將國會廳的身影變成鬼魅般的旋風,襯以落日的金色裝飾,以及光線映在水面上的破碎倒影。「水波蕩漾,襯托出建築的冷峻堅定,也表現出空間的層次。」畫家的調色盤很少出現這種朦朧迷離的色彩光譜,在莫內的畫中卻出現了。

「莫內畫裡動人的光其實來自一種幻滅的感傷,莫內自己常常說:繪畫是無奈的工作,因為他不斷看著光,凝視光,記錄光,但是他一旦從畫布上抬起頭來,立刻發現他畫下來的光已經改變。

像蘇東坡詩句裡說的:『欲將詩句絆餘暉』,詩句和畫筆都想留住夕陽餘暉,但是還是留不住,牽絆不住。莫內的動人,恰恰在於他每一次光的尋找,其實最後的結局都是幻滅,如同他在卡蜜兒臨終臉上看到的光,這麼留戀,但是怎麼留都留不住。」——蔣勳《破解莫內》。

※ 下篇:

逐光嬉遊,印象美麗島》生命之光,捕捉稍縱即逝的「印象.莫內」(下)...敬請期待

博森設計 bosondesign

官網:bosondesign.com.tw

FB:簡約美學誌博森設計 bosondesign

「印象.經典—莫內」展

官網: http://monet.ishow.udn.com/

展期:2013.11.14~2014.2.16(9:00-18:00,除夕休館)

展點:國立歷史博物館(台北市中正區南海路49號)

【編輯:黃聖雯/攝影:洪翎凱/資料來源:聯合報系金傳媒、「印象.經典—莫內」導覽手冊、《破解莫內》(蔣勳著)】

Facebook 粉絲留言版

兼容現代傳統「泰」有味,精準緊攫過客目光!
李佑群帶路日系潮店,前進03 Tokyo、BEA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