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約風格-設計手法》愈少而愈多,空間原粹的提煉
對於簡單生活的渴求,來自心底追尋靈魂釋放的天性,而一處簡約空間,便成為取得自由的平台。在拋卻所有綴飾的場域中,可以將光影變化作為來自大自然的贈與,從幾何形狀與線條變化裡,感受生命的秩序,而在純粹的色彩中,則能夠更專注於感知,這便是簡約之所以能夠吸引人們追求的原因。本章中將由國際案例裡,精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呈現簡約設計三要素──「追逐光影」、「幾何變化」、「無彩原粹」如何打造以收斂為旨,卻能創造身心更加富足的憩所。
(via)
追逐光影,最美的自然布置
既然在設計上不以裝飾為法,那是不是容易顯得單調呢?其實不然,簡約風格將光影轉化為空間中的自然變動,映照環境的變化,成為居住者隨時與自然對話的平台,由此感受四季更迭、日夜移轉、或晴或陰,與真實環境共同起伏,並在其中沉澱、淨化心靈。
▲讓藍天白雲和太陽成為家中最自然的風景!©Takeshi Hosaka Architects
為了讓光影在空間追逐出永恆之美,因此需要注意窗戶於位置、材質與結構的表現,才能以設計運用陽光,成為生活中簡單卻又充滿詩意的吟誦。以日本建築事務所Masatsugu Yamamoto Architect & Associates的作品「森のコ-トハウス」為例,將樓層挑高並於兩側做整面玻璃窗,同時以天井式規劃避免烈陽直射,而光線透過窗戶結構,在屋內落下交錯的光影,另外隨著日照位置的移動,又在時間的流動裡變化新面目。
▲曾獲Good Design Award、日本建築学会肯定的建築師山本雅紹,於作品「森のコ-トハウス」展現出對光線的精準運用。(via)
由建築師保坂猛主持的Takeshi Hosaka Architects,也一向善於玩轉光影,其作品「Inside Out」即是絕佳示範。從房子的外觀可以看見矩形天窗,原來是以屋中屋的概念,留下外圈區域成為半露天的場域,並在高處設計天窗,一方面維持了隱私,同時因留白而創造出光影最好的表演舞台。
▲「Inside Out」牆體上高度較低的露天窗,規模偏小,在納入陽光的同時也保護居主者隱私。©Takeshi Hosaka Architects
▲在外牆規劃大小、位置不一的開窗,二樓選用玻璃材質,形成疊疊相映的日光畫。©Takeshi Hosaka Architects
幾何變化,簡單俐落之美感
相較於雕梁畫棟,簡約風格則是減法美學,提倡減至最少以突顯材料的本質,使人能夠心無旁鶩地感受空間。因此在線條形狀上,使用幾何樣式,經由不斷組合排列構築新意,承襲大自然萬中有序的精神,用基礎元素變化豐富的生命力。
▲Bergen-Belsen紀念博物館在幾何型組成中,傳遞出堅毅且莊嚴的個性,亦因此獲得下薩克森州BDA(Bund Deutscher Architekten,德國建築師聯合會)大獎、下薩克森州州級建築獎。(via)
從建築外觀、門窗、牆面到家具選擇,皆是線條俐落、形狀大方,但這也更考驗著設計者,如何將簡單元素,透過畫筆化為空間的生命力。而簡約風格的減法藝術,以秩序、平衡為特色,紀念博物館「Documentation Center of Bergen-Belsen Memorial」即是絕佳的驗證,設計事務所KSP Engel und Zimmermann Architekten運用矩形做出大小、深淺不同的變化。於長型的量體一側規劃一道等高圍牆為入口,循序漸進引導參訪者,進到內部則見到遠端橫幅長窗,以低調的方式納入風景,另外不論是桌椅或是隔牆的造型,都維持了乾淨凝練。正是幾何的單純,賦予空間沉澱心靈的能力,在規整的視覺裡解開表象束縛,喚起簡單生活的平靜。
▲筆直的線條為空間帶來穩定的力量,由簡潔的表現突顯空間本質。(via)
設計株式會社Advance Architect Design Office的代表作「HOUSE」,也精彩的展示了幾何美感,以三維空間中交錯的矩形,闡述幾何線條多變的可能性。正是因為「簡」,所以保存了空間本質,而延續了場域在時間中的動能,因此即使只是幾何造型,卻也能令人駐足流連。
▲2014年Good Design Award得獎作品「HOUSE」,以盒子的概念進行設計,於直白的語彙中又充滿層次變化。(via)
▲簡單的素材,卻能夠帶來不簡單的效果。(via)
無彩原粹,從專注衍生靜謐
色彩的運用上,亦遵循著減法的原理,而選擇低彩度的顏色,並於大範圍的使用中,透過精工或是材質、光影的搭配,呈現單一色彩中的深度。相較於多彩的外放,單一顏色更需要注重質感呈現,是一種往內裡的探詢,而空間使用者更能藉由純粹,融於靜謐的氛圍。
▲「大池の住宅」以淺棕色統一空間視覺,營造靜謐的場域氛圍。(via)
由建築事務所Matsuyama Architects設計的「大池の住宅」,即將「無彩」的魅力淋漓盡現。材料選用木紋清水模,以穩重的棕色為設計主軸,然而又因材料而展現了細微的變化,不論在量體的哪一個位置,都有不一樣的感受。當光線順著間隙爬進屋內,在低彩度的空間裡,因而獲得最好的延展,達到放大的效果。另外由設計研究室Shin Ohori - General Design打造的「Photographer's Weekend House」,也示範了大量的白色並非單調,而是洗盡鉛華後的凝實。
▲對於簡約風格來說,顏色並不用於奪人耳目,而是應該退到空間之後,成為回應自然的連接點。(via)
▲「Photographer's Weekend House」在無彩度的白色中,使空間成為自最好的協奏者。(via)
簡約風格訴求簡而不凡,同樣的色彩,卻能在結構安排、材質搭配、光線運用中,以素顏之姿,散發迷人氣息,並原汁原味的回應了空間本質,使生活回歸簡單美學。
▲光線在白牆與地板上盡情伸展。(via)
設計手法觀察家分享‧博森設計|潘龍
以鑽研簡約風格為使命的潘龍,對於設計手法表示:「除了以『簡』為核心精神,更要適時的融入創意。」即在減法的原則之下,還要能因地適宜,考量基地條件、環境等因素,或是結合空間使用者的個性,才能使每一次的設計,都能於「簡」中深化內涵。
他即曾於簡約的基礎上,加入摺紙的玩心,將摺紙變為空間裡的符號,例如展示櫃或是書架,以斜線呈現,彷若紙張上的不經意摺痕。同時以白色為主色調,一方面突顯摺的藝術,也平衡了空間視覺。保持對世界的好奇,與對周身事物的敏銳度,才能打造簡約中的創新,一如潘龍將三角形的幾何概念,變為空間哲學。
▲當陽光從落地窗灑入,光線翻騰在線條結構之間,為家寫下活潑而寧靜的光影詩篇。
▲玻璃隔屏由下而上散落著摺紙的碎片,製造視線的曖昧穿梭。
曾在「綠建築家」的國際案例單元中,擔任空間觀察家的潘龍,認為「極簡,卻極美」是簡約空間最吸引人的地方。於亞洲現代美術館的參訪中,也再次說明了簡約的無限,安藤忠雄以「牆」作為建築世界的開始,卻藉由光影於空間裡的持續流轉,引導人們於其中沉澱並探索心靈。這位建築大師曾說:「在未知的可能性與眼睛所看不到的領域裡,才更隱藏著真正的美。」此即為簡中的綻放,和不凡之所在,亦是簡約風格的目標。
▲這裡不只是藝術展覽的地方,「而是一個『生活場所』,一種Life style。」表示空間必須有生活的意義,一如簡約生活美學。
▲若有似無、內斂簡樸的清水混凝土紋理綿延漫進空間中,隨著光影流轉,又在不同時刻留下不同表情。
「因為簡單所以感受更多」如潘龍時常所說,由繁至簡的淬鍊,本身即是美麗的過程,更何況凝練於「簡」中的豐富意涵,將會吸引我們在空間中徘徊,挖掘細微的幽變,而在所有紛擾減至最低限度的場域裡,我們也將學習與自己對話,為下一次澎湃的創造,累積充足能量。
博森設計
電話:02-2633-9586
地址:台北市內湖區金湖路348號1F
官網:博森設計
Facebook:博森設計 bosondesign、簡約美學誌
【撰文:黃嘉馨/協力:博森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