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綠饗宴 > 冬の日本建築見學》一日隈研吾,東大、赤城神社、la kagu

冬の日本建築見學》一日隈研吾,東大、赤城神社、la kagu

聽過日本童話《雪童子》嗎?當皚皚白雪飄落,雪精靈便從小雪人變作小孩子,陪伴膝下無子的孤單老夫妻,待春回大地,孩子隨著雪的消融消瘦消失,直到下個雪季再臨,雪童子又蹦著腳丫子,踏著亂瓊碎玉歸來。

《雪童子》物語有著日本神話一貫的報恩和循環概念,在季節更迭中帶出環境與心境的轉折,蒼茫中亮起一道如蜂蜜般香甜的燭光,奧妙皆仰賴時間的烘焙與人情的蘊釀。日本的建築工藝也遵循同道傳統,在新陳代謝之際,細膩地發酵人與物的醇厚之美。

2015年初隆冬時節,《綠‧建築家》協同設計師夥伴前進0度C的北國日本,在當地建築師及設計職人的帶領下,從高科技的東京摩天大樓,一路行至雪絮翻飛的輕井澤鄉野,虛心見學日本的木作、農產、建築及都市規劃,獻上我們精彩的記錄報導!


提及「弱建築」三字便聯想到「隈研吾」,正如同吃燒餅油條要配豆漿一樣自然無疑,這位擅長運用木頭、泥磚、竹子、石板、紙或玻璃等天然建材並結合陽光、空氣、水等自然景觀,創造出外柔內剛又充滿溫度之作品的建築大師,想必大家並不陌生(認識隈研吾)。《綠.建築家》團隊再次重訪東京,與隈研吾進行親密接觸。除了「微熱山丘」、「KITTE」和「淺草文化觀光中心」,你知道還有哪些地方可以近距離欣賞建築大師的設計魅力嗎?

▲由「ed HOUSE機能櫥櫃」總監李冠緯擔任本次見學的品味顧問,從東京大學的情報學環Daiwa Ubiquitous學術研究館、由舊倉庫改造的複合式商空「la kagu」到赤城神社,引領我們探訪隈研吾的弱建築魅力。

光榮母校,東大情報學環Daiwa Ubiquitous學術研究館

身為日本第一學府的東京大學,在悠久歷史中接續誕生的每一棟建築物與校舍,都有其獨到的特色和背景故事。去年(2014)春天新建成的「情報學環Daiwa Ubiquitous(ダイワユビキタス)學術研究館」,正是由身為校友的建築師隈研吾所打造!以大量的杉木板分層排序出壯麗中不失簡樸特色的建築外觀,並將周圍綠意盎然的景色融入設計中,營造清透而溫潤自然的氛圍。

畢業於東大建築研究所、目前亦於此任教的隈研吾,擅於將自然元素融入建築中,這種散發日式和風與東方禪意之特色魅力,充分表現在此研究館的設計上。每一片木板,長度和寬度都略有不同,仔細觀察會發現,整齊排列中帶有不規則的變化;藉由大量塊狀杉木板的方正線條,向前延伸出彷彿波浪般一層一層、緩緩搖擺的優美弧度,明明是靜止不動的壁面,卻給人一種會隨風翩翩起舞的輕盈動態感。

▲木板底下若隱若現的玻璃牆面,在縫隙中反映著晴空美景,替單純的立面增添了不少視覺變化。

▲宛如整片倒插稻穗田般壯觀的屋簷底下,有間半戶外的咖啡店「廚菓子くろぎ」。原本以為只是大學附屬的平價咖啡店,沒想到後來查了查發現來頭不小,日式料理起家的創辦人黑木純參加過富士電視台《鐵人料理》!

▲本家くろぎ餐廳連續兩年(2011、2012)入選《米其林東京指南》,相當厲害。「廚菓子くろぎ」分成室內與室外座位區,戶外桌椅與建築風格相呼應,顏色與材質的一致性讓整體視覺更有加分效果。via

建築底層的開放空間,創造了前後空氣對流的機會,並將後方盎然綠意攬入學習生活中,讓學生們得以在絞盡腦汁的研究裡尋找放鬆、平衡身心的休閒場域。

▲與外部截然不同,簡約的白色空間乾淨明亮,無形中營造出學術殿堂的權威感,莊重而靜謐。

位於神樂坂的「la kagu」,在時代縫隙間創造新價值

神樂坂,位於東京都新宿區,明治時代後期逐漸發展成繁榮的花街,被稱之為「山之手銀座」。巷弄內隨處可見散步和騎單車的民眾,呈現一種悠然寧靜的氛圍,是都心難得有生活感的住商混合區;部分路段則在假日開放為徒步區,提供附近住戶與逛街的人們一個安全自在的漫遊場域。

步出神樂坂車站2號出口,正對面映入眼簾的木板高台與深灰色倉庫,正是經隈研吾大師之手、將舊倉庫改建的「la kagu」,這間結合了餐飲空間、藝文平台、服飾、雜貨與家具等品牌的複合式空間甫於去年(2014)十月開幕,替原本不算熱鬧的住宅區增添人潮。

不只受惠於建築大師之名而被媒體爭相報導,「la kagu」還有一個值得被關注的身分,這棟蛻去了老舊外殼而轉變成新穎的工業風格建築,正是發行了許多著名書籍與刊物的「新潮社」於昭和40年代(約1965年)使用至今的倉庫!

▲新潮社是日本具代表性的出版社之一,創立於1896年,主要出版品為文藝類書籍、週刊與月刊;著名的新潮四賞──三島由紀夫賞、山本周五郎賞、小林秀雄賞與新潮ドキュメント賞也在日本文學界占有一席之地。

「la kagu」這個名字也與文字有關,神樂坂的日文發音為「kagura zaka」,舊時因地緣關係與發展而居住在此的法籍人士皆稱此區為La kagu,故沿用此名。從取名的藝術中也能發現新舊時代的融合,意義非凡。

廣場前的木平台寬闊而乾淨,沒有種滿綠樹花木,也沒有放置密集的長凳涼椅,呈現簡約通透的舒適氣氛,還沒踏入室內,就已被這片城市中難能可貴的空白吸引,心情為之舒暢。

▲建築體以鋼筋結構為骨架,簡單俐落的室內空間沒有多餘的線板設計。

除了大面積落地窗,其他壁面則維持隔音隔熱的板材原貌,保留了倉庫原始的梁柱架構,在樓層之間,原本就挑高的天花板與櫃體、書架相輔相成,營造出不過度擁擠、迎刃有餘而舒適的展示/販售空間。一樓主要為女裝區和家居用品區,並提供咖啡輕食空間讓民眾休憩;二樓則是男裝、書籍與家具陳列區。

▲一樓左側是la kagu CAFÉ,這裡提供了咖啡和輕食讓民眾休憩享用;木長桌適合團體討論聊天,也適合一個人看看書、使用電腦,希望每位在此用餐的顧客都能自在放鬆,營造出簡單舒適的生活氛圍。

▲器皿與文學結合的小型展覽是la kagu的特色之一,不定期舉辦的企劃,有時請作家們推薦平時自己喜愛的小物,有時介紹與書籍相關的東西,內容豐富多元,也有別於一般的商品展示,多了點藝文氣息。

▲一樓通往二樓的牆,將新潮社曾發行過的多本書籍集合製作成背板,保留了文學性與建築的歷史意義。

▲二樓靠近戶外露臺的空間整齊排放了數十張椅子,不時舉辦講座及藝文活動。

新舊融合的「赤城神社」,傳統與現代之設計對話

從「la kagu」步行約五至十分鐘,彎進巷弄內,不遠處便發現大大的鳥居,以及上方匾額所撰寫的標的名稱─「赤城神社」。這裡是隈研吾之旅的最後一個行程,在日本傳統文化(神社)與新時代元素(現代化大樓)之間,如何創造不落窠臼又充滿前瞻性的和諧設計?

擁有七百多年歷史的赤城神社,從鎌倉時代創建至今曾遭遇搬遷、火災及戰爭燒毀等摧殘,經過一再重建、始終屹立不搖守護人民的精神,卻又於2008年再次受到打擊。當時神社重要資助者「赤城幼稚園」因招生短缺而歇業,而1951年(二次戰後)重建至今已老朽的建築由於缺乏經費再整修,即將面臨廢棄的命運。危機正是轉機,隔年社方與三井不動產簽訂契約,答應用70年的土地承租權換取對方承包修復工程的條件。

「赤城神社再生計劃」啟動,三井聘請隈研吾大師負責整體設計,並在一旁興建了結合咖啡廳、藝廊、店面、公寓和公共活動廳等功能的綜合大樓,讓神社不僅僅是宗教媒介,更轉型成觀光勝地,從商業行為所獲取的收入也得以支撐後續發展。如此創新的傑作,更讓隈研吾榮獲2011年日本Good Design Award之商業解決方案和住宅兩大獎項!

遠觀完全可以捕捉隈研吾風格的大樓,靠近仔細觀察卻又發現與以往作品有著極大的不同:並非使用以往常見的木板、竹條等自然建材,而是用類似灰黑色調金屬材質的鋁片排列出簡單俐落的線條。

在密集與規律中,每片面板的角度卻不盡相同,乍看之下很像被風吹動而造成的差異,試圖撥弄後發現是固定的。這種動靜模糊、撲朔迷離的奇妙設計,也讓原本無趣的建築體多了些生動的想像。

▲透過玻璃帷幕替整座神社營造出透明感,在陽光與燈光的照射下,反映出柔和沉靜的光影。有別於以往的設計手法,從中看出隈研吾在不同背景、不同類型的建築體上使用了嶄新的概念與創意,稱得上是一大突破。

見學觀察家「ed HOUSE機能櫥櫃」李冠緯NOTE

「如何把傳統與現代元素結合,賦予建築新生命和新感受?」李冠緯總監表示,從東大的研究館、la kagu到赤城神社,這個問題一直存在於心中,兩難的選擇,如果未能達到平衡,很有可以像兩側不等重的磅秤,傾斜、甚至翻覆。

然而,隈研吾既保留了原本的歷史感,所添加的新元素卻不會與之衝突,「像赤城神社旁的大樓,那些鋁板很現代化,而改建過後的神社也沒有失去該有的傳承意義,依然能感受到時代延伸的味道;而la kagu的外觀具歷史感,但室內又有時尚的潮流品味,最厲害的是,它的結構並沒有太大改變,卻能營造出對比又融合的感覺!」李冠緯總監對la kagu印象最深的部分,在於其內外強烈的對比。

此外,從這些作品中都能感受到隈研吾的特色,與其想要表達的意涵。情報學環Daiwa Ubiquitous學術研究館和赤城神社都是利用格柵線條,鋪陳出建築的美感與深度;la kagu的倉庫氛圍更從灰黑色調的延伸,看似不經意的粗糙外觀,其實在深淺中都暗暗保留了獨到的風味。

這次的隈研吾見學,我們不只見識到大師在設計與美學層面的手段,更重要的,是思考新舊融合之間如何碰撞出時代意義的火花。

東京大學

電話:03-3812-2111

地址:〒113-8654文京区本郷7-3-1

官網:u-tokyo.ac.jp

la kagu

電話:03-5227-6977

地址:〒162-0805東京都新宿区矢来町67番地

官網:lakagu.com

赤城神社

電話:03-3260-5071

地址:〒162-0817新宿区赤城元町1-10

官網:akagi-jinja.jp

品味總編輯:ed HOUSE機能櫥櫃總監.李冠緯

地址:新北市林口區民有街150號

電話:02-2600-9818

信箱:service@twcreative.net

官網:ed HOUSE機能櫥櫃

粉絲團:ED HOUSE機能櫥櫃輕裝修設計

【撰文:張憶文/攝影:蔡鴻民】

Facebook 粉絲留言版

空間改造風格總論》凝聚時間價值,從功能與需求出發的改造之道
國際空間X職人觀察》住有機好宅,每日有氧深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