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層生活研發創意空間》傳產二世代,創意混拼模組傢俱工作室
分別在金工、鐵工家庭長大的台灣之子,觸手可及形形色色的材料、零件與工具,當人們撫摸傳統傢俱懷念起耆老與舊事,流著工藝熱血的他們則進一步將成長記憶攜帶出國,在紐約進修產品設計,又回到台灣創立「層層生活」,研發模組化傢俱的種種可能。
由創辦人蔡宗賢、顏邑丞共同設計的「層層生活研發創意空間」,結合工廠、展示間、辦公室,榮獲2017第十屆台灣室內設計大獎「工作空間類」TID獎。見學館特別邀請2015年以「共享辦公室」同獲該獎項與2017德國iF設計大獎的「博森設計」總監潘龍前往見學,探討當代工作場域的趨勢與美學。
▲左起「博森設計」總監潘龍與「層層設計」創辦人顏邑丞、蔡宗賢合影。
屋中有屋,組裝台灣、紐約設計基因
「層層生活研發創意空間」位於關渡下八仙的僻靜巷弄,建築體是兩層樓挑高鐵皮工廠,外觀與一般傳統工廠無異,入門後先被正中央接引至二樓的階梯吸引,上頭座落一棟原木色的「小房子」,自鐵灰色的大廠房空間跳脫而出,彷彿曠野裡的小木屋,調劑出安全、溫暖的氛圍。小房子的斜屋頂刻意與工廠的鐵皮屋頂脫開一段距離,刻畫「屋中屋」的空間型態,也暗示兩個屋簷下的兩種工作性質。
▲「層層生活研發創意空間」由創辦人蔡宗賢、顏邑丞聯手改造鐵皮工廠,在這個基地實踐發想、實驗、打樣、儲藏、辦公、生活等諸多機能。©層層生活
▲蔡宗賢(右),美國紐約Parsons School of Design產品設計學士,家中經營傢俱製造廠,見證台灣傢俱產業興衰。顏邑丞(左),美國紐約Parsons School of Design產品設計學士,來自金工家庭,曾在紐約擔任木匠助理、打樣師、工程師。
兩位創辦人表示,空間改造策略來自生活經驗之延伸,他們發現台灣傳統產業工廠為了善用坪效,時常四處擺放層架,堆疊工具、材料、半成品,地面線路如叢林雜竄的樹根,加上安放大型機具,造成擁擠狹仄、光線昏暗、噪音惱人等缺點。
▲工廠正面的紅磚牆結合二樓小房子的弧形落地窗,呼應紐約中央車站意象,挑空大廳至紅磚牆區塊為機動式攝影棚,可在此拍攝產品照,亦是聚會活動場地。
規劃機能區域時,率先透過樓層劃分動態、靜態活動,一樓為研發打樣工作室、材料儲存空間及機動性攝影棚,二樓為展示間、辦公室與兩位創辦人的住房,將相互干擾程度降至最低。此外,改造目標也相當重視顛覆傳統工廠冷硬、髒亂的形象,希望以材質、動線、格局營造出細膩柔軟的尺度,讓工作夥伴與客人都能舒服自在。
關鍵手法為犧牲空間坪數換取挑空大廳,靈感取自紐約蘇活區Loft藝術工作室,不僅打開空間、促進採光與通風,也方便上下樓層互動、溝通,穿透感與開放感對人際連結有益,讓工作坊能良性循環。全棟也處處能發現有趣的老物件,如鏽蝕的偉士牌機車、腳踏車、古董碗櫥、舊鋼琴、老式收銀台……等,暗示在此工作、生活的設計師,擁有懷舊人格與蒐藏癖好,增添人文想像。
▲兩位出自傳產二代的創意設計人,選擇在關渡水岸旁的廠區,建立起宛如紐約蘇活區的工作室。
▲在空間導覽的過程中,家業背景都是傳統產業出身的潘龍與蔡宗賢,除了空間之外,對於產品設計也有許多交流。
▲紅磚牆的另一面設置加工設備,一牆隔開前後兩種機能層次。
▲工作室整齊收納各種工具,表現乾淨俐落、一絲不苟的木作職人態度。
▲為自己量身打造理想的木作工作台,讓每種工具都有理想的安放位置,增進工作效率。
走上階梯進入二樓區塊,馬上迎來呼應紐約中央車站的落地玻璃窗,為架設出內部辦公室的精緻、專業感,窗格仔細規劃細部,讓窗戶得以開合,又不致增加額外的窗框,展現出細膩度與趣味性。內部辦公室採用大量木材,如從牆面延伸至天花的松木面材、大跨度的層架、辦公桌、中島工作台、文件櫃,搭配部分混凝土牆面,碰撞材質差異性。金屬水桶改裝的燈具、設計師求學期間的工藝作品與收藏的二手老件,也不斷堆疊出空間記憶,展現豐富的層次感。
▲模擬紐約中央車站意象的大面落地玻璃窗精心規劃細部,具開窗機能。
▲辦公室落地窗前的沙發區設置各式老件與復古風格傢俱,凸顯層層生活從傳統蛻變與放洋留學的設計體質。©層層生活
▲大面積木作空間,點綴部分混凝土牆面與鐵桶造型燈具,碰撞出異材質的衝突趣味。
展示區塊則分成二樓廊道的半成品區,與辦公室隔壁的成品體驗空間,設計者與顧客可在遊走過程觸摸、試坐,讓想法能更實際地延展、落實。
▲半成品在二樓廊道間展示、收納,過渡到成品區過程凸顯製作工程的時間性,也避免「未完成」的視覺雜亂感。
▲展示間牆面設置製作工序說明海報,層層生活各種模組化傢俱提供試坐體驗。
從產品設計跨界到室內設計改造鐵皮屋,蔡宗賢、顏邑丞除了從概念性植入生命中感受良深的空間元素,也發揮從前擔任結構工程師(顏)之專業,實現理想場域。「很多建築師將結構縮小,完成家具設計,我們逆向操作,將結構放大思考變成空間。」顏邑丞說道。
工藝之子聯手蛻變台灣傳產代工體質
蔡宗賢家裡經營傢俱工廠,製造業體系往往傾向肯定有形之價值,小學鍾情美術的他,完成運動會甄選畫作,甚至沒有勇氣交出去。懷著這股壓抑,種下打破窠臼、實現自我的種子。
「小時候會幫家裡做簡單包裝、鎖螺絲,當時不知道這些都是將來的養分。我好勝心強,剛開始常常為做而做,單純想讓傢俱變漂亮,後來發現錯了,應該橋接過去、現在、未來,才可以讓既有價值更清楚。現在我看的面向會更廣,希望將傢俱品牌化,透過產品設計思維整合設計端與製造端,讓傳統再造。」
▲蔡宗賢表示,如何提升傳統價值、做更好的詮釋,是重要的設計課題與宗旨。
顏邑丞來自專門製作項鍊、戒指飾品的金工家庭,出國後才學習木工。採訪時我們在現場發現一籃碎金屬,顏邑丞說是從家裡帶來做實驗、開發新設計的。小時候喜歡做模型、縫布偶的他,創新產品時會思索每個年代童年玩具的設計元素。
「每個時間點都有其特殊之處,我希望能分享給外國人,也希望經過社會洗禮後,返璞歸真,莫忘初衷。」
▲顏邑丞表示,有時候長輩不支持創業來自充滿不確定因素,想要保護孩子。蔡宗賢附和道:「忠言逆耳,上一代的感性關愛用責罵的方式表達。」
「我們想要實現心目中的想法與畫面,自己闢建舞台很過癮,雖然有很多碰撞,但在跟自己打架過程中可以看到很多價值。從前在家裡只看到既有東西改變,沒有經歷從0開始的過程。不管是看公司,還是自己,都能看到比較新穎的角度。」蔡宗賢說道。
在傳承與創新的路上,層層生活希望用品牌化及串聯的力量,結合自有金屬工廠、木器工廠與CNC設備,發展出台灣傢俱產業的差異性,量產設計每個物件,創造經濟規模,從傢俱設計逐步擴大到完整空間規劃,永續經營。
▲層層生活第一階段目標是「模組化椅子」,接下來瞄準沙發、櫃體設計。
蔡宗賢表示,公司名稱之所以命名「層層生活」,而非層層設計,原因在於希望從傢俱椅子進入空間涵蓋其他商品,取椅子為核心,創造生活用品。
模組化設計首要原則是解決對照組裝問題,層層生活規劃出方便、不出錯的組裝設計。其次,也揀選受歡迎的台灣傳統傢俱元素,如藤編、原木、鐵,秉持勇於實驗精神多做混搭嘗試,堆疊不同的時間感,讓椅子產生密切連結。
「我們認為台灣文化的本質是『融合』,透過傢俱設計呈現地球村概念,也歡迎與各國設計師合作。」
▲結合燈管的椅凳設計,讓可靈活移動的椅子成為特色燈具。
▲層層生活與苗栗象鼻部落傳承泰雅手工織布技術的YUMA老師合作,為世大運設計椅子。
見學觀察家「博森設計」總監潘龍分享
「博森設計」總監潘龍近年來大力提倡簡約美學,接連發表的「共享辦公室」、「共享圖書館」設計案頗受業界與市場矚目,他將構築空間的方向推向促進人際連結,用「少即是多」創造機動性、目的性,並強調多元溝通的可貴價值。
潘龍設計師肯定蔡宗賢、顏邑丞將家庭背景與生活記憶植入「層層生活研發創意空間」,從小耳濡目染的環境元素,日積月累地透過身體記憶,儘管因放洋留學開闊眼界,還是不忘根本的台灣文化符號,並進一步將吸收的種種設計構想重新解構次序,創造出奠基於舊有的新價值體系。
▲潘龍表示,蔡宗賢、顏邑丞將親身見證台灣製造業文化的所見所聞轉化成設計符號,讓外國人得以透過傢俱產品認識台灣的美,這也是一種回饋土地的思考。
▲潘龍表示,簡約是一種風格,物件與空間的材質、元素仍舊可以發揮各種變化。模組的本質是次序規格性,正好可以提供豐富的替換選擇。
針對理想的工作空間,潘龍表示,公司規模不同、體質不同,思考的出發點與著重角度也會有所不同。
「我在設計『共享辦公室』時,注重如何在空間裡孕育創意能量,思考設計產業如何回到空間表現。譬如以裝載貨品的貨櫃象徵創意的集散地;解放視線,以空間的中心軸線串聯每位工作者的流動性,有助凝結團隊情感。當代工作空間趨勢是自由組合,沒有必然的輪廓,規劃出開放的辦公區、會議室、休閒空間,更能打破僵化思考,讓創意點子源源不斷地迸發,與夥伴相互激盪。」
▲潘龍對於 「層層生活」工作空間的秩序感感到佩服,所有工具都有整齊的歸位,代表著新世代的工作要求。
在層層生活的工作基地,隨處可以看到「層」的堆疊哲學,如合板、樓梯、屋中屋,以及隸屬時間內涵的人與品牌成長階段。因為意識到這些層次,回頭看空間也看懂更多意義,這是一個隨時提醒設計者的夢想空間。
層層生活
由蔡宗賢、顏邑丞共同創辦,兩人皆有傳統製造業的實務經驗和工業設計學歷背景,想要做出好看也好買的家具,創立結合工藝設計與美學概念的傢俱品牌,最大特色是將各個零件拆解、模組化,讓消費者可依照自己的喜好挑選細節,組合出屬於自己的家具,宣告個人品味。
電話:02-28948939
地址:台北市北投區承德路七段401巷989弄16-1號
Facebook:層層生活 Pileup Your Life
博森設計
「博森設計」由熟悉各種工藝的設計總監潘龍主持,以崇尚簡約設計的哲學,回歸自然事物的本質,將簡約精工發揮到極致。近年來在家居或商業空間的作品都深受好評,以設計作品「Shared Office」、「淡海會館」獲得2016 德國 iF Design Award的肯定,前者同時獲選2015年台灣室內設計大獎工作空間類TID獎。「博森設計」總是能將空間內外的人文歷史與地景串連起來,並利用材質的既有紋理,為業主打造簡約卻不簡單的美學空間。
電話:02-2633-9586
地址:台北市內湖區金湖路348號1F
官網:博森設計
Facebook:博森設計 bosondesign、簡約美學誌
【撰文:蔡舒湉/攝影:吳佳容/資料協力:層層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