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能與美學的對位思考,形塑快適的居心地
幾次撰寫日本的住宅建築案例時,經常會看到關於「快適性評価(かいてきせいひょうか)」的名詞,這個與居住品質有密切相關的概念,除了用以購屋時評價居住環境的優劣外,也成為日本許多注文住宅設計時特別強調的重要觀念。為了對快適性住宅有更完整的認識,我們採訪了「對場作設計」的李勝雄總監和張育馨建築師夫婦,請他們分享「快適宅」的發展。
李勝雄和張育馨兩位都是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從學校走向建築設計實務工作已有將近十五年,「對場作設計」取名來自台灣傳統建築的建造方式,是一種既競爭又講究協力的互作模式,這與他們講求剛柔並用、訴求理性與感性的組合相似。基於環境行為學與場所精神的學習背景,讓他們在設計時會特別探究居住者的日常生活行為,從中歸納出合於人性的空間脈絡,並以機能為出發點,融入採光、通風、效能,重塑住宅的快適性,找回生活的本質。
機能與美學的對位思考,形塑快適の居心地
由於經常前往日本旅遊與走訪建築,李勝雄夫婦會特別關注日本住宅的發展,近年來專營注文住宅的建設公司、或者單獨承接住宅規劃設計的建築師們,在設計房屋時會考量幾個因素,包括「構造的耐久性」、「住宅設備的選用」以及「快適性」,以符合屋主們的居住需求,其中快適性的評估更是與居住品質息息相關,也是日本「住宅性能表示制度」的重點。
張育馨建築師表示,日本的住宅性能表示制度是2001年10月開始實施,雖然這項制度並不是強制性的法令要求,但已經是許多人買賣房屋時會評估居住條件的重要參考資料,甚至成為購屋後紛爭處理的判斷依據。住宅性能評估書分為兩部份,一個是房屋設計圖稿階段之評估,另一個則是施工階段與完工時所做的檢查結果評估。
▲張育馨建築師說,日本注文住宅對於溫熱環境的控制,已從原本的斷熱阻熱等防禦性措施,進化成儲存與利用熱能,來創造居家所需要的電力和熱量。(via 株式会社ザイソウハウス)
分別針對「結構安全」、「防火」、「減緩房屋劣化」、「維修保養」、「溫熱環境」、「空氣環境」、「光環境」、「隔音」、「無障礙環境」等九個項目進行分析。台灣在2015年10月開始有類似制度,內政部指定「台灣建築中心」作為住宅性能評估機構,依性能水準及住宅性能項目之評定等級,供消費者選擇購買住宅之參考。張育馨建築師說「對場作設計」尤其特別重視溫度、空氣、光等三個環境因子的平衡,在每個住家建築設計中,都會先評估何種規劃是對居住者最佳的環境條件,然後再透過材質的選用為住家呈現最具美感的氛圍。
「台灣的住宅較少以自地自建的方式建造,民眾購屋時也幾乎不主動評估住宅性能,而是事後透過室內設計方式進行調整,這其實相當不符合經濟效益。如果購屋時能夠多加詢問比較,建設公司從市場行銷上也會開始注重這些問題,從圖面設計和建材選用等細節開始講究,台灣的住宅品質才會日益提升。」李勝雄設計總監補充。
▲透過社群的經營與觀察分享,讓更多人理解住宅性能的重要性,也是對場作設計的重大轉變。
集合式住宅的斷熱性改善,室內通風條件的創造
除了為客戶提出購屋時的性能評估建議外,「對場作設計」在面對老屋改造時也會以不同角度出發,設計出更適合屋主居住的住房。在新北市建築師公會參與都市更新整建維護小組的張育馨建築師,近年來也承辦許多建物外觀立面的修繕申請,對於都市集合式住宅的問題非常清楚,建物幾乎都是鋼筋混凝土構造,甚至是玻璃帷幕大樓,這些建物的特點幾乎都是吸熱能力強、但隔熱效果差,到了夏日問題更加嚴重,夜晚時住家室內比室外更熱,只能拼命用冷氣降溫,造成電源供應吃緊。
為了改善鋼筋水泥建物的悶熱問題,張育馨建築師建議社區建物外牆在申請修繕時,可以在外牆加裝隔熱板或塗佈具有隔熱效果的塗料,公寓大樓的屋頂也能依照現況設置隔熱罩,最外層是鋼板包覆空氣層、防水層和木質纖維板,能達成有效降溫。
李勝雄設計總監表示,近年來夏日高溫問題越來越嚴重,短期內要改變建物的結構和形式應該是相當困難,但個別住家空間可以透過材質的選用,強化隔熱斷熱等性能,並且透過創造對流條件形成風的流動,來因應住家悶燒的問題。「對場作設計」建議客戶要選寬廣葉面的植物盆栽,放置在陽台或庭院,做為遮陽的第一道防線,然後在室內裝修時透過雙重玻璃窗,或者建立緩衝空間的格局來阻隔熱能的傳播,也能利用開窗和更多錯層空間創造空氣的流動,營造更多通風條件。
▲以錯層和中庭設計營造良好的通風和採光環境,石井秀樹建築師的這個設計作品,就是非常好的案例。
古老居家智慧的多重繁衍,中庭成為建築設計的靈魂
除了關注日本的住宅設計趨勢外,「對場作設計」近年來參與許多自地自建案的設計,也對台灣傳統透天厝的改建,也有自己的觀察和想法。「台灣仍保留許多長屋形式的建築,例如台北大稻程這裡有許多直樸的閩南式風格,或者由日本人帶進來的現代主義式建物,這些店舖和住宅混合的複合空間,都在建物之間保留了中庭,藉此創造出自然採光和通風,這是過去人們為了居住舒適所設計出的古老智慧,一直到現在都還被建築師們沿用。」李勝雄設計總監說。
▲在炎熱的夏日裡,大稻程的長屋建築因為中庭的綠意和自然通風,讓前來此處採訪的我們感到相當舒適。
安藤忠雄的代表性作品「住吉的長屋」,外表看似完全封閉的清水混凝土結構,卻在屋頂正中央打開中庭,迎進自然天光、空氣和雨水,成為居住者和自然往來的重要關鍵,也成為整個建築的核心,強迫居住者以中庭為中心,無論要到任何一個生活空間都得通過它。透過中庭的設計,讓封閉隱私和開放面向自然間,取得巧妙的平衡,也在日本現代住宅建築中不斷出現,甚至演變成以樹為核心的快適空間形式。
▲從大稻程這間長屋的第一棟建物進入是「鹹花生咖啡館」,在門口就能望見第一個中庭的綠意光影映照到室內。
▲穿過第一個中庭後是「孔雀歐亞餐酒館」,老房子經過重新整理後仍是呈現明亮的氛圍與自然感。
打造良好的視野與動線,創造快適宅空間
採訪到最後時,張育馨建築師特針對台灣地區的環境特性提出補充。不同地區的住宅設計很難簡單複製到其他地區,例如台灣的氣候較為溼熱,不像日本地處溫帶氣候,而且部份地區又面臨多雨環境,是否適合以無阻隔的中庭方式來規劃住家,是需要審慎評估的。不過類似的設計概念是有很好的參考價值,例如透過天窗設計也能同樣達成採光和通風的要求,還能兼顧隱私保護。
▲ALTS Design Office建築事務所的這個案例,創造出隱私與開放的絕妙平衡,將“巷子”的概念融入設計,在屋內規劃了一條“光之隧道”,阻斷外界窺看的眼光。藉由水平視覺上的排拒,而給予生活者安定感,同時與量體等長的天窗,又模糊了內外界線,創造愉快且明亮的氛圍。
▲佐佐木勝敏建築設計事務所的這個住宅設計,設置了室內稱為「光庭」的中庭,由於四周已是庭院,中庭的使用就不必侷限於種植樹木花草,而可以有更多使用上的變化,藉由天窗將光線帶進室內,而這個中庭既是兩世代居住空間的緩衝區,也是連結處。
張育馨建築師特別強調,快適住宅空間的打造,除了考慮環境工學創造舒適場所之外,也同時強調居住機能的便捷性,尤其是家事動線以及視野的模擬,必須讓居住者在此生活感到方便,而自然產生愉悅心情。減少過度裝飾並回歸到居住生活本質一事,幾乎也成為日本建築師們的設計哲學,我們也將持續關注並介紹更多快適宅案例。
對場作空間設計/張育馨建築師事務所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289號2F
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ecohouse.hhid
電話:02-2737-0685
Mail:hhidinc@yahoo.com.tw
【撰文:Chris Hsu/攝影:吳佳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