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位傑出建築設計人的追夢故事】潘冀》時代造就的儒學建築師
導言:“夢想無論怎樣模糊,總潛伏在我們心底,使我們的心境永遠得不到寧靜,直到這些夢想成為事實為止。 ”(林語堂)心懷夢想不斷追尋才有可能達到成功的彼岸,去感受達成理想後從心底升騰的自信和滿足。而所謂成功的本質,即是獲得預期的結果,只要預期的事情達成,就是成功。
本次主題選取的建築設計人士,在不同領域均有建樹,一路付出心力,收取不同的成功果實。而我們將回溯他們在開啟成功大門前的經歷,與讀文的各位分享這一路的追夢故事,也一同來探尋能夠沐浴勝利光明的奧秘。
“建築師的成本,就是時間。 ”
年屆73歲的潘冀,將自己人生超過40年的光陰投注在建築事業上,設計過醫院、學校、教堂等大型公共空間,更是台灣地區最早涉獵科技廠房設計的建築師。那些傾注在建築設計上的時間資本,回報給他的,是作為第一位獲得美國建築師協會院士的台灣地區建築師殊榮,是台灣建築界“經營之神”的光環——由最初的3人規模發展到台灣最大建築師事務所: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在海峽隔岸的上海、廈門亦有相關公司落地發展。
▲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的富邦福州海西總部大樓,這已經是事務所在福州的第二個設計,第一個項目是福州職業技術學院。
然而所有的成功絕非只源於時間的饋贈。事務所的設計理念:“ 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來自《論語·述而篇》,這條描述進德修業需“立定人生志向,堅守本心,不違仁道,揮灑才能”的道理,或許可以剖析這位建築界前輩的成功之道。
立定志向
作為台灣地區最早留洋的建築學生之一,潘冀在美國學到了更為紮實的現代建築理論。萊斯大學教授開出的長書單為他增加了人文修為,位於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讓他有機會親身走訪那些曾經只能在書本中瀏覽的現代建築,以及用社會思維去思考建築對都市、人、環境影響關係。
在哥大的研究課題是關於紐約貧民窟南布朗克斯區的更新,以及與後來在戴維斯·伯羅迪事務所中時常參與用設計手法提升貧民住宅的工作,讓潘冀強烈體會到:“建築對人影響這麼大,建築師應該怎樣著力設計? ”
▲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辦公室
學習工作了12年,潘冀決心帶著完整的養成教育和實務經驗離開美國,回到當時現代建築設計還在發展初期的台灣,讓所學發揮更大的價值。而且他對自己的未來事業還萌生出的一個初始輪廓:能否嘗試在經費有限的條件下,利用設計的智慧把建築設計好,並且能夠維繫與環境的良好關係。
堅守本心,不違仁道
回台灣的第一個項目,是基隆海洋大學的新校門設計。早已在美國主持設計過大型項目的潘冀,還是接受了這項工程款僅800萬新台幣(約合人民幣160萬元)的設計。他有“三不原則”的堅持——不靠關係、不交際應酬、不走後門,在汲汲營營的社會中,踏實從點滴開始從整修做起,用認真的姿態折服業主。
▲台中公共圖書館, 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巧妙呼應台中地景,彎曲流動的建築表面如同台中著名的溝渠印象,讓建築形蘊藏了“知識之流”的美學概念,而其相似“莫比烏斯帶”的建築外型也透露了“無限”的期許,無限延伸的圓弧紐曲設計,如同數字信息的散佈及流通,知識的泉湧不絕。
隨著接案項目類型多樣化,潘冀和他的團隊仍然保持著新鮮的學習態度。得益於在美國學習培養的思維模式,他能快速融進別人的思考方式方便相互溝通,因此在初次嘗試不同類型的設計項目時,以可靠的設計功力不斷得到業主的信任和肯定,更有了後來接觸科技廠房設計的契機。
▲台達電子永續之環,由潘冀建築師聯合事務所於2013年為台灣新竹縣元宵燈會設計,借《易經》“恆”卦,“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變化而能久成”的意涵,闡述永續理念。製作使用到的鋼結構以及竹子在燈會結束後,被拆解送捐給一些單位建築使用。
雖然“科技廠房設計泰斗”的稱號是潘冀最不感興趣的頭銜,但他的確是台灣建築界最早進入科技廠園設計的建築師。科技廠房要求嚴苛,他毅然抱著“舍我其誰”的心態投身其中,貫穿在設計理念中的本心,賦予他另一項職責:想要修正廠房對環境不友善的天性。
▲台中捷安特總部的設計裡,兩棟一高一低的建築體讓人園區中不會有被擠迫的視覺壓力;台灣島的輪廓被放大嵌入辦公樓體表皮,一改科技廠房生硬冷漠的氛圍;在主樓增加從1樓延伸至3樓牽引車道,讓員工在進入辦公之前收穫放鬆。
“天、人、物、我和諧兼容”,這是潘冀吸收西方人文設計理念,再運用東方思維轉換得來的理解。所以他希望除了能達到台灣最高等級的綠建築標章,還要透過設計對在廠房中工作的人釋放關懷。在台中捷安特總部的設計裡,兩棟一高一低的建築體讓人園區中不會有被擠迫的視覺壓力;台灣島的輪廓被放大嵌入辦公樓體表皮,一改科技廠房生硬冷漠的氛圍;在主樓增加從1樓延伸至3樓牽引車道,讓員工在進入辦公之前收穫放鬆:“讓裡頭的人,和外面的人都能覺得好。 ”
▲由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的新竹聯發科總部。
揮灑才能
在潘冀建築師聯合事務所里工作的建築師,每5個人就有一位年資超過10年,每位同仁都有機會接觸不同類型的設計,不怕失敗的嘗試和挑戰,讓潘冀放心同仁們在全新領域的發揮。而最讓他有信心的,是來自人事穩定的團隊在長久合作中積累得來的經驗。
▲這是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在成立30週年時,全體同仁的合影留念。
▲採訪潘冀老師。
“建築師這個行業,是最不會傳承的。 ”但是潘冀想打破這個規則,事務所中的“老人帶新人”的師徒式工作,以及2000年改名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的動作,都是潘冀在考慮事務所未來運營進行的佈局。他所願,是隨著人的退出,積澱在這間工作場域裡的寶貴經驗財富,也不會隨之流散,還能繼續在建築行業揮灑價值。
▲宏亞巧克力博物館,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設計。被切割成帶有不同角度的建築體塊,覆上巧克力色外立面,讓人在進入參觀前便透過視覺觸動嗅覺的甦醒,反復置身於巧克力工廠中。
“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或許足夠映射這位前輩在建築界的前40年的歷程。淡出例行工作的潘冀,對建築事業依然飽有熱愛。他關心年輕學生,在授課之外還在兩岸大學裡進行評圖活動,期盼大家要紮實基本功底,不要滿足於由工具渲染的表面效果,還要了解設計內構之所用意圖。事務所也在暑期向工讀生開放,接納過不少來自海峽對岸的建築專業學子。
▲2015台灣不動產發展新思維專題論壇
他願意在外國建築設計參與的競圖項目中充當發出批評聲音的監督角色,同樣還關心著對岸的城市發展:
因為,一棟建築將存在50年以上。讓建築“立功立德立言”而不朽,是建築師的責任。
受訪人DATA:
潘冀,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美國建築師協會院士(Fellow, 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美國紐約州、紐澤西州註冊建築師,美國全國建築師註冊審核證明(NCARB),中國一級註冊建築師。
學歷:
成功大學建築工程學士
美國萊斯(RICE)大學建築專業學士
美國哥倫比亞(COLUMBIA)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碩士
榮譽及獲獎:
台灣傑出建築師
台灣地區卓越建設獎國土建設特別貢獻獎
TAU SIGMA DELTA建築榮譽學會會員
美國Marquis Who's Who in the World 世界名人錄第23版(2006)
美國Marquis Who's Who in the World 世界名人錄第10版(1991/92)
美國Baron's Who's Who in Interior Design 世界室內設計名人錄(1990)
中國江南大學榮譽教授(2009·2011)
教學:
2009年起 台灣科技大學兼任教授
2005年起美國夏威夷大學博士生實習指導教授
2008年-2009年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兼任教授
【編輯:盧佳穎/攝影:陳婧/圖片提供:潘冀建築師聯合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