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室內設計 > 美式風格總論》踏上回憶鄉村路,自由大氣美國派!

美式風格總論》踏上回憶鄉村路,自由大氣美國派!

汲取古老歐洲的歷史內涵,裁成意識高昂的素雅線條,優雅風範從容表現,無論是鄉村閒適、紐約客雅痞或法式浪漫路線,都能多重轉化出舒適又具格調的空間,「民族大熔爐」為「美式」風格建築之起源,它是混融歐美各地歷史文化與當代時尚的品味設計,輕鬆、自由而大氣。

美式風格善用簡單設計凝練出高雅格調,善用圖紋、線條及物料質感觸動身體感官,以漣漪般的軟性力量呼喚源自歐洲大陸的記憶皺折,和諧地並列文化菁華,自然砌出鄉村與都會的多元層次,豢養生活藝術和國際時尚感,呈現穩重的開闊美學,讓居住者的心靈內在與家居格局相得益彰。以人文型態呈現的「美式風格」設計,練就窩居的品味及修養。

via

美式風格設計 從殖民式建築談起

◎殖民式建築Colonial Architecturec.1600-1720

西元17世紀第一批踏上美洲大陸的歐洲拓荒者建築型態稱為「殖民式建築」(Colonial architecture),呈現特色為拓荒者家鄉,包括西班牙、英格蘭、蘇格蘭、荷蘭、德國、法國、瑞典等七地特色,來自各地的移民群審度美洲大陸的地理氣候及文化風俗,重新在此建構故鄉的文化及建築。

殖民式建築風格大約可分為七種基本設計,包括:西班牙、新英格蘭、荷蘭、瑞典、賓州、法國、北美南方等殖民式建築風格。

西班牙殖民式建築(Spanish colonial architecture),大量取法西班牙巴洛克式(Baroque)建築特色,是最早出現在美洲的建築風格,自16世紀中葉起逐步向外延伸發展至佛羅里達州、新墨西哥、德州、亞歷桑納州及加州。(via

新英格蘭殖民式建築(New England colonial architecture),設計手法取法英格蘭,以橡木方框及雨淋板(clapboard siding)為特色,周遭常環繞公園綠地。(via

荷蘭殖民式建築(Dutch colonial architecture),應用更多石材及磚材,建築原型來自荷蘭及比利時北半部法蘭德斯(Flanders)地區。(via

瑞典殖民式建築(Swedish colonial architecture),沿德拉瓦河(Delaware River)下游可見,風格延伸自美國「小木屋」(log cabin)設計,以圓木及突出的末端為特色。(via

賓州殖民式建築(Pennsylvania colonial architecture),自英格蘭原型建立後,迅速演變成複雜的喬治亞風格類型(Georgian-type style)。(via

法國殖民式建築(French colonial architecture),出現在加拿大海洋省份(Maritime Provinces)北部、魁北克省,及聖勞倫斯河谷(St. Lawrence Valley)。法國也將俗稱魁北克風格(Quebec style)的建築介紹至他們位於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地區的定居地,最南方還有一種與眾不同的法式建築風格在路易斯安那州(Louisiana)及其首府新奧爾良(New Orleans)。(via

南方殖民式建築(Southern colonial architecture),通常包括磚造建構與高大突出的煙囪,在整個維吉尼亞州(Virginia)和卡羅萊納州(Carolinas)興起。(via

◎美國的喬治亞式建築Georgian Architecture c.1700-1770

到了18世紀美國獨立革命,位於英屬殖民地的基礎建築型態為以英國三位君王:喬治一世、二世、三世命名的「喬治亞式」(Georgian)建築,美國的喬治亞建築有三大特點:一、由里斯托弗‧雷恩爵士(Sir Christopher Wren , 1632-1723)及其追隨者創作的巴洛克式建築語彙;二、由文藝復興時期北義大利最傑出的建築大師安德烈亞‧帕拉蒂奧(Andrea Palladio, 1508-1580)發明的帕拉蒂奧(Palladian)建築風格,其中介紹了「喬治亞」風格著名的平衡和對稱特性;三、新古典主義(The Neoclassical style),回歸古希臘羅馬建築原則,在18世紀下半葉成為流行風尚。

美國喬治亞建築代表作包括:位於費城的美國獨立紀念館(Independence Hall, 1745)、波士頓的國王禮拜堂(King's Chapel, 1750)、位於賓夕法尼亞大道1600號,以及由愛爾蘭裔美國建築師詹姆士‧霍本(James Hoban, 1758-1831)設計的華盛頓州白宮(The White House),詹姆士‧霍本的代表作還包括取都柏林Leinster House為原型,並根據詹姆斯‧吉布斯(James Gibbs)1728出版的《the Book of Architecture》設計的帕拉蒂奧(Palladian)式喬治亞風格豪宅-Charleston County Courthouse(1790-92)。

▲美國獨立紀念館(Independence Hall)。(via

▲波士頓的國王禮拜堂(King's Chapel)。(via

▲愛爾蘭裔美國建築師詹姆士‧霍本以設計白宮建築名留青史。(via

▲詹姆士‧霍本代表作美國首府白宮(The White House)。(via

▲詹姆士‧霍本代表作查爾斯頓縣法院大樓(Charleston County Courthouse)。(via)

美國的新古典主義建築

1776~1850年的美國新古典主義建築(American Neoclassical Architecture)主要出現兩種變形:聯邦式建築(Federal Style)和希臘復興式建築(Greek Revival style),兩者皆汲取古希臘羅馬文明的建築原則,並重新應用發展,被視為美國民主新興時期最適合的架構。

◎新古典主義的聯邦式建築Federal Style of Neoclassicism c. 1790-1830

「聯邦式建築」(Federal-style architecture)意指蓬勃發展於1815年的輕鬆化古典風格,特色為在喬治亞風格的基礎下加上復興古希臘和拜占庭元素,主要影響來源包括古羅馬龐貝遺址、赫庫蘭尼姆(Herculaneum)的考古發現,與蘇格蘭建築師Robert Adam (1728-92)及其1773年出版、極具影響力的著作《The Works in Architecture of Robert and James Adam》。

聯邦式建築風格與喬治亞風格相異處在於,聯邦式偏好採用較少的壁柱/列(pilasters/columns),建築外觀較為簡單平淡,細節較少,通常以層板、窗框、裝飾物加以設計,擁有大窗戶和明亮的室內設計,也連帶衍生出聯邦式風格的傢俱及裝飾品。

設計聯邦式建築的知名建築師包括:Charles Bulfinch(1763-1844)、William Thornton(1759-1828)、Asher Benjamin(1773-1845)、Samuel McIntire(1757-1811)、Alexander Parris(1780-1852),著名的美國聯邦式建築包括:麻薩諸塞州議會大廈(Massachusetts State House, 1798)、舊市政廳(the Old Town Hall, 1816-17)及漢密爾頓廳(Hamilton Hall, 1805)。

▲位於麻薩諸塞州的聯邦式建築-議會大廈(Massachusetts State House)由Charles Bulfinch建築師操刀。(via

▲由Samuel McIntire建築師設計的漢密爾頓廳(Hamilton Hall)為聯邦式建築。(via

◎新古典主義的希臘復興式建築Greek Revival Style of Neoclassicism

希臘復興式(Revivalist Greek)建築的表現更加趨近古希臘(c.450-27 BCE)藝術風格,廣泛使用美國和法國建築的新古典主義(Neoclassicism),促成介於新古典主義和共和主義(Republicanism)間的綜合體,盛行於拿破崙垮台之前。

相反的,出現在19世紀的哥德復興式(Gothic Revival)風格,可詮釋為君主主義(Monarchism)或對新古典共和主義(Neoclassical Republicanism)的保守回應。19世紀後期的新古典主義建築是美國文藝復興運動(c.1880-1918)的表現,其最後階段為布雜藝術(Beaux-Arts, 1885-1920),代表作包括:林肯紀念堂(Lincoln Memorial , 1922)、華盛頓特區的全國畫廊(the National Gallery, 1937),和美國自然史博物館(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的羅斯福紀念館(Roosevelt Memorial, 1936)。

美國第三任總統、《美國獨立宣言》主要起草人湯瑪斯‧傑佛遜(Thomas Jefferson, 1743-1826),同時也是位傑出的建築師,位於里奇蒙市(Richmond)的作品-維吉尼亞州議會大廈(Virginia State Capitol, 1785-96),為美國公共建築原型,傑佛遜運用簡化的法國新古典主義(French Neoclassicism),將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換成更樸實的愛奧尼亞柱式(Ionic)條理,給年輕的美利堅共和國一個明確的指示。

▲美國第三任總統、《美國獨立宣言》主要起草人湯瑪斯‧傑佛遜,同時也是位傑出的建築師。(via

▲湯瑪斯‧傑佛遜作品維吉尼亞州議會大廈(Virginia State Capitol)。(via

傑佛遜最著名的設計之一是他的住所-蒙蒂塞洛之家(Monticello House, 1769-1809),現在已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本建築根據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建築大師帕拉蒂奧的中心計劃建築設計,再添上傑佛遜對英式鄉村家園的詮釋,成就不朽的典雅建築,其經典的白色柱廊由四根托斯卡納柱列站在正門,與整棟建築外觀的紅磚牆結構形成強烈對比,以八角鼓座拱頂作為建築中心,中央大廳擁有來自圓窗外充足的自然光照明,採用平衡、對稱的柱列,並以紅白兩色表現美國的經典意象。

▲傑佛遜作品蒙蒂塞洛之家(Monticello House)。(via

班傑明‧拉特羅布(Benjamin Latrobe, 1764-1820)在英國接受創新建築師Samuel Pepys Cockerell的訓練,是美國第一名受過專業訓練的建築師,也是新古典主義建築之希臘復興風格的領導及倡導者。1801年,他設計了費城賓夕法尼亞州銀行(Bank of Pennsylvania),創下美國希臘復興建築的首例,這棟簡樸的建築仿照希臘愛奧尼克式神廟,柱廊圍繞中央圓頂空間,拉特羅布的創意也延伸至建築物的支微末節,譬如在設計科林斯式柱頭(Corinthian capital)的時候,他用許多美國煙草或玉米葉取代經典的老鼠簕屬(acanthus)葉子作裝飾。

1803年,傑斐遜任命拉特羅布擔任美國的公共建築測量師,賦予指揮美國國會大廈的建設任務,然而,世人公認的拉特羅布代表作是美國首座羅馬天主教大教堂-聖母升天國家朝聖地聖殿(Baltimore Basilica , 1806-1821),他也設計了無數的住宅建築,包括俄亥俄州Chillicothe市的Adena、華盛頓特區的Decatur House,以及肯塔基州Lexington市的教皇別墅(Pope Villa)等。

美國最有名的希臘復興式建築,莫過於眾議員和參議員的家-美國國會大廈(United States Capitol, 1792-1827年),建築師除了班傑明‧拉特羅布,還包括威廉‧桑頓(William Thornton, 1759-1828)和查爾斯‧布爾芬奇(Charles Bulfinch, 1763-1844)等人。建築仿照希臘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 order),以最華麗的希臘式裝飾,搭配綴上爵床葉及渦卷形裝飾的細長柱子,外觀以全面大理石表現,1863年在圓頂上立有一尊6米高的自由女神青銅雕像(The Statue of Freedom)。

▲新古典主義建築之希臘復興風格的領導者班傑明‧拉特羅布。(via

▲1801年拉特羅布設計的費城賓夕法尼亞州銀行(Bank of Pennsylvania)創下美國希臘復興建築首例。(via

▲拉特羅布設計的聖母升天國家朝聖地聖殿(Baltimore Basilica)是美國第一座羅馬天主教的主教座堂。(via

▲美國國會大廈(United States Capitol)。(via

美國建築師理查‧莫里斯‧亨特(Richard Morris Hunt, 1828-1895)是法國美術學院(École des Beaux-Arts)的首位美國建築學生,也是美國建築師學會(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的創始人之一,並於1888年當選主席。

亨特的最知名的代表作是1886年為紐約港自由女神像(Statue of Liberty)設計基座,以及紐約大都會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亨特將法國的布雜藝術(Beaux-Arts)建築引進美國,其設計風格強烈受到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影響。

他特別擅長為阿斯托(Astor)、范德堡(Vanderbilt)家族等富裕客戶設計豪華住宅,例如1892~1895年為康內留斯‧范德比爾特二世(Cornelius Vanderbilt II)在紐波特(Newport)設計的The Breakers,就是一棟富麗堂皇的新文藝復興風格豪宅。在北卡羅萊納州的作品-比爾特莫爾村(Biltmore Estate , 1888-95),則在法國布盧瓦(Blois)城堡、舍農索(Chenonceau)城堡和香波爾(Chambord)城堡的設計基礎下,表現法國文藝復興風格的綜合體。

▲美國建築師理查‧莫里斯‧亨特(Richard Morris Hunt)。(via

▲理查‧莫里斯‧亨特作品紐約大都會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via

Art Deco裝飾主義摩天大樓(c.1920-40

美國「Art Deco裝飾主義」建築的蓬勃發展期,可追溯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到1929年紐約證券交易所崩潰,當時全國公路網和鐵路線均增加,城市中心外圍地區逐漸擴大,各式興起的摩天大樓也改變了主要城市的天際線,歐洲的前衛運動使用創新技術和新式建材為新建築尋找合適的形態來表達時代精神,而當時美國採用歷史風格的設計仍舊相當流行。

1922年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為新總部舉辦設計比賽,遞交的263份設計作品呈現多元風格,比賽首獎頒給雷蒙德‧M‧胡德(Raymond M. Hood)和約翰‧米德‧豪爾斯(John Mead Howells)所設計的石材結構框架新哥德式建築。

Art Deco裝飾主義運動詮釋的影像和物件,反映出人們對於速度、奢華和現代性的渴求,Art Deco建築讚揚機械年代與幾何構形,同樣也擁抱新材料與新科技。此運動起源於1925年由法國官方資助、在巴黎舉行的「現代工業裝飾藝術國際博覽會」(Exposition Internationale des Arts Décoratifs et Industriels Modernes),在巴黎被稱作“Style Moderne”(現代風格),並快速傳播至全美各地,在1930年代間變得更加現代主義,線條更為流利。

Art Deco裝飾主義建築設計受各式各樣思想及藝術啟發,如抽象藝術、金字形神塔(ziggurat),以及現代藝術運動如法國立體主義(Cubism)和義大利的未來主義(Futurism)。相較於早期「新藝術運動」(Art Nouveau)的流動形式,Art Deco裝飾主義設計結合幾何圖形並加強結構。

紐約一系列在鋼鐵建築上綴飾花崗岩結構的著名Art Deco摩天大樓,包括由威廉‧凡‧艾倫(William van Alen, 1883-1954)設計的克萊斯勒大廈(Chrysler Building , 1928-30)、由Shreve, Lamb & Harmon建築公司設計的帝國大廈(Empire State Building, 1929-31)、由雷蒙德‧胡德(Raymond Hood)設計的McGraw-Hill Building (1929-30)、由雷蒙德‧胡德(Raymond Hood)與約翰‧米德‧豪爾斯(John Mead Howells)設計的新聞大廈(the News Building , 1929-30),以及由Reinhard & Hofmeister、Harrison & Macmurray、Hood & Foulihoux建築公司設計的洛克菲勒中心(Rockefeller Center , 1932-39)等。

▲Art Deco裝飾藝術風格建築-克萊斯勒大廈(Chrysler Building)。(via

▲Art Deco裝飾藝術風格建築-帝國大廈(Empire State Building)。(via

美式風格進入室內設計

自從好萊塢電影襲捲全球、自助旅行盛興,室內設計也隨之興起「住在國外」的感覺,由於美國是移民社會,「美式風格」其實是一籠統概稱,在建築與室內設計等空間配置上兼有歐洲各民族及殖民地區的多元生活風貌,可運用裝修及裝飾佈置貼近屋主喜歡的美式設計。依據美國建築歷史結構,大致可分為殖民式、美式鄉村、漢普頓(Hampton)渡假風、美式都會&好萊塢風、美式Loft等。

首先,好萊塢住宅常運用開放式空間(Great Room的手法處理,美國傳統的“Great Room”具有挑高優勢,通常居於房屋的核心位置,概念源自20世紀上半葉美國建築師法蘭克.洛伊.萊特(Frank Lloyd Wright)的「開放式空間」(Open Floor Plan)設計,室內不再仰賴隔間牆,而是靠家具來定義區分不同機能,利用佈置營造空間感,萊特也因此成為家具、花窗玻璃等室內物品的設計師。

▲美國建築師法蘭克.洛伊.萊特的“Open Floor Plan”帶動開放式空間設計構想。(via

▲萊特1954年在紐澤西州設計的Bachman Wilson House採開放式空間設計。(via

“Great Room”的設計手法也表現在由舊工廠或舊倉庫改造的開放空間“Loft”。1970~80年代,紐約SOHO區有很多廠辦大樓,吸引許多藝術家進駐當工作室使用,舊建築外露的管線、粗糙的牆面搭配現代或古典家具,混搭撞擊出新火花,成為時尚藝術空間代表。英國室內設計師Kelly Hoppen採用的即是“Great Room”之精髓。

▲Kelly Hoppen(1959~)出生於南非,父親擁有時裝產業背景,母親則熱愛非洲古董,Kelly Hoppen在17歲時就開設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室內設計公司,38歲贏得有室內設計奧斯卡獎之稱的安德魯‧馬丁國際室內設計師獎(Andrew Martin International),2009年Kelly Hoppen於倫敦開辦設計學苑,設計主題包括居家配件、傢俱、燈具、地毯、織品、彩漆、寢具、家用布料、蠟燭香氛,業務範圍涵蓋住宅、公寓、遊艇、度假小屋、酒店、辦公空間、私人飛機等不同的空間,堪稱是萬能設計師。(via

Kelly Hoppen深信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色彩,偏愛白色、米色、棕灰色、灰咖啡、巧克力色、淺褐色、米黃色等溫潤淡雅的大地色調,這些中性色不僅呈現沉靜美感,也有放大空間感功能。此外,Kelly Hoppen喜歡混融相同色調的不同材質,再搭配實木地板、喀什米爾、絲或頂級亞麻等柔軟布料,達到奢華質感。

▲英國設計師Kelly Hoppen採用“Great Room”精髓,融合同色系異材質的Kelly式調色盤,打造時尚奢華居家。(via

▲Kelly Hoppen的家為Loft型態,表現Loft的關鍵為拿掉空間中的藩籬,用無隔間去除框架,以新舊、高低、明暗、古典與現代的對比手法創造衝突美感,多動線的流動感也能加大空間的開闊性。(via

美式渡假風格以漢普頓(Hampton)為代表,漢普頓位於紐約州長島東部的濱海地區,富裕的上流階級喜歡在此購買夏日別墅,作為派對及渡假據點,故在此出現的人們總是穿著休閒、時尚。化作空間設計,漢普頓居家彷彿可見陽光親吻過的海洋及浪漫沙灘,設計手法講究將空間留白、明亮採光、穿透隔間,室內佈置海洋飾品,並發展出眺望室外大自然的陽台及露台;色系選擇藍、白、米代表藍天、白雲、細沙;材質以木頭、藤編、棉麻織品等自然元素詮釋。設計時裝及家具、家飾品系列的美國時尚大師Ralph Lauren與妻子Ricky Lauren,曾出版《The Hamptons──Food, Family, and History》一書。

▲時裝設計師Ralph Lauren 及妻子Ricky Lauren攝於他們位於曼哈頓的雙層公寓入口大廳。(via

▲Ricky Lauren夫妻的家表現明亮、留白的漢普頓風格。(via

追憶北美遷徙歷史的殖民式風格及美式鄉村風居家則強調懷舊的復古氛圍。殖民式風格所採用的家具表現歐洲各地風俗文化特色,常見素材為深色系木頭,以及相框、酒桶、皮箱等古董物件;鄉村風則多用花朵、條紋、方格紋等圖騰,呼喚溫馨的童年回憶。

Creative Touch Interiors的英式殖民風格空間。(photo by Julie Soefer

▲美國電影導演、編劇和製片人Joel T. Schumacher的家為粗獷鄉村風設計。(via

Diversity Style「尚展設計」的多漾美式風格

「尚展設計」設計總監吳啟民(Alan),畢業於加拿大UBC建築與都市計劃學系,對歐美生活文化有細膩的觀察與體會,尤其對法語區的蒙特婁城市情有獨鍾,影響日後設計風格甚鉅。回台後,吳啟民任職於「匯僑設計」,累積大量國際設計個案實作經驗。

2004年6月吳啟民創立「尚展設計」,將個人設計生涯推至巔峰,開啟台灣美式風格設計風潮,曾獲得許多指標性的建築獎項如中國最成功設計大獎、現代裝飾國際傳媒獎、2008台灣TID室內設計大獎等,2013年出版《給自己一個自在的窩居:吳啟民的多漾美式居家》一書。

▲「尚展設計」總監吳啟民。(via 尚展設計

「尚展設計」闡揚的多元美式風格(Diversity Style),大抵可分為:好萊塢風、美式LOFT、美式鄉村、漢普頓(Hampton)渡假風、美式都會及小巴黎人等六大風格。吳啟民總監表示:「相較於現代風,美式多了份隨性,如同美式穿搭一般,美式居家空間突破各種歷史框架,最易混搭出個性。」

室內經常使用典雅線板、品牌家具、開放式空間、巧妙拿捏比例等手法,創造通透的高格調空間,形塑出主流歐美居家氣韻,讓家裡變身好萊塢電影或影集會出現的場景。

▲以奶油色作為居家基調,沙發選用棉、麻織品材質,運用復古的小配件增加時代感,歐美的壁爐設計在溫暖的台灣也聰明轉化為電視櫃。(via 尚展設計)

▲「尚展設計」辦公室表現出的挑高格局、獨立庭院、圓拱廊道、線條大窗、復古造型燈飾等,皆是美式風格的慣用手法。(via尚展設計)

▲低彩度開放式空間沒有心神不寧的繁複設計,只有簡單的線條與典雅的色彩,展現屋主的高雅品味。(via 尚展設計)

在《綠.建築家》專題「王牌對王牌,升級歐美High-Class!」中,吳啟民總監引領讀者探訪彰顯美式精神的專家、藝術家、休閒文化活動及質感空間,譬如賞析「愛馬仕Hermès《Leather Forever》皮革工藝展」和「紅點傳達設計大奬‧世界巡迴展」、導讀義大利皮革霸主TOD'S品牌故事、與牛排教父鄧有癸交流飲食美學、漫談美式潮流名店、與推廣馬術休閒文化……等,吳啟民從品味生活的多元角度出發,激盪美式風格的活潑能量與豐富內涵。

▲吳啟民表示「愛馬仕皮革工藝展」以手作和最原始的材料表現純粹的極致工藝,並透過展出不同時期的皮包、馬具及家具,展現愛馬仕的歷史進程及生活藝術化風格。

▲「澳美佳馬術俱樂部」林詎詔總教練(左)與「尚展設計」總監吳啟民(右)交流馬術文化。

▲「尚展設計」app《古典生活》收錄吳啟民的空間作品,並推荐國際優秀美式風格設計。

「美式風格不僅是設計手法,更是對生活講究的態度,講究家具、家飾品的擺設,藉以凸顯主人的品味與喜好,是營造居家空間風格的靈魂。」

──「尚展設計」吳啟民

「尚展設計」吳啟民

官網:www.simpleinterior.com.tw

Facebook:尚展設計美式風格

Blog:simpleintro.pixnet.net/blog

台北店:02-2708-0068台北市和平東路二段265巷21-1號1樓

台中店:04-2315-8666台中市西屯區漢口路二段151號11樓之3

【編輯:蔡舒湉/參考:American Architecture、尚展設計】

Facebook 粉絲留言版

冬の日本建築見學》與自然共生,將地景融入設計的世外桃源─星のや 軽井沢
米田設計舎 》與樹共生的家,米田雅樹建築師的自宅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