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談建築 > 國際空間X職人觀察》住有機好宅,每日有氧深呼吸

國際空間X職人觀察》住有機好宅,每日有氧深呼吸

你覺得生活應該是怎麼一回事呢?「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大概就是理想之境了吧!但在陶淵明的時代裡,破廬也許還能提供最低限度的居住需求,而隨著時代演進,結合人居生活美學與強調順應四時變化的「養生宅」,更適合我們活出悠然的生命姿態。

在物質世界的快速發展之下,找回自然而健康的生活篇章,將變成不可抵擋的趨勢。《綠.建築家》從國際間的建築設計案中,嚴選來自各地的養生宅,並由鑽研於從空間設計執行養生的「澄璞設計」總監莊効澄,為讀者細細解讀居住何以養人,而設計又如何成就好宅。

(photo credit:Openbox Architects)

為空間朗讀‧澄璞設計│莊効澄

他說:「養生宅的最終目的,是讓人住得自然,自然了也就健康了。」為了深入探究養生空間,莊效澄前往「大平窩村」與環境共習依時吐納,於「長庚養生文化村」體悟好空間並不是以坪數計算,而在於環境是否能夠供足夠有效的自然「呼吸」。在不同的空間見學經驗中,逐步累積成自身對於養生宅的創造力,也更加堅定了以養生為空間挹注永續的意義。

最早說「養生」是源於《莊子‧內篇》提到休養心性對生命的影響,而生活行為的養生,則可以見於亞洲祖先對「二十四節氣」的倚賴。莊效澄說:「順應四時變化而制訂『節氣』,人能夠因時制宜,這樣的概念與空間養生哲學有著相同本源,即採取積極主動的態度,掌握自然在場域中的變化規律。」

位於美國由DUST事務所設計的Tucson Mountain Retreat,正是先「瞭解」了沙漠環境,而減少建築東西向的開窗,裝設太陽能利用裝置,將靜謐的沙漠風情化為能夠陪伴人們休養生息的舒適空間場所。莊効澄接著道:「多數人一定意外為什麼沙漠裡也能有養生宅,其實能夠適地適性,並以『設計』積極在空間和自然間構築橋梁,人就能自然快活。」這個案例表現了養生宅的無限可能,在足夠的觀察紀錄之下,使陽光、空氣與水在建築空間裡有適當的循環,就能勾勒出健康好生活。

(photo credit:DUST)

(photo credit:DUST)

養生觀起源於中國文化,而「養生宅」即是以人為本,強調有機生活與空間美學的結合,這在西方國家提出的綠建築、生態建築理念中,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即於與自然協調共存的空間中,達到養人的目的。指著Holiday House Vindö他表示:「Max Holst Arkitektkontor事務所在瑞典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將房子架在山脊上,讓屋內的視線高度對齊樹尖,把既有風景以最好的方式引入空間。在內飾上則採用當地木材,維繫起內部空間與外部自然環境的串聯,使居住者因同步於天地而養生。」

(photo credit:Max Holst Arkitektkontor)

(photo credit:Max Holst Arkitektkontor)

「自然循環」是養生好宅的價值核心,莊効澄如此表示。Holiday House Vindö是屬於瑞典的養生模式,但是陽光、空氣、水在每個地方會有不同表現,泰國案例Prime Nature Residence則揭開另一幅養生密碼。他接著提到:「去探究光從哪裡來、將如何變化,空氣如何流動,水在一地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掌握這些自然元素後,才能打造出具有對應循環能力的空間。」

(photo credit: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photo credit: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由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規劃的自然住宅(Prime Nature Residence),因坐落在一個交通繁忙的三叉路口,便用數個小型的垂直平面,從不同距離和角度阻隔外界的紛擾,同時比一般由木材石塊或混凝土建蓋的牆面更加通風,也使陽光有更柔和的表現層次,外環水帶則有調節溫度的效果。在能夠享受自然的狀態下,就是對身心最好的修養!

▲莊効澄說:「養生宅不是一種風格,而是態度。當能夠透過設計讓空間變成有機體,人就能在起居生活中有氧呼吸。」

(photo credit: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從養生宅國際案例專題中,可以看見設計處理既定自然的巧妙手法,思考「人」的居住需求,使空間成為連接天然環境與人的平台。「利用採光以及動線的變動,則是空間踏入養生的初步關鍵。」莊効澄提到,在台灣儘管受限於個人的房屋基地,可能無法擁有案例中的原野況味,但是卻可以從中學習布置的巧思並加以轉化,規劃一個具有完整循環系統的流動空間,因此而能「和於陰陽,安於居處」,如此養生的好日子也不遠了!

(photo credit: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採訪撰文:黃嘉馨/圖片提供:DUSTMax Holst Arkitektkontor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Openbox Architects

Facebook 粉絲留言版

冬の日本建築見學》一日隈研吾,東大、赤城神社、la kagu
美式風格總論》踏上回憶鄉村路,自由大氣美國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