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樹民宿Tree House》跟著自然的心跳,聆聽最「真」的人情
「天這麼黑,風這麼大,爸爸捕魚去,為什麼還不回家?聽狂風怒號,真叫我們害怕……」
這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國小經典課文,卻是編輯此次採訪對象的經驗寫照,只是現實故事的角色與歌謠對調,兒子在海上跑船,企盼歸人的則是爸爸。親情的羈絆一直是人最深切的情感,在外地奮鬥的青年到一定年紀總會想回鄉,而待在故鄉的父母在一定年紀之後也會盼望孩子回家……
▲「旅樹民宿」的大小老闆——之前在長榮海運工作的小兒子張晏碩(左),以及透過民宿把愛傳承給兒子的張爸爸(右)。
將近60歲的張爸爸是宜蘭在地人,20幾年前在靠近羅東親水公園對面的巷內買了一塊地,喜歡大自然的他將這塊地重整做為他的園藝農場,隨著年紀漸大希望孩子能在身邊,加上對小兒子在海上的安危也一直放不下心,直率又熱情的張爸爸告訴我們:「我想乾脆就用這塊地蓋間民宿!可以讓我兒子回家,我們一家人一起經營也交交朋友。」於是,歷經兩年半的設計蓋屋,「旅樹民宿」在2014年誕生。
▲旅樹民宿的外觀,由幾何量體搭構的建築。
▲「博森設計bosondesign」總監潘龍,一同與我們探訪「旅樹民宿」的空間美學。潘龍設計師以「Less is More」為信念,提倡「簡約美學」,在眾多設計案例中加入簡約、黑白、光影、自然性等元素,企圖讓自己熱愛的簡約藝術化作日常生活中的實際美好。
清水模建築不冷,有人情最暖
「既然要經營民宿,就要蓋一間有風格特色的民宿。」小兒子張晏碩說,委託宜蘭在地的建築師親戚—林晉德操刀設計,工程部份則由張爸爸自己點工點料,跟兒子兩人親力親為參與監造。林晉德是宜蘭當地的建築師,作品中常見清水模素材,張爸爸也喜歡清水模,他說:「這個材質就跟我們以前古早厝的牆壁、地板一樣。」民宿以清水模為主體,與水泥粉光交織互動,佐以檜木醞釀空間的自然本味,不假裝飾的材質散發著樸實美感,有著跟張爸爸一樣的質樸性格。
「真」是連結空間與人,最直接的橋樑。清水模的材質是最「真」的原色。
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讓很多人愛上清水混凝土的純粹,然而對安藤而言,現代建築的創造不再只是一般意義的形式探索,而是種精神意旨(出自《在建築中發現夢想:安藤忠雄談建築》)。他曾說過:「透過建築孕育出新的『什麼』,是我最想要珍惜保有的。」,清水模的建築體固然是「旅樹民宿」的亮點,但回歸安藤忠雄的清水模建築哲理,因著建築而孕育的空間關係,藉由材質與光影促成的環境反思,反映「人」的價值,才是真正屬於「人」的建築。
▲走訪「旅樹民宿」之時,我們一行人很深切的感受到,這裡,是張爸爸一家人的家。
添加在地人文色彩,台灣風味清水模建築
關於材質,安藤忠雄曾說過:「混凝土既是一種結構概念,又是一種不外加偽飾概念。」,這樣的思維其實與台灣古早厝的水泥不相違和,在宜蘭土生土長的張爸爸,對於古早台灣相當思念,回應張爸爸懷舊的心思與對現代建築的憧憬,建築師以傳統合院「進」的概念,反應長形基地的特性,結合台灣老厝常見如銅製獅面門環、木製門閂、陶甕、宜蘭紅陶磚等舊物件,進行老時光的巡禮。
▲空間中的門環都是張爸爸四處尋寶得來的,他說這種銅門環獅在古早時代是有錢人家才用的起,現在把它放在旅樹的大門,象徵著福壽吉祥。
▲樓梯是宜蘭紅陶磚,地板是水泥粉光,部份角落散發濃濃的古厝色彩,卻又與現代清水模相處融洽。
▲水泥粉光地板為空間添加藝術性格,也意謂著古早時代的樸實。
▲古時候的門閂與銅門環,也被運用在屋子裡。
▲長形基地的中段刻意內縮設計廊道,加入傳統建築對門的結構設計,製造合院「進」的型態。
▲穿越廊道後,即見民宿後方一大片的生態池與步道,出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
品味「旅樹民宿」獨特的材質風味,除了細緻的清水模之外,還有逸散清香的台灣檜木,實木與清水模都有著迷人的原始色澤,兩者搭配最能體現大地的自然純淨。民宿中常與人接觸的木門、床架、浴櫃等設備均以台灣檜木製成,讓旅人的觸覺與嗅覺浸潤在天然的況味裡。蒐羅檜木的過程花了張爸爸好一段時間,台灣檜木已經禁止開採,市面上也找不到能夠建造的大型台灣檜木新材,張爸爸四處打探拜訪欲改建的老檜木建築,帶回木樑木柱重新利用,「木頭若沒使用就會隨時間消失在自然裡,把它們撿回來改作別的用途,木頭的生命就可以延續,多好。」張爸爸說。
▲這些檜木上的木疤與孔洞是它們旅行時光的記憶,經由小老板一根根拔除釘子整理過後,重新在民宿中展開另一趟旅途。
▲房間內沒有過多的裝飾,僅以木頭增添空間溫度,搭配局部彩牆展演活力。
▲超級熱愛檜木的張爸爸說,這塊木材還在等它的桌腳,到時候要放在一樓後院前的空地當閱讀桌與用餐桌。
與環境自然連為一氣
不像其他被田園擁抱的民宿,「旅樹民宿」周圍是普通的民宅與建地,對園藝造景相當拿手的張爸爸時常贏得宜蘭樹石協會競賽,也協助其他知名民宿的園藝造景,這次在自己的民宿中開闢生態池,植入宜蘭在地水生植物如風箱樹(水芭樂)、穗花棋盤腳等,更一手完成周圍的綠意規劃,一千多坪的地只用了三分之一來蓋房子,其餘三分之二還給大地,以開放的心態親近土地,善用基地環境並藉由生態池連結建築與環境自然,宛若浮在水面上的建築,成為這片土地的一份子,而非突兀的存在。
▲房子周遭都設有平台,延伸親近自然的觸角。
▲很期待春夏兩季滿院綠意的模樣。
「博森設計」總監潘龍分享
建築反應人的性格,這是潘龍隨我們走訪眾多空間後的心得。同樣的清水模建築,「旅樹民宿」相較於日系建築顯得熱情開放,日系簡約建築多半採取外部封閉、內部開放的作法,光線與景觀的引入也多傾向隱性手法,所謂「隱性手法」指的是局部性的開口例如細小的帶狀開窗,較為含蓄而內斂。相對的,「旅樹民宿」的大面積落地玻璃直接讓日光傾瀉而入,與周圍園景當鄰居,「這樣的『顯性』開口少了遮掩多了大方,更讓人喜歡上『旅樹民宿』的誠懇熱絡。」潘龍分享道。
不只是光線的引進,我們還看到建物與自然環境的互通性。要進入「旅樹民宿」之前,得先穿過清水模的框體隧道再走上一條木棧道,木棧道就架在張爸爸引以為傲的生態池上;穿越長形的建築主體沒想到後方還有一大片池水與環形步道,張爸爸說這是引用古早厝後院的概念,藉由環境包覆建物,與自然產生直接性的接合,潘龍觀察道:「利用自然環境共生與自己擁有環境是兩種不一樣的滋味,也是台灣與日系建築不同的地方。」。
▲木棧道兩排沒有架構欄杆或玻璃,張爸爸說:「加了那味道就不對了、不真了啊!」
▲被綠意包圍的建築,與環境共生,展現對大地開闊的胸襟以及深厚情感。
▲陽台是每間房間的重要角色,也是張老闆一家在建築設計時堅持的要求。
▲淺淺的陽台縮短房內與戶外的距離,也具有緩衝陽光的功用。
▲木頭格柵不只是建築外觀的造型,也帶來室內光影變化的趣味。
簡約設計在地化
對於「簡約」設計,潘龍認為不能以風格將其限於框架,它其實是面對世界的態度,更是許多人終其一生追求的境界。而「旅樹民宿」給予潘龍的震撼在於它的「純粹簡約」多了一分人文色彩,跳脫材質與光影的單一表現,將在地特色做了精彩移植,融入宜蘭文化使清水模建築更有溫度,「做任何一個風格,將簡約精神在地化可以使空間更細膩有內涵,這是我此行最大的收穫。」
▲凡事講求「真」的旅樹民宿,材質表現不刻意雕琢,檜木上的凹槽是時間的禮物,牆上有如繪飾的水泥粉光則是出自師傅渾然天成的技術。
▲轉角的玻璃帷幕使潘龍印象深刻,上下固定的玻璃讓清水模獲得視覺上的延續,同時考量通風而產生中間的開窗設計。
▲窄小的廊道刻意挖出小小洞口,似乎想透過此般意境型塑,傳達「封閉空間的美麗景色更令人難忘。」
▲「旅樹民宿」的廊道使潘龍聯想到日本鈴木大佐館與MIHO美術館的設計,透過深邃廊道,象徵前往光明的美好。
▲鈴木大佐館,攝影:林福明。
開口的設計決定與外人的親疏,與周遭環境的互動看得出房舍主人對土地的態度,編輯說:「空間最美的地方是『人』」,潘龍說:「『設計』,讓空間更有哲理。」,建築因人而誕生,設計引發人對空間的想像,甚至引領人進入更深層的思考,這些都是空間設計最美的地方。
旅樹民宿
地址:五結鄉親河路二段27巷17號
電話:039-503-637、0975-815-833
粉絲團:旅樹
博森設計
地址:台北市內湖區金湖路348號1樓
電話:02-2633-9586
粉絲團:簡約美學誌
【撰文:柯霈婕/攝影:伍益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