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與自然對建築的巧妙共生,一生懸命的專注
捧著相機在城市巷弄裡穿梭的設計師潘龍,迫切地期望自己能夠將眼中的「印象」留下。光影細節衝突張力,喀的一聲成為他設計囊袋裡的寶物。潘龍相信那份「一生懸命的專注」,他離開設計紅海的冷酷意境,執著找到「簡約美學」的康莊大道。不害怕哪天會重摔一跤,失敗即成長的養分,向下扎根的株苗立即又像是羽毛被熱風揚起,輕飄飄地晃蕩回到自己執著的那條路上。
然後,街道安靜了。只剩下影像一字排開,他爬梳了種種脈絡,歸納統整出這趟旅行的未知與已知,初心是如此該被珍惜的難得,沒有取寵花招,無意招人注目,試圖以真誠的話語,訴說給同行的夥伴聆聽。
期望你們也能透過這段文字記錄,見到那風景之外的飽滿收獲。
觀察記錄一:建築衝突的美
時間的推進,形成歷史。城市經過天災人禍,勢必得汰舊換新進行都市改造。但人民生活的記憶仍舊穿插在其中,都市的景象不可能在同個時空以對等的方式同時出現。新舊產生的衝突,是好是壞,也不該由我們來評斷。
在日本,對於「衝突」,反倒將其化成美。
在建築與室內空間的進化演繹與文化傳承上,他們拿捏得當,為「舊」找到「新」的契機,帶動整個城市更加活絡,往美好的方向繼續前進。
▲東京車站就算屢經翻修,仍舊保留傳統巴洛克式的語彙。其佇立在現代大樓環繞之間,反倒讓人不得不注視著它。
▲安藤忠雄在福武堂設置的「沉思之壁」,將衝突擺在眼前,含蓄低調地催促著人們遙望過去與未來。—福武堂.完整報導
▲安藤忠雄再次展現新舊交替的功力。遙望兩極,尋找最佳的契合點。—上野國際兒童圖書館.完整報導
觀察記錄二:建築自然與光影的美
光影背後的故事太深太遠,以至於人們沉迷於逐光。時而清巧透明、時而濃重曖昧,她的面貌如千變女郎般,當你自以為摸透她了,卻又驚歎於下一秒鐘的無可預期。
在日本,你能感受到他們與光影熟稔程度高於其他國家,他們懂得「利用」她的美,偶爾抓住她特意留下的微光裙擺,偶爾大方的擁抱滿室光影。
光、影與建築的巧妙共生,體現了另一日本文化美學的崇高性。
▲光影與藝術的交叉融合,格外迷人。—根津美術館,完整報導
▲光影投射,因木格柵、和紙等不同建材的利用,而有嶄新的表現。善用光線、計算光影,對光津津計較,只因為捨不得在她之下醒過來。—微熱山丘,完整報導
▲安藤忠雄說,「一個人真正的幸福不是待在光明之中,從遠處凝望光明,朝它奮力奔去,就在那拼命忘我的時間裡,才有人生真正的充實。」抓住微小的希望之光,拼命地活下去。安藤將他的人生觀,寄託在光之中。—21_21 Design Sight,完整報導
觀察記錄三:建築細節與張力的美
到了日本,每每被他們極致細節給「打到」,都會忍不住驚歎。再龐大的建築體身上,依舊佈滿了設計者最細膩的心思。
細節,細節。在這之間隱藏的奧秘總是值得我們好好去探索,就像是潘龍,彷彿成為一個勤勉的搜查員,網羅各種蛛絲馬跡,指引我們看世界的方式。
▲為保護木頭的本質,在鋁板上添加了「滴水線」的設計,防止雨水不斷侵蝕木頭而造成腐壞。—木材會館,完整報導
▲「在簡約美學裡,藏這件事是最難的。」隈研吾設計的淺草文化中心,板塊的堆疊不只是造型,而是一格格可置放物品的「抽屜」。平常人不去摸索便難以察覺的細節,但也因為如此,帶來的反作用力更是令人驚豔。
對於細節的堆疊,潘龍一再讚嘆「日本人做設計真的很有一套!他們往往在同一個空間內,透過元素的堆疊、融合、重複來述說同一個故事。」將細節往上疊加,轉化成極具張力的美。由小至大,每一分一每寸,他們都算得剛剛好。
▲雨天的表參道仍無法掩蓋建築張力的壯觀。弧形的玻璃、 燈光的渲染,馬賽克般的光影,炫目地令人捨不得轉頭離去。
▲微熱山丘的外觀,木構造堆疊拼湊、相互抓拉,隈研吾切削的形狀彷彿沒有秩序可言,甚至帶點瘋狂。但,行經此處,每個人的目光都不自覺地投射,它所彰顯的「細節張力」,是隈氏建築的魅力所在。
「張力、衝突、自然、細節」,不同層面的美學力道,透過攝影之眼捕捉下來。
你感受到獨一無二的潘龍眼界了嗎?
【撰文:黃聖雯/照片來源:潘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