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綠饗宴 > 紀州庵文學森林》建築X記憶,復甦日治光景の恆久挑戰!

紀州庵文學森林》建築X記憶,復甦日治光景の恆久挑戰!

在結束與紀州庵及日式空間專家朱志峰設計師的訪談後,帶著滿腦日式亭台樓榭與畫舫歌宴故事,獨自跑到新建的木頭台子上站著,說是體驗擎天老樹的遮蔭效能,其實更像是望著眼前甫修復落成的市定古蹟發愣,那裡除了穿過頭頂樹隙與掃起地面石礫的風聲、四處人語窸窣悠哉地講述日常,隱隱地,還能察覺遠處水源快速道路車流聲,而看不見的,是道路泥牆另一邊的新店溪,甚至連流水聲也不可能聽見,不禁興起一陣感嘆:

啊~~建築的確很整潔典雅、充滿日式風情,可是!談形式骨架真的相對簡單,要還原紀州庵的血肉,傳達舊時日式生活情態,甚至凝練出京都鴨川般的水岸風情,這是不是太難了?究竟該如何克服滄海桑田的景觀與既定制度及資金分配,才能真正找回古蹟的靈魂呢?

▲日本京都鴨川人家面川流而居,鴨川四季風情點我看介紹via

▲「紀州庵支店」最早興建的本館。朱志峰設計師提出,日治時期的「紀州庵」料亭正對新店溪,建築概念和日本京都屋後面對鴨川的人家很相似,充分展現日本人喜愛納涼賞玩的生活民情。

同安街的耆老與文史工作者都說,紀州庵在半個世紀之前是意氣風發的日式高級水畔料亭,投身於古蹟維護的大家也都衷心期盼,有一天紀州庵可以重新建回已經燒燬的本館和別館,然而,真正最大的難題也許就如同朱志峰設計師所說的,日本有許多歷史城池都被燒掉了,日本人花費很大的心力和資金做出最全面的復原度,整復計劃以30~50年時間計算,經費也動輒好幾千萬,但是台灣人,我們願意花多大的時間與金錢成本去維護一處「古蹟」呢?

來看「紀州庵文學森林」的例子!

▲紀州庵僅存的「離館」古蹟於5月24日正式剪綵,25日風光開館。(※5/25紀州庵開館報導請點我

酒旌飛揚的水岸料亭,紀州庵的歷史記憶

1897年,來自日本關西和歌山地區的平松德松,帶著妻子與岳父場喜兵衛一家來台,在若竹町(今天的西門町)開創料理新事業,平松德松以家鄉「紀州」命名自己的料理屋,此為「紀州庵」本店。20年後,因料理屋業績蒸蒸日上,伴隨淡水河航運及都市擴張,平松德松在1917年於日本總督府規畫為住宅區的川端町(今日汀州路以南至新店溪畔範圍)成立紀州庵分店,直至1928年為止。

於建築面值得關注的是,當初平松德松的丈人場喜兵衛在日本場家族的家業為「大工」,有相當建築經驗的場喜兵衛隨著領台第一任總督樺山資紀以「軍屬」身分來台建設;而平松德松的妻弟場雄吉則直接協助了1927~1928年間新店溪畔「紀州庵支店」的擴建工程,新建離屋與別館,因此,「紀州庵支店」共包括本館、離屋與別館三部分。不過,因連遭兩次回祿之災,今日僅存離屋,本館、別館皆燒燬。

▲平松家族在台灣共計三代人,家族後人描述平松德松喜愛日本藝妓的舞蹈表演,也熱愛拍照,因此為紀州庵演變留下不少珍貴老照片。圖為於1897~1928年在台灣經營紀州庵料亭的平松德松家族。

【本館】

平松家族最早在新店溪畔興建的「紀州庵支店」,是一座兩層木構茅草屋頂的餐廳,二樓約與土堤頂等高,以數座木橋連接。

改建後的本館樓高三層,鋼筋水泥造的地面層為主要居住空間;二樓木造建築空間分為客室、帳場、調理場與平松家族的居住空間等,同時也是主要迎賓通道,連接堤防頂的水泥橋面有石材裝飾,家人與服務生則由東側的木橋進出,動線區隔使用者;三樓的大廣間(中間不落柱且開敞的空間)木造建築設計,約有100疊榻榻米(50坪),東西長、南北向略窄,兩側各有二間寬約3.6公尺之走廊,建築物突出河岸堤防有兩層高,可眺望河岸水景。平松家族還擁有3~4艘「屋形船」,每船可載30名客人,隨船配備服務員,讓貴賓可一邊享受現撈的鮮魚料理,一邊與藝妓飲宴作樂。

光復之後,國民政府將原川端町改隸屬為古亭區,紀州庵整編為省政府合作事業管理處與社會處的員工眷屬「第一宿舍」,這也就是作家王文興8~27歲間成長的住所,《家變》小說可見對紀州庵「本館」的建築描述。

可惜的是,紀州庵支店「本館」三層樓建築於1996年一場大火全數燒燬。

▲紀州庵支店「本館」,左側石橋連接堤防。

▲紀州庵支店「本館」主要入口與石橋。

【別館】

庭院東側的「別館」是作為招待貴賓使用的高等次客室,據平松家後人回憶,別館內分為兩個客室,每個客室約20~30疊榻榻米大小。

無奈的是,紀州庵支店「別館」於1998年也慘遭祝融,近乎全毀。唯一沒有發生過火災的僅存紀州庵支店「屋頂漏水問題嚴重、樑柱有腐蝕情形」的「離屋」。

▲紀州庵離屋與東側庭院。

▲紀州庵支店碩果僅存的「離屋」,已重新蓋上黑瓦、鞏固木皮、整治原先的建築問題,宣告修復完成!

【離屋】

原位於紀州庵支店「本館」後方的是以過廊連接的一層樓建築「離屋」,南北狹長離屋可用拉門區隔成五個小空間,也可變化為約60疊榻榻米大小的廣間,室內有典型日本建築特色的扇型窗;室外西側營造日式庭園景觀水池,環植松樹、山茶花、榕樹、杜鵑,透過花木、石與水等元素,創造精緻內院;離屋東側則以開闊的草坪延伸視覺,創造風雅的飲宴環境,也作為舉辦戶外大型宴會的場所。

▲《玳爾設計》總監朱志峰對紀州庵日式建築及相關文史極有興趣,與《紀州庵文學森林》 企劃行政經理邱怡瑄分享設計經驗。

▲為維護古蹟,訪客進入皆需脫鞋並著襪,以保護木頭地板和榻榻米。

▲南北狹長的離屋約60疊榻榻米大,可隔出五個空間,或打通成大廣間。

廣間」在日本文化中是舉辦尾牙、忘年會等大型宴席的好場地,朱志峰以此推論使用本場地的主人想必能跨足黑白兩道,同時擁有不錯的政商關係。《紀州庵文學森林》 企劃行政經理邱怡瑄也贊同表示,曾有人譬喻頂級料亭紀州庵為「日本時代的圓山飯店」。修復後的紀州庵古蹟,規劃為小型展演及研習茶道、棋藝、書道等藝文課程活動的場所。

▲做為一個承先啟後的古蹟,紀州庵需細心維護設備,不能隨意釘黏。

▲日台友好和歌山市議會議員聯盟、和歌山南獅子會、和歌山日台交流協會聯合贈送給紀州庵文學森林的「紀州彩線球」,象徵和歌山市與台北市友好紀念。

▲古蹟內陳列紀州庵相關故事的刊物及看板,亦有小型螢幕播放影片。

▲日本傳統建築結構「小舞壁」(こまいかべ),壁面內部以「竹編夾泥牆石灰」粉刷構成,所使用的竹材稱為「小舞(こまい)」。

▲重新貼過的木皮包覆受傷古蹟,特殊表面處理補強木造建築的生命。

▲榻榻米、竹簾、和紙、木材、「欄間」(らんま)、踏石,皆是道地的日本建築元素。朱志峰特別提及「欄間」的嵌合複雜結構有相當難度,在台灣要找到很厲害的欄間職人並不容易,判斷在紀州庵發現的組木應是過去日本職人留下的作品。

▲長長的木頭過廊,走起來溫潤舒適,搭配窗外大片綠意,相當紓壓。

▲走廊一側面向綠地,是納涼的好地方

▲紀州庵名稱中的「文學森林」即取自這片綠意,紀州庵古蹟隸屬文化局管轄,但綠地歸台北市停車管理處掌管,因行政所屬權不同,在有限的經費及相關條件限制下,雙方需彼此協調。未來希望能打造成文學公園,讓居民及訪客能圍繞在此享受露天映画(蚊子電影院)及展演活動。

▲朱志峰設計師建議,庭園造景對日本建築非常重要!日本很重視四季景觀迭變,春天賞櫻、夏天種植紫陽花或繡球花、秋天觀銀杏和楓葉、冬天運用雪見障子搭襯雪景,讓屋宇內外景致都能相互呼應。若希望貫徹純正的日式文化美學,不妨找日式庭園造景師好好企劃紀州庵綠地!

紀州庵新館,最強文化應援中心

紀州庵在2004年由台北市政府指定為市定古蹟,整頓計劃之一是在離屋古蹟旁新建一棟三層樓的「紀州庵新館」,「紀州庵新館」於2011年正式開幕,由財團法人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進駐經營,一樓規劃為書店、餐廳、紀念品區和展覽區域,二樓可舉辦研討座談會,三樓可用作展場或小型劇場,以多元機能輔助紀州庵離屋古蹟。

▲紀州庵的伴手禮項目包括紀州庵官方茶碗、茶葉、明信片、木製悠遊卡套及專書等。

▲紀州庵經營團隊有強大的文學背景,也因此每個角落都能發現意外的驚喜,像是黏貼在玻璃窗上的詩句,倒影在木頭桌面即成另一首光影的詩。

▲為填補地面近80公分的落差,大樹後方闢建一處木頭小舞台,原料則是回收再利用的圍牆木材,具環保意識。

「紀州庵文學森林」經營團隊以挖掘紀州庵過去的故事為使命,希望能找出地方的藝文創作能量,多年來製作文學地圖、生活地圖、水岸地圖系列文宣,藉以凝聚更多在地朋友的力量,冀望做出一個明確的藝文性平台,為當地累積更多文化寶藏。在紀州庵開幕式上,曾居住在本館的王文興老師更提出發起募款重建本館及別館的想法,讓紀州庵回復完整容貌。

朱志峰設計師提到,紀州庵除了是很純粹的日式建築,相較於台中市刑務所演武場、台南武道館,它以日式高級私人招待會所之姿,增添許多柔軟百變的日本民俗風情,肯定其珍貴價值。

紀州庵文學森林的修復過程紀錄片預計在今年9月首映,喜歡這塊文化與社區的朋友,歡迎一起來紀州庵喝茶看電影,搭建起屬於台灣和日本、人與自然環境的友善連結。

※延伸閱讀

市定古蹟「紀州庵」修復開館,城南水岸風華再現

野草居食屋》日治老屋改造,聽房子自己說故事

紀州庵文學森林

官網:www.kishuan.org.tw

facebook:紀州庵文學森林

電話:02-23687577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同安街107號

開館:週一休館;週日、週二~四10~18:00;週五、六10~21:00

【撰文:蔡舒湉/攝影:蔡鴻民/協力:紀州庵文學森林、平松家族】

Facebook 粉絲留言版

簡約原味,挑高與綠意的共居共舞
粉樂町XPOW!WOW!TAIWAN,一起來場街頭藝術Pa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