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玩設計 > 三角湧文化協進會》從社群營造到地方創生,三峽藍染工藝的可能性

三角湧文化協進會》從社群營造到地方創生,三峽藍染工藝的可能性

「地方創生」這一名詞源於日本,台灣也把這個議題作為一項重要政策,並指定2019年為台灣地方創生元年,如今已引起了人們對鄉鎮地方活力的關注。而實現政策需要哪些想法和措施? 除了提出「創造工作」和「創造觀光」的方向,我們也想探尋民間自發的振興方式,並瞭解他們在發展過程中遭遇到的困難與挑戰。

▲位於三峽街區中心的三峽祖師廟是安溪移民的信仰中心,「三角湧文化協進會」的據點則在老街附近。

此次,我們與對場作設計的李勝雄總監前來中山路三峽藍染工坊,拜訪「三角湧文化協進會」,成立迄今將近二十年,協會宗旨為「保留、記錄三峽在地文史」,目前著重於推廣藍染文化,一旁則是三峽鎮歷史文物館,以及不遠處的清水祖師廟與老街。

▲我們此次由「對場作設計」李勝雄總監(左)領路,前往三峽染工坊拜會「三角湧文化協進會」王連丁理事長(右)。

從藍染工藝復興開始

從台電退休的王連丁理事長說,三峽的舊名叫做「三角湧」,是因為這裡是大漢溪和三峽河兩匯流的地方,因為匯流而造成水位拉昇,就好似泉水湧出一般。過去因為有乾淨的水質,附近的山區又有可作染料的大菁,因此清乾隆年間,三峽老街一帶都是發展染布業的店家,染好的布透過河運到大稻埕,再出口至福建、上海等地。三峽藍染產業首先遇到的是化學染布的衝擊,但真正造成最大影響的,是後來的煤礦開採,因為河川的污染,這些藍染店家就慢慢消失了。

▲藍染是台灣傳統的染布技術之一,三峽的染布業曾在清領晚期以大菁為染劑,經繁複的印染程序,製成藍白相間的花布。

「過去大漢溪和支流的水很充沛,那時候馬偕從淡水來傳教,也是坐船來三峽,以前最熱鬧的地方是河岸旁,就是祖師廟前面那條街。現在的三峽老街,事實上以前是後街,這個後街在煤礦開採時變成輕便車的軌道。煤炭從山上載到三峽,經過三峽後送到鶯歌,然後再由火車載運出去。之後輕便車道拆掉,後街就變成現在的老街。」,王連丁緊接著說明。

▲台電退休的王連丁理事長,為我們說明「三角湧文化協進會」參與三峽老街的社區營造過程。

▲老街當初在重建的時候,建築物原有的門面都儘量被恢復。電線、電錶和變壓器都被隱藏起來,讓歷史風貌能維持一致。

三峽在過往的繁華褪盡後,小鎮的純樸悠閒風貌、珍貴的市街聚落型態,以及具有特色的人文精神,成為當地人們珍視並冀望加以保護的,於是在1996年成立「三角湧文化協進會」,希望凝聚更多資源和力量。為找回染布街往日的榮景,期望透過藍染文化,擴大社區居民的參與,展現染布街的風情與魅力。2002年8月,在協會的籌辦下第一屆「三峽藍染節」熱鬧舉辦, 這不僅讓在地工藝師有發表成果的舞臺,同時也透過活動打響三峽藍染的名號。

▲李勝雄總監還在建築研究所當學生時,多次來過三峽以及附近的老街做過調查,也對本地藍染工藝留下深刻印象。

▲協進會在歷史文物館旁成立了「三峽藍染工坊」,平時透過DIY體驗活動,讓民眾感受藍染的魅力。

三峽藍染節迄今已舉辦多次,協進會也從最初的籌辦牽頭角色,到配合政府部門和公關公司的策劃共同參與。為了更深入的扎根,持續堅持不讓這項工藝再次消失,協進會在歷史文物館旁成立了「三峽藍染工坊」,平時透過DIY體驗活動,讓民眾感受藍染的魅力,在等待自己的作品完成前,也可前往老街走訪逛逛,來一趟文化與建築巡禮。

▲「三峽藍染工坊」同時展示了藍染師們所創作的作品,並完成多種服飾、燈具或手提背包等商品。

▲2002年8月,在協會的籌辦下第一屆「三峽藍染節」熱鬧舉辦, 透過活動打響三峽藍染的名號。

▲「三峽藍染工坊」近年來也開發了不少小飾品,並計畫透過線上平台進行網路銷售。

老街樣貌與形象的重塑

李勝雄表示,「我還在建築研究所當學生時,曾經來過三峽以及附近的老街做過調查,這幾個大漢溪沿線的河港,包括三峽、大溪、桃園三坑甚至是大稻埕,這些地方河運機能的衰退,都肇因於石門水庫的興建。當時政府為了扭轉這樣的情況,希望重塑老街的形象和文化,我們當初也來過三峽這裡,看過原本街景的樣貌。」

▲在等待自己DIY的藍染作品完成前,前往老街走訪逛逛,來一趟文化與建築巡禮,也是協進會提供的行程配套。

王連丁補充說,政府的確在三峽老街樣貌的塑造上,花了不少心力。「三峽老街在台灣應該是算是長度最長,而且保持也是比較完整的。老街當初在重建的時候,建築物原有的門面都儘量被恢復。我是台電退休的,當初老街的打造台電也是傾全力配合,包括電線、電錶和變壓器都被隱藏起來,讓歷史風貌能維持一致。因為各單位都非常用心,2007年在西班牙巴塞隆納舉辦的全球建築金獎(FIABCI Prix d`Excellence Award 2007),『三峽老街改造』這個項目獲得公共部門暨特殊建築類全球傑出建築金獎亞軍,讓大家都倍感驕傲。」

由於老街改造相當成功,許多民眾紛紛前來三峽朝聖,包括三峽祖師廟、李梅樹紀念館、歷史文物館和李家大宅,都成為導覽必經的著名景點。理事長也帶領我們走訪歷史文物館,這個建築在日據時期是「三峽庄役所」,和洋式的紅磚建築外觀,仍維持當時的樣貌,前庭與後院遍植綠樹圍繞,在夏日午後更顯安靜優雅。兩層樓的建築中,一樓是以三峽相關人事物為展出主題,以及區民交流展和各類美術藝術作品的展覽。二樓則是關於三峽歷史的常設展,透過舊照片以及文物資料,展示這地方過往的產業與人文樣貌。

▲三峽歷史文物館日據時期是「三峽庄役所」,和洋式的紅磚建築外觀,仍維持當時的樣貌。

▲歷史文物館中展示的元寶形碾布石(踏石),係早期貿易船壓艙墊底用。

▲三角湧文化協進會成立二十年,見證了三峽老街地區社會營造的歷史,也如同人一樣面臨老化的問題。

老街商業經營態樣的高重疊性

大批的人潮讓老街變得更加熱鬧,也吸引了更多商家入駐,但遽升的房租也造成文創工作者的壓力,辛苦創造出來的產值大部分變成房東的收入,當然這也是好壞參半,但卻也是協進會成員面臨的問題。「談到地方創生,我們也希望能有更多年輕人願意來到這裡發展。老街因為當時有政府支持和協會帶領的關係,有了良好發展,但這邊的租金從過去到現在翻了好幾倍,這對想創業的年輕人來說,的確是很大的門檻和壓力。」王連丁說。

▲李勝雄總監近年來關注地方創生的議題,認為老街得先解決年輕人回流面臨的高租金問題,才能創造不同的特色。

跟著理事長走訪老街,店家們都很殷勤地攬客招呼著,我們也觀察到一些問題,包括商業型態的過於單一,以及與其他地方商店街的高重疊率,讓原本的三峽老街頓失特色。李勝雄總監說「台灣許多早期且具有代表性的歷史街道,隨著店面租金調昇而產生一定的排擠結果。許多連鎖性或已具有品牌力的商舖因為具有較高的資力,可以用較高租金去爭取老街店面,造成小型店家被迫搬遷,加上市場機制又沒有辦法規範,商店街的房東們又不懂得自律,最後就形成每條老街業態都相差不多的窘境。」

▲包括三峽或日本也有許多商店街,因為商業經營業態過於老化或重複,面臨著商店街振興活化的挑戰。

面對目前協進會和老街所遇到的問題,王連丁理事長還是很樂觀地看好未來發展的前景,積極地讓藍染師資深入校園,培育年輕人們理解並喜歡這項工藝,同時也籌劃利用網路搭建平台,為藍染工藝師找尋線上銷售管道。「我們也希望政府部門能夠更有效地集中並協調資源的整合,地方的文創或協會組織,應該要攜手互相支援,彼此的資源能夠共享的話,三峽的未來發展會更具前景。」

見學觀察家:「對場作設計」李勝雄總監

▲去年在福州市閩清縣參與當地老街規劃的李勝雄,也對三峽老街的未來提出建議。

李勝雄從90年代末期還是研究生的時候,就開始對這些年台灣城鎮鄉村的發展,也有許多參與經驗。李勝雄說:「台灣從1994年推出『社區總體營造』以來,在政府政策鼓勵下,社區營造大幅開展,文史工作室、地方協會等各種型態的組織,如雨後春筍般成立,透過本地居民的對故鄉的情感,號召有志者共同經營社區生活。但二十多年過去了,協會就像人一樣也會衰老,當地方面臨高齡少子化的衝擊時,社區營造的模式已經無法因應,因此日本才會有地方創生的國家戰略布局。」

▲李勝雄總監團隊,除了參與老街振興的業態規劃工作外,還承接了整條街的地景設計項目。

「日本說『地方創生』而非『地方再生』,是因為原本地方的居民無法擺脫包袱,難以解決問題,才需要從外部引入新的力量或資源。台灣前幾年號召青年返鄉,看起來炒得很火熱,仍屬於個人自發性的意願,只是零星的點,還不算構成線或面。但日本是透過地方創生政策,政府由上而下地發動,結合地方組織和企業共同推動,這樣比較是有系統的作法。」李勝雄接著說。

▲以日本德島的藍染工藝在生為例,透過地方創生政策,政府由上而下地發動,是比較有系統的作法。

李勝雄表示,三峽這裡過去有很好的藍染工藝,且在三角湧協進會的努力下,有了良好傳承與師資的培養,如果能以藍染做為地方創生的基礎,進一步發展成產業特色,也能扭轉老街商業型態單調的現狀。三峽和日本德島的幾個鄉鎮有許多相似之處,過去德島的藍染工藝也曾經興盛一時,全盛時期有將近1500位染師,吉野川流域在江戶時代每年都會發生洪水氾濫,而洪水沖來的肥沃的沉積淤泥,最適合不好種植的蓼藍,因而有了產業基礎。

▲李勝雄總監說明「BUAISOU」在德島上板町復興藍染工藝的例子。

而以德島上板町為據點的「BUAISOU」,則是由幾位年輕人到此創業,它們最初因為參與日本總務省的「地域おこし協力隊」計畫,而從東京等地來支援本地的地方創生工作,機緣下習得藍染,最終想守護這項工藝,於是決定遷居到德島。在當地政策的引導下,他們以創新概念顛覆傳統,將藍染工藝做得更深更細,並與運動用品等各種品牌跨界合作,還透過專業的行銷推廣,包括觀光客的見學體驗等,讓全世界看到藍染工藝的各種可能性。

▲2018年曾經來台北舉辦工作坊的「BUAISOU」,今年也有台灣學員特地前往德島,再深入與他們學習。(via BUAISOU 粉絲專頁)

▲BUAISOU推出更多具有創意的商品,包括外包裝都經過一番設計。(via BUAISOU 粉絲專頁)

▲以德島上板町為據點的「BUAISOU」,成為許多國外觀光客見學探訪和體驗的景點。(via BUAISOU 粉絲專頁)

▲店舖的暖簾或商家的制服等,都成為BUAISOU開發的商品主力。(via BUAISOU 粉絲專頁)

「BUAISOU 的產品專注在藍染顏色的調配,而且與很多企業都有往來,包括店舖的暖簾或商家的制服等,都成為它們開發的商品主力。BUAISOU透過社群行銷讓更多年輕人認同藍染,除了線上銷售外,它們也在百貨公司成立銷售點,甚至包括紐約、廣州和台北,都有他們前來開設工作坊的足跡,最終也帶來更多人前往德島學習,著實是三峽可以參考的地方創生經驗。」李勝雄補充說。 

 

三角湧文化協進會/三峽染工坊

地址:新北市三峽區中山路20巷3號

官網:http://www.sanchiaoyung.org.tw

 

對場作空間設計/張育馨建築師事務所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289號2F

官網:www.hhidinc.com

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ecohouse.hhid

電話:02-2737-0685

Mail:hhidinc@yahoo.com.tw

【撰文:Chris Hsu/攝影:吳佳容】

Facebook 粉絲留言版

小大建築設計事務所》平衡村落與豐富自然環境,杭州桐廬的大山初里
杰瑪設計》用設計探究料理文化,融合日美基因的MEAT2兩樂兩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