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達人堂 > 玉川堂》匠人無二的百鍊千錘,究極の鎚起銅器

玉川堂》匠人無二的百鍊千錘,究極の鎚起銅器

日本職人、藝術家與國際品牌跨界合作的新聞不乏見,兩者的結晶總是能替生活掀起美學漣漪,最為經典的莫過於Louis Vuitton與日本藝術家村上隆(Takashi Murakami)合作的Monogram Multicolore系列,曾經一度在時尚界掀起藝術時裝的風潮;今年北歐marimekko也邀請六家日本百年職人品牌跨界合作,讓經典印花結合百年技藝打造風格民藝之作;此外還有一個精品名酒工藝化的案例,碰撞的結果也十分亮眼,香檳界中的勞斯萊斯,知名法國香檳品牌「Krug庫克」,邀請來自日本燕市、致力錘起銅器兩百年的「玉川堂」以精湛工藝打造香檳冷卻器,這兩家合計將近四百年的品牌攜手出品,翻轉金屬酒器的冷冽僵硬,也將日本傳統工藝推上國際。

▲揀選日本傳統錘起銅器打造的香檳冷卻器,曲線優美、色澤高雅,完美襯托香檳的瓶體造型跟色調。(Photo creditChampagne Krug

見學館編輯團隊特地前往新潟縣的燕市,透過「燕三条地方產業振興中心」協力安排拜訪「玉川堂」,只是採訪當日碰巧遇上日本休假節日「文化の日」,玉川堂特地為見學館打開大門,由第七代社長玉川基行以及匠長玉川達士接待,引領我們深入認識玉川堂並解說鎚起銅器之技。

▲本次見學邀請「境庭設計」總監周靖雅(中)擔任見學觀察家,在第七代社長玉川基行(左)以及匠長玉川達士(右)的帶領下,聆聽鎚起銅器的百年聲響。

兩百年品牌,從日用民藝走向極致工藝

玉川堂創立於1816年,由初代玉川覺兵衛繼承仙台的流浪工匠藤七的鎚起銅器製法,開始製造日用銅器,工房起初名為「也寬(燒水壺)覺兵衛」,只製作燒水壺,第二代當家玉川覺次郎開始加入工藝元素,並代表日本參與展出維也納世界博覽會,來自燕市的鎚起銅器開始受到全世界矚目。甚至在天皇大婚的二十五週年慶,玉川堂的花瓶被欽選為祝賀禮品,自此成為皇室慶典的必備獻禮。時至今日,玉川堂不只是全國矚目的工藝品牌,更是新潟縣與文化廳認定的「無形文化財」。

▲位於燕市的本舖建物(店舗‧土蔵‧鍛金場‧雁木),在第七代社長玉川基行的爭取下,登録為國家「有形文化財」。

▲目前玉川堂由第七代社長玉川基行當家,與其表兄弟玉川達士共同擔起延續傳遞玉川堂鎚起銅器的使命。

何謂鎚起銅器?

「錘起」是將平面的銅板敲打成立體銅器的過程,從一片銅板開始,透過金鎚跟木槌敲打使銅片捲曲而成型,最終變成立體的壺形、瓶體或杯型。銅器的製作從銅片裁剪、退火、敲打、雕金到著色,需經歷十九道工序;製作所需的工具多達上百種,敲打的金鎚種類有兩百多種,抵住銅板的鳥口(とりぐち)種類則有三百多種。這些工具同樣出自匠人之手,也是玉川堂工匠們代代相傳的歷史,有些甚至是初代社長創業時使用的工具,對後代工匠而言格外有意義。

▲被稱為鳥口(とりぐち)的鐵棒狀工具是鎚起銅器必備的道具之一,因尖端狀似小鳥嘴巴而被取名為鳥口。

銅壺的製作並不是鎚打使銅延展,而是經鎚打使其內縮成形,這是銅獨特的材料特性。先是以大木槌將銅片邊緣敲打出立體皺褶的器皿狀,此步驟稱「打ち起こし」;接著進入「打ち絞り」階段時,就是鳥口跟金鎚出場的時候,鳥口被安插在原木基台上固定,好讓銅盤可以抵靠鳥口進行敲打,再使用不同種類的金鎚從外側反覆敲打,慢慢塑形立體。鳥口的尖端有百種樣貌,依壺的形狀不同,所使用的鳥口也會不同,一個壺的製作約需使用20~30個鳥口,金鎚亦同,至於要塑造何種型樣,則需靠鳥口與金鎚的轉換。

銅每經歷一次鎚打就會轉硬,需再放入火中讓其軟化,這個作業稱為「焼き鈍し」,材料科學上稱「退火(Annealing)」,先是放到火爐加熱再浸泡水中冷卻,原因是銅在冷卻後具有更好的延展力。從一片銅到壺的成形約需重覆「焼き鈍し」與「打ち絞り」約二十次、製作十天完成,而一位匠人需要20年的歷練才能擁有這般本事。

▲現場展示了鎚起銅器的成形歷程,由一張銅片開始到壺嘴壺身,一切來自職人雙手以及熟稔的錘鍛技藝。

玉川基行社長告訴我們,玉川堂的壺有分一體成型與壺嘴焊接,後者一只約五~六萬日幣,前者壺身壺嘴一氣呵成,密封性和熱均衡的性能均優於焊接,仰賴渾然天成的手工,有專屬的技藝名稱「口打出(口打ち出し)」,一只要價四十萬日幣起跳,相當於十萬台幣,這金額當然令在場的我們極為震撼,但接著親眼見識玉川達士熟稔的鍛敲,舉起落下的動作看似輕鬆,然而每一落點的位置跟大小沒有圖像記號可依循,銅片如何捲縮、力道的輕重全來自工匠經驗,彷彿器物的尺寸跟型樣已烙印腦中。幾千萬個反覆敲錘的時日,是讓技藝臻至準確自信是唯一途徑。

 

玉川基行社長同時拿出各種銅器的表面紋理與我們解說,「錘紋」是鎚起銅器的特色,有大面積保留鐵錘敲擊面的「大錘紋」,也有使用小鐵錘細細鍛敲出各式紋樣,雕金技法也很常見。

▲大錘紋茶壺保留了鮮明的鐵錘敲擊面。(Photo credit:柯霈婕)

▲善用各種鐵鎚鍛敲出不同紋樣的表面,是玉川堂匠人技藝的獨到之處。

銅器著色,獨家研發的金屬上色技術

著色技術也是玉川堂的特色。離開鍛金場,玉川基行社長帶我們前往建物後段的著色場認識著色過程。玉川堂的著色技術是長年研發的結晶,利用化學液劑的種類、濃度,與不同金屬素材產生化學變化,再透過手工刷磨產生色變,創造出多種獨特絢爛的色彩。

步驟是先在銅器的表面燒付一層錫,再以硫化鉀浸泡使其上色,硫化後先是變成黑色,職人們再以手工磨洗演變成紫金色或金色,端看磨製的程度;也可以在原始銅器上覆蓋部分泥土,搭配鍍錫區塊進行染色,製造出混合素銅與金的「配合金」。或是利用銅的原始色研製出可隨時間腳步變深的有機銅棕色,展現銅的純粹色澤;宣德色則是用銅鏽和硫酸銅的混合液煮透入色,呈現出濃厚的紅葉色;若僅在銅表面以低溫燒附錫則能產生柔和的銀色。上色後的最後一個程序,在銅器表面塗抹天然蠟,保護銅器並使其色澤更加顯色,於每次使用後擦拭,呈現越發內斂的光澤。

▲玉川堂將銅器的色彩紋樣一一展示,提供給見學者理解每一種顏色的由來,更能感動購買者對色澤光感的認同。

玉川達士告訴我們,玉川堂的蠟提煉於蠟樹,成分天然且持久,將銅器在火爐上邊加熱邊以布料擦拭上蠟,整個過程能讓蠟跟銅器緊密結合而且越磨越亮。

▲後方的染色場。錘起銅器所綻放出華麗色彩便是在此處拉開帷幕。

木目金,華麗璀璨的絮亂之美

玉川堂還有一項獨門的鍛金技法,稱「木目金」,由匠長玉川達士的父親玉川宣夫獨創。多種金屬製造分層分色的顏色鑲嵌術,傳自四百年前江戸時代初期,運用數種金屬板層層堆疊熔接,再加以銼削、打凸、扭轉、鍛打,製造出如同木紋理的圖樣,而金屬間的色差正是奇幻瑰麗的來源。每個作品可使用十~三十枚的金屬板料,層次越多所需的功力越高,多道工序且繁複耗時,不同材料的排列組合產生的紋樣花色都不同,絕對是獨一無二的藝術品。

玉川堂不只擁有這項屬於日本的獨特技藝,玉川家族還有個來自國家認定的榮耀——「重要無形文化財保持者‧人間國寶」玉川宣夫,玉川宣夫是五代目玉川覺平的次子、匠長玉川達士的父親,是木目金技術的第一人。玉川達士白天在工房裡製作玉川堂的器皿,晚上繼續跟隨父親敲打傳統手工藝展覽品,他打趣的說,「我沒有父親那麼厲害,父親製作一只木目金的銅器只需兩個月,我還需要三個月呢。」

木目金的豐富紋樣與色彩層次來自於數種金屬疊放、熔接、敲打,是一項工序繁複且高難度的技藝。

▲玉川達士拿出實品與書籍,鉅細彌遺向我們解說木目金的製作流程與可貴之處。

店舖設計獨樹一格,從東京走向世界

持續與世界接軌是玉川堂的一貫作風,七年前玉川堂首次雇用女工匠,現今已有六位女性職人,讓玉川堂的作品多了女性的思維視角。2014年玉川堂首度進軍東京,在青山成立分店,2017年進駐銀座「GINZA SIX」商場,持續向國際發聲。兩家店的設計都極為創新且吸睛,不走本店古樸的歷史風韻,而是緊扣「銅」這項根本材質。

青山店的外觀與室內牆面由不規則的銅片大篇幅地拼湊排序,明喻銅器錘紋的肌理,再藉由內與外的金屬色澤表現金屬的質地光澤;銀座店則是用一片片銅板拼接出櫃位的天地壁,請工匠們至現場慢慢敲擊出紋樣,整間展示商店像是一大塊銅板凹折出的金屬境地,輝耀著溫潤耀眼的光澤,銅板的創新運用以及綿延意趣,都表達了玉川堂的世界觀——接受時代挑戰亦能保持深邃悠久的內涵。

▲走進玉川堂青山店宛如走進鎚起銅器的立體世界。(Photo credit:玉川堂)

 

▲玉川堂銀座店是一座由銅片包覆的神秘境地,整個展示場像個散發溫潤光澤的銅器,櫃位不大但卻十分吸引目光。(Photo credit:游杰騰)

▲本店店舖座落在玉川家族的房舍內,已有一百年的歷史,每十年翻整一次維持建物的永續,並且由職人每日擦拭木骨架,保持了老建物的新亮。

  

▲玉川堂庭院的生氣意境令人屏息,玉川基行特地帶我們從二樓感受不同角度的庭院景致。二樓是過去玉川家族的住屋,玉川基行說他小時候就是睡在這裡。

 

▲桌上的小花瓶便是玉川堂女性職人的作品,精緻小巧蘊含著內斂高雅。(Photo credit:柯霈婕)

命定的匠藝,一生執著

「命」とは、「人」が「一」枚の銅を「叩」く

この言葉を組みあわせると「命」となる 

「金」と「同」じ価値を持つ「銅」 

最高の素材「銅」に「命」を吹き込むことで 

銅器としての新しい生命が誕生する 

上面那段話是玉川堂的企業訓,意思是說「命」這個字的組成,像是在說「人」「叩」打著「一」片銅。「銅」意味著與「金」「同」價,透過職人們的手技為這個最高素材注入生命,一只銅器的完成如同新生命的誕生。

玉川基行繼續補充,他說,新的銅器就如同小孩一樣,不是生了就結束,需要育成養護,職人跟顧客都是生養銅器的重要人物,玉川堂重視「命」,銅器的生命由職人誕生、也須由顧客延續,玉川基行告訴我們,養壺沒有訣竅,重點在於擦拭,玉川堂銅器的絕妙之處就是越經擦拭越能呈現時間的光華。

職人也是玉川堂的生命,兩百年來,玉川堂靠職人的一雙手來傳承古老文化,目前有22位職人,我們到訪的那天沒機會親見其他職人的專注,倒是有很多時間能與匠長玉川達士相處,見學時他細細解說每一道工序,其餘的時間總是靜靜的,臉上掛著和藹的微笑。採訪尾聲,有人端詳古樸的木造建築,有人流連日式庭園,更多的聲音來自對銅器商品的討論……玉川達士不像社長穿梭於人群,倒是抱著玉川家的小狗靜靜地坐在角落,絲毫不受現場的喧鬧紛擾,也能想見平日裡,即使身處在鐺鐺鐺聲此起彼落的鍛造場,他也是如此淡泊,彷彿他的世界裡,此刻唯一重要的只有敲錘著手上的銅器。

▲玉川達士自小在玉川堂長大,18歲開始學藝,近29年來沒有離開崗位,是一位有著執著匠心的溫暖匠人。

見學觀察家:「境庭設計」周靖雅總監分享

一直以來非常關注工藝設計的周靖雅,這一年來與見學館一同拜訪臺灣在地工藝家,有傳統手工編織工藝如臺灣藺草學會、上承千年工藝歷史的青花繪師楊莉莉,也有新創多元媒材的金工職人如JiaJ金工、專注曲木結構的木家具設計者路力家器具,這一路上與臺灣職人的交流,讓她深刻感受到,親切是工藝的特色,工藝並非高高在上,而是平易近人

器物,唯有透過使用才會產生美。——柳宗悅《工藝之道》

當玉川基行拿出兩只銅壺,全新的一只與使用四十年的壺並列在桌上,晶亮與深沈就像女人的二十歲與四十歲,前者妙齡亮眼如同準備起步的人生閃閃發亮,後者散發的光華是純度與熟度都臻至極致的韻味。

同時周靖雅腦中也閃過日本民藝大師柳宗理所說的:「器物若不實際使用,就無法變得更美。只要每天使用,器物就會充滿生氣地甦醒過來,……,如果沒有人的愛,器物便無法存活。」如同玉川堂面對器物的態度,「一只銅器的『命』不只懸在創造的職人身上,擁有者的責任更加深重。」周靖雅說,當她聽到玉川基行這番理論時,心理不由得肅然生敬,因為他們將職人與顧客看得同樣重要。

▲周靖雅引用《工藝之道》裡柳宗悅談論何謂工藝之美,來表示她對工藝的體悟,「工藝越能與現實交融、越是靠近大眾越能感受其溫暖的美。」

玉川堂延續鎚起銅器這項傳統的使命感,也令我們印象深刻。玉川堂的錘起銅器技術從仙台工匠傳入,燕市得益於間瀬銅山(屬彌彥山脈內)的豐富礦源,以及三条市附近的木炭產地,備齊「技術、材料(銅)、燃料(木炭)」優勢而得以發展鎚起銅器的古老技藝。看似很輕鬆地延續,但匠長玉川達士說,「其實維繫這門傳統技術,非常困難。」

「說到傳統工藝,大家很容易理解為『只不過是繼續沿用過去的製作方法而已』,其實並沒有這麼簡單。比如說,間瀨銅山已經封山、無法繼續採集銅礦,如今我們使用的銅板是南美進口,因為產地不同材質也有差異,即使想沿用從前的製作方法也行不通,多年使用的材料不復存在,用慣的工具也已停產。我們只能前往世界各地尋找替代品和新的工具,並相應調整製作方法,不這麼應變是無法繼承傳統工藝的。」玉川達士說。

伝統工芸は革新の連続だ——玉川基行。

如同第七代社長玉川基行所說的:「傳統工藝是不斷創新。」兩百年來玉川堂所做的每一件事,其根本精神即是與時俱進,也都只為一個目標,那便是「延續」。

▲見學館編輯團隊與設計工藝交流平台設計師們、「玉川堂」第七代社長玉川基行、匠長玉川達士以及「燕三条地場產業振興中心」山田尚史合影。

玉川堂

玉川堂在1816年創立於新潟燕三条,200年以來致力於製作「鎚起銅器」。以「打つ。時を打つ」(鎚打時間)這句話,宣揚玉川堂的銅器魅力,是一種使用越久越增添色澤與風味的工藝器皿。

地址:〒959-1244 新潟県燕市中央通2丁目221

電話: 0256-62-2015

官網:www.gyokusendo.com

粉絲團:玉川堂

境庭國際設計

「境庭國際設計」總監周靖雅,其作品風格專精於優雅細膩、品味尊貴的體現,透過設計敘述現代宮廷風格的調和與演化,以新的手法來表現精雕細琢,用材質與色彩呈顯貴氣與質感,創造華而不奢的居家情境。

電話:02-2891-2666

地址:台北市北投區大業路631-6號1樓

官網:境庭設計

Facebook:現代宮廷風

信箱:cyL5888@yahoo.com.tw

【撰文:柯霈婕/攝影:吳佳容/資料協力:玉川堂】

Facebook 粉絲留言版

三条鍛冶道場》鍛冶人材育成事業,金物産業都市的體驗研修設施
大雄設計Snuper Design》停駐氛圍,林政緯刻畫「第二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