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專欄 > 大地藝術祭越後妻有三年展》由小見大、層疊複寫的文化

大地藝術祭越後妻有三年展》由小見大、層疊複寫的文化

詹慕如 / 譯窩豐

自由口筆譯工作者。翻譯作品散見推理、文學、設計、童書等各領域,並從事藝文、商務、科技等類型之同步口譯、會議、活動口譯。

大地藝術祭開展當天,我帶著被豔陽和濃密行程消磨了大半體力的身軀,坐在剛完工不久的越後妻有文化中心裡,等待開幕音樂會的開始。

▲2017年11月剛改建完成的越後妻有文化中心。

僅僅展演兩場的開幕音樂會,以作曲家柴田南雄的《川流不息(ゆく河の流れは絶えずして)》為本,由小林武史重新編成八個樂章的交響組曲《圓奏彼方(Beyond The Circle)》,搭配同樣由他親自操刀的影像作品以及部分女聲演唱。交響詩的新鮮感從聽覺、視覺上刺激著我的感官,疲憊身體的困倦全消,來到第三樂章,悲壯浩瀚的樂曲搭配畫面中的海洋意象,甚至能讓沒什麼音樂素養的我感動到濕了眼眶。

後牆投影以及歌詞中,有幾個無數次重複的句子:

河水川流不息,此水已非彼水(行く川のながれは絶えずして、しかも本の水にあらず)

大小僅有方丈(廣さはわづかに方丈)

三界存乎一心(三界は、たゞ心一つなり)

自問吾心,無能回答(こゝろ更に答ふることなし)

《川流不息》的曲名取自《方丈記》,選擇這首樂曲作為底本顯然是為了呼應本次大地藝術祭企劃展「方丈記私記」而有的選曲,而小林武史從八世紀的《方丈記》中擷取出這幾句話,作為他對二十一世紀現今流動世態的回應。

小空間裡的大宇宙

「方丈記私記」的策展人之一原廣司也簡單解釋了他對方丈記的解讀:「當故事中的主角把自己生活的空間縮小、縮小、再縮小,縮小到極限之後,反而發現視野更寬廣,眼中看到了花鳥、聽見風聲蟲鳴,得以感受到更龐大的自然。」

當空間縮小到不能再小,內與外的界線也隨之消失,這個最小空間同時也是最大的宇宙。如何在一個極小空間中創新出無限宇宙,是此次徵件的一大主題,而來自不同領域的藝術家、建築師、表演者共三十多位獲選者,也各顯本領從千奇百怪的角度提出答案。

例如伊東豐雄建築設計事務所的《十日町 為期一夏的設計事務所》,從當地老住宅出發,透過訪談、實察找出跟家具、建材相關的記憶,然後活用這些家具、建材,讓記憶以新的形式重新延伸生命。

▲伊東豐雄建築設計事務所《十日町 為期一夏的設計事務所》。

例外小山真德則取材自當地農民經常設置在田中用來驅除的假老鷹,打造了一座張著翅膀的《金鵰庵》。

說個題外話,五月初拜訪越後妻有時,小山先生正在農舞台裡的工作室搭建著《金鵰庵》的骨架,當時的他看來黝黑壯碩,然而經過兩個多月,小屋完成了,但小山先生卻消瘦到判若兩人,可以想見製造過程有多麼艱辛。

▲小山真德《金鵰庵》。

近年來頗受矚目的年輕建築師集團dot architects作品,遠看像是個朝上的大大黑色箭頭,參觀者可以走入這座《會長高的房子》,親自轉動轉盤可讓房子上升、下降。儘管大小僅有方丈,但透過簡單的升降意外簡單地模糊掉內外的界線,突破了空間侷限。

▲dot architects《會長高的房子》。

而我個人私心喜愛的則是井上唯的《asobiba / mimamoriba》這個溫暖可愛的作品。作品概念很簡單,利用藍白色的釣魚線用鉤針編織方式編成一個立方體,立方體中有像洞穴般的空間,可以讓小小孩爬進去像彈簧床一樣玩耍。作品名稱有著玩耍、守護的意思,藍色織網形成幾個相連的洞穴內部,這頭的天連到那頭的地,每一個洞口探出來,都像是一個新世界的視野。

▲井上唯《asobiba / mimamoriba》

里山美術館的迴廊這麼一塊不算大的空間裡,可以同時看到許多想像力的凝集,宛如百花綻開。

多重交疊的羊皮紙(Palimpsest

「越後妻有里山現代美術館Kinare(以下簡稱里山美術館)」是我在越後妻有期間最常去的地方。有時在二樓逛逛餐廳商店,有時忙碌地在一樓迴廊四周奔跑採訪,有時候彎進旁邊的明石之湯,享受一下寬闊明亮的浴池,更多的時候,我喜歡只是靠著牆坐在池邊發呆休息或者等人,看著池水(以及在池水中拍照的網美們)、看著迴廊上來來去去,那些認識或者不認識的人。

▲里山美術館的迴廊,「方丈記私記」的三十多件作品便設置在這四方迴廊中。

我望著池水回想,這片中間的空地曾經有座蓬萊島、有過舊衣堆,而幾個月前來時,這裡還沒有倒影也沒有水,只是一大片灰色磁磚。而現在,林德羅‧厄利什先是在中庭地面鋪上整面美術館倒影的彩繪磁磚,再張起一池淺水。

▲還未鋪設磁磚前里山美術館的中庭原貌。

問起創作理念,策展人原廣司大膽放眼文藝復興時代:「假如西斯汀大教堂可以因為米開朗基羅的壁畫而偉大,吸引古今中外絡繹不絕的遊客,里山美術館又何嘗不能因為林德羅的水池畫而贏得大家喜愛?」

藝術家企圖用原有的建築、彩繪磁磚、池水,以及池面倒映的光線景色,甚至是進入水池中的人等等,這一重又一重在同樣地點交疊的不同元素,表達他對文化的看法:文化是一種在時間變遷中,時而累積堆疊、時而改寫創新的活動。

文化是一種動態。

宛如從前寫在羊皮紙上的文字一般,書寫、刮去、再書寫、再刮去,我們看到的永遠是最上方的表層,但那些被覆蓋在下方的凹凸痕跡,也從未消失,永遠與其他的層次之間進行著某些交互作用。

▲層疊了建築、磁磚、池水、倒影,以及人的水池風景。

原廣司說,當初蓋這棟建築的時候,只希望這裡有澡堂、有水池、有環繞著水池的開放大院,就足夠了。我想他可能忘了提一點,還有天光。黃昏時分一抬頭,有時那些扎人眼的濃紫鮮橙,讓里山美術館的稜角在眼中烙下更深刻的痕跡。

物歸人造,景屬天成,而在這個地方不斷複寫、層疊的文化,兩者缺一不可。

▲黃昏時分的里山美術館。

大地藝術祭越後妻有三年展

夏會期:7月29日~ 9月17日

秋會期:9月22日~24日、9月29日~30日、10月6日~8日

秋會期相關展品及活動請參見特設頁面:

http://www.echigo-tsumari.jp/calendar/event_20180922_1008

FB:https://www.facebook.com/tsumari.artfield

官方網頁:http://www.echigo-tsumari.jp/

中文資訊:https://www.facebook.com/artfield.travel/

Facebook 粉絲留言版

雲之上圖書館》偏鄉的文化複合基地,全新型態的滯留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