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綠饗宴 > 海上音樂之島,共赴鼓浪嶼萬國建築博覽會

海上音樂之島,共赴鼓浪嶼萬國建築博覽會

當快速越成為價錢關鍵的時候,緩慢反而越被推崇是一種價值。人人都曉得自我勉勵「重要的是過程」,卻也難免害怕成果如滔滔白浪,一波太過矮淺,一波又太快破碎。高壓的拳頭裡都握有一根隱形的杖,希望一振土地就能在思緒與情緒的紅海中央開出一道藏身的路,他們說,全然的陌生與闃靜或許才是上天應許的禮物,終究得倒空自我才能召回靈性,看見那些不經意的看見,讓所有情緒和想法都有時空去包容與接納。

無所遁形的現代人啊,放假近乎儀式、近乎逃亡。

▲鼓浪嶼民宅的一根老竹竿曬衣褲兼晾魚乾,這幅畫面濃縮了整座島的氣質:女子的衣裳花花亮亮,好用色彩和印花裝飾自己;男子則相對粗獷簡樸,多半打著赤膊、套件褲子就開始幹活兒,個頭黝亮精壯,曬成魚乾的模樣。

「綠建築家」在六月溽暑與專精「混搭風格」的「境庭設計」周靖雅總監共同走了趟鼓浪嶼,作為廈門最熱門的觀光勝地,這座小島曾走過一段殖民歷史,故有「萬國建築博覽群」之稱,除了介紹人文與自然,見學團隊同時與「寬品設計顧問有限公司」李瀧設計總監對話,交流島上民宅改造案「北嶼酒店」的設計精髓,邀請讀者們共同在報導裡放個小暑假。

▲「境庭設計」周靖雅總監與廈門「寬品設計」李瀧設計總監合影。

登船上島,乘鼓浪嶼之波

鼓浪嶼位於廈門島西南隅、九龍江入海口,隸屬廈門市思明區,是廈門境內第三大島,總面積約1.91平方公里,人口約2萬人,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植被豐富,多有芒果、桂圓,冬天溫度不低於10℃,5、6月梅雨季節下陣雨。

鼓浪嶼是橢圓形的小島,原名「圓沙洲」、「圓洲仔」,明朝在島的西南端有塊兩米多高的礁石,長年累月經海水沖刷,中間沖蝕出龍洞,每當漲潮時浪花拍打在石頭上,發出擂鼓的聲音,當地漁民就把那塊石頭稱為「鼓浪石」,「鼓浪嶼」因而得名。作曲家鍾立民創作的島歌《鼓浪嶼之波》亦由此地理特色汲取靈感。

▲鼓浪嶼位於廈門島西南隅、九龍江入海口,是鹹水和淡水的交界處,四週還海,淡水經九龍江江水淨化海底管道輸送過來,島上水質不太好,有漂白水過濾味。

▲鼓浪嶼的遊客以來自中國內陸及台灣旅客為主,碼頭、船上和島上不時可看見「倡導綠色出行,提倡文明旅行」;「請有序上下船,注意安全」;「為了您的權益,請拒絕無證導遊」等標語,凸顯對社會秩序的重視,搭船過程有廣播介紹岸上風光。

▲從東渡碼頭搭船上鼓浪嶼只要十分鐘左右,站在港口就能看見對岸,照片中央圓圓的建築是島上十大豪宅之一「八卦樓」。

▲「鋼琴碼頭」1937年被稱為豬仔碼頭,為西洋殖民者販賣中國勞工的起航地,1976年重新維修後,形狀像一架打開的三角鋼琴,當地人稱它為鋼琴碼頭,現在做為廈門市民的專用碼頭。

緩慢悠哉的步行島

鼓浪嶼居民與風景區比例約2:1,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小島,島上從小學、中學、菜市場、醫院等生活機能皆相當健全,就是交通不方便,從前路又陡又窄,禁止通車,故有「步行島」之稱,當地不管身份高低,上島後都靠步行,因此又稱「平等島」。

不能開車,運輸就靠人力板車,但人力板車非家家戶戶所有,而是島上統一承包管理,居民有需求再前往租用。除了消防車,當地連自行車都不能騎,即使是97年後才有的環島電瓶觀光車,也只能沿外圍海岸線行進。緩慢、休閒是這裡的步調,好處是也擺脫了汽機車及工廠的工業化污染。

▲鼓浪嶼禁止車輛,運輸靠公共租用的人力板車,街上不時能聽見小心和讓路的吆喝聲。

▲貨物運至碼頭後,出動人力板車將物品拉上鼓浪嶼。

▲漫步鼓浪嶼街頭,沿途皆是融合歐式與閩式的多彩建築物,還有綠意盎然的百年老榕樹,繽紛浪漫。

萬國建築博覽群與音樂之島

宋朝年間鼓浪嶼曾有農地,鴉片戰爭簽訂南京條約後,廈門成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西方列強13個國家先後在島上建設領事館,許多傳教士將教堂和西方文化都帶到島上來,受西方文化影響,如果碰到老奶奶會說英語是很正常的事。在領事館、教堂、老華僑別墅等建築物逐漸佔滿農地之後,蔬菜水果等農產品都得從600公尺外對岸的廈門市區運來,所以價格偏高。

鼓浪嶼有「三多」:一、老房子多,鼓浪嶼有13棟風格各異的領事館舊址、1014棟老華橋別墅,有「萬國建築博覽群」美稱;二、岔道多,大街小巷300多條,宛如小迷宮;三、拍婚紗照多,島上多鮮豔的歐式建築,一天有好幾十對新人在此拍攝婚紗照,成為趣味的現象。

▲建於1898年的日本領事館為仿英式維多利亞建築風格,女兒牆及廊檐下採用閩南土陶燒製花瓶裝飾,由中國建築師王天賜設計,因廈門溼氣重,從前規劃為樓下辦公、樓上住宅,地下室則設作監獄,它是島上唯一沒有被維修的領事館,現屬危樓,只能在外圍觀看。

▲先後為西班牙領事館及法國領事館的「天主堂」,是廈門唯一的哥德式單鐘樓天主教堂。

▲1863年建成的「協和禮拜堂」,1919年林語堂與夫人廖翠鳳在此舉辦婚禮,目前經重新粉刷成蛋黃色。

▲八卦樓建於1907年,原主人為台灣板橋林家三房林鶴壽,與菽莊花園主人林爾嘉是堂兄弟,八卦樓為救世醫院院長美籍荷蘭人郁約翰設計,當時建築材料不齊全,消耗許多資金從國外進口,興建17年後,1920年林鶴壽因興建這棟房子而傾家蕩產,之後日本領事館出面維修,加蓋穹頂,現在內部規劃為「風琴博物館」。

▲八卦樓圓頂仿照伊斯蘭建築清真寺的石頭圓頂,82根大圓柱參照古希臘神廟的大石柱,十字通道及建築外圍柱式廊道則源自古希臘羅馬的教堂建築元素。(via

鼓浪嶼有「音樂之島」之稱,島上有「鋼琴博物館」、「風琴博物館」,鋼琴擁有密度居全國之冠,當地也出了不少著名音樂家,如改編《黃河》鋼琴協奏曲的殷承宗、中國史上第一位女指揮家周書安等,是輩出人才的音樂沃土。

▲菽莊花園被譽為「中國最美麗的濱海園林」,座落在鼓浪嶼港仔後沙灘上,是台灣富紳林爾嘉1913年懷念台北板橋故居,參照江南名園修建而成。因其字叔臧,故取諧音「菽莊」命名,1956年園主親人將此園貢獻給地方政府。菽莊花園後山聽濤軒的「鼓浪嶼鋼琴博物館」,館內收藏了原籍鼓浪嶼的鋼琴收藏家胡友義先生畢生收藏的一百多架世界名古鋼琴,分別產自英國、法國、德國、美國、奧地利、澳大利亞等國家。

▲菽莊花園建造分藏海園、補山園兩部分,海、洞、山、石、天,樓台亭榭不一其形,迦橋低欄,形若游龍,憑欄遠眺,極盡山海之致。圖左的大石上頭寫了「海闊天空」四字。

▲林爾嘉1875年生於廈門,1880年到台灣,1894年甲午戰爭不願做亡國奴,1895年隨父回鼓浪嶼定居,思念板橋林家花園就建了菽莊花園。1905年任廈門保商局總辦、廈門保商局總辦、廈門總商會總理,發起建設廈門的電話、電燈、自來水等公用事業。清末捐鉅款晉升為侍郎,1912年任全國參議院候補議員,1920年任廈門市政會會長,對廈門的城市多有貢獻,曾連任鼓浪嶼工務局「華董」14年。抗戰勝利後回台灣定居,1951年去世,享壽77歲。(via

▲鼓浪嶼「港仔後海濱浴場」位於菽莊花園西面,又名「金帶水」。

▲中西合併式建築老別墅「海天堂構」建於1921年,為菲律賓華橋黃秀烺與同鄉黃念憶共同建造,建築規模宏大。

▲島上沿路多清水紅磚別墅,這種紅磚以紅糖加糯米燒製而成,紅糖調和顏色,有黏性的糯米則可調節溼氣,年代越久越新,代表日子越過越蓬勃,文革時期曾遭破壞,部分經重新刷漆。

▲「百年鼓浪嶼」前身為林文慶的華僑銀行,是當年的世界金融中心,蒐集13個國家的西洋文物展覽,包括1929年生產的美國電冰箱、最大的青銅留聲機、錢幣、刮腳器、純銀餐具、間諜使用的5吋相機、最早的電視、最早的音響、中西合併的床、養狗執照、青銅潛水帽、報警用哨子、木製的第一代保齡球、壘球棒、西洋賭具、最早的打字機、最早的計算機、淡水過濾器……等兩萬多個物件,能充分瞭解鼓浪嶼歷史文化。林文慶曾是華僑銀行的行長,也是廈門大學第二任校長,年輕時擔任過孫中山先生的私人秘書及保健醫生,遺言是將3/5的財產及島上的別墅捐給廈門大學。

▲「黃家花園」為「印尼糖王」黃奕住的住宅,鼓浪嶼島上1014棟別墅中黃奕住個人擁有160棟。黃奕住最初只是個小剃頭匠,一次不小心剃傷了洋人的腦袋,偷渡到印尼,低價買入紅糖高價賣出,搖身一變成為印尼糖王。島上一般別墅建設費用約4萬銀元,黃奕住回國後花20萬銀元在島上建了最豪華的別墅「黃家花園」,被稱為「中國第一別墅」,接待過李光耀、鄧小平等領導人物,黃奕住也為島上做很多貢獻,和林爾嘉共同帶來水電。(via

▲鼓浪嶼表情哀怨的小貓。

▲鼓浪嶼1902年為公共租界,許多華僑回國後選擇鼓浪嶼落腳,住宅融合僑居地與中國建築風格。島上旅館產權多歸政府所有,私人再承包重新裝修,經營特色小旅館,破舊沒維修的房子或因產權不明閒置。

▲鼓浪嶼三多:老建築多、岔路多、拍婚紗的新人多。

▲鼓浪嶼還有許多店家及商品標榜來自台灣,看了既親切又陌生。

▲榕樹是福建省省樹,鼓浪嶼島上多有上百年的老榕,獨木成林,一棵榕樹可以擴大好幾畝。

從「北嶼酒店」看民宅改造

位於鼓浪嶼上的「北嶼酒店」由廈門「寬品設計顧問有限公司」李瀧設計總監一手操刀,李瀧設計師表示,設計北嶼酒店最大的挑戰是調整多處結構,譬如歪斜的牆、地板高低差、陰暗的中庭、數量不夠的房間等,都得一一克服,初接手時基地是廢墟,屋頂都長樹了,要改建成旅館,必需因應民宅各房間格局之不同,將原本12間房間,擴增為20間風貌各異的客房。李瀧的設計保留了老屋的基底,引入自然天光和綠意,並大量應用回收木,創作出既舒適又與環境和諧的改造旅館。

▲「寬品設計」總監李瀧在改造本案時大舉保留閩南紅磚,他將牆壁剝開發現基底本質還不錯,但擔心當地工法沒辦法達到歐洲自然的溝縫工藝,為避免產生難看的色差,最後用白漆做整體覆蓋。

▲北嶼酒店正門口刻意安排水池與蜿蜒的木頭步道引導人流轉折,並搭配歪斜的樹木,避免正面太過直白,表現中國庭園建築宛轉內斂的美學。

▲李瀧認為垂直樓梯較生硬,無法融合環境,在北嶼酒店空間內外設計多處過渡平台,圖為室外交接庭院的階級。

▲本改造案設計重點是打開天花,李瀧拆除原先只有樓上才有的柱子,置換成連通至頂樓的鋼柱,不僅讓樓上樓下產生呼應,採光也更加理想,搭配有趣的樓梯設計,讓行走過程就是幸福的體驗。

▲玻璃扶手能增進視覺通透感,兼具美感及機能性。

▲所有房型都是獨一無二,根據格局本質做規畫。本房型以白牆區隔臥房與衛浴空間。

▲較窄的房間規劃為上下鋪,頗有露營小木屋的趣味性。

▲為化解房間的歪牆銳角,將床型設計成圓弧,搭配色彩及對稱窗形,以柔克剛。

▲專為女性打造的房型物件多用桃紅色系。

關於風格養成,李瀧設計師認為設計做久就會有個人的喜好,這是長久演化的過程,面對不同的設計案,設計師應做不同的闡述,現在的他喜歡簡約風。

「商業空間一定得面對客人去作疏理,每種風格都有其獨到之處。設計師就是在不停地應變,尤其做老屋改造,過程中有太多不確定因素,但也因此有更多驚喜出現,應變最重要,更著重空間軟性服務。」李瀧說道。

李瀧設計師每年都有3~5趟的海外考察之旅,談到台灣,他特別欣賞半畝塘建設集團及陳瑞憲設計師的建築深思。李瀧設計師開放的格局與積極的學習態度,值得稱許。

▲「境庭設計」周靖雅總監(左)與「寬品設計」李瀧總監(右)合影。

見學觀察家:「境庭設計」周靖雅分享

專精混搭風格的「境庭設計」周靖雅總監最近才到廈門看石材展,幾年前也曾到鼓浪嶼旅行,周設計師分享,當時她自己四處走逛,難免走馬看花,這次有了專業導覽員講解,驚喜發現許多未曾看見的好風景及各具特色的小商店,對鼓浪嶼印象有整體轉變,最喜歡鼓浪嶼上的13國歷史建築群與蒐藏樂器的風琴博物館。

「很多傳統建築都出乎意料之外保存得很好!歷史建物是刻劃時間軌跡最美麗的地景,古蹟需要好的制度保護,也要有公德心的市民及旅客共同愛護珍惜,並進一步瞭解背後的文化意義。」周靖雅說道。

至於「北嶼酒店」,周靖雅設計師表示,賦予傳統建築新機能在規劃上要花費很多心血,包括樓板高低落差、空間串連、庭園造景……等,李瀧設計師都下了一番工夫融合,其中根據不同空間格局創造出20種房型,這種作法在台灣相當少見。

北嶼酒店讓空間更加生活化,讓裸露的石板牆面成為特色,保留當地建材元素,並回收舊木再使用,不管材質或物件,都突顯出歷史性延續,再者,園區內不同品種的果樹在四季間變化風貌,不僅透過綠意表現悠閒放鬆氛圍,果實也可入菜,生命力就在那裡。

聽導覽、整理心得、寫報導,種種口語、照片或文字的重新輸出,都讓觀光和見學旅行有了差異。

鼓浪嶼或許不是全球遊客出國的百大首選,但這座島知道自己的價值,島上的人民也不急著把它兜售出去,以保存歷史民風、傳承文化故事為己任,這種曖曖內含光的氣韻是編輯特別動容之處。

▲「綠建築家」與設計師見學團隊合影。

境庭設計

電話:02-2891-2666

地址:臺北市北投區大業路631-6號1樓

官網:境庭設計

信箱:cyL5888@yahoo.com.tw

【撰文:蔡舒湉/攝影:吳佳容】

Facebook 粉絲留言版

ABC Cooking Studio》料理療癒,體驗輕生活清美學
溫和永恆的力量,打造退休後的悠然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