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情報專欄 > 茶筌の里》村田珠光的委託,造就生駒市高山町的重要工藝

茶筌の里》村田珠光的委託,造就生駒市高山町的重要工藝

黃世光 / 日作設計

日作空間設計總監,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畢。對建築及空間設計、手作以及台東家鄉的動態訊息保持關注,喜好旅行並樂於分享。

你對茶的了解有多少?今年「日作設計」將專注於這個課題企劃的觀察與學習,希望把從茶文化中所獲得的收穫,也與大家分享。

提及茶道,多數人聯想到千利休。「侘茶(わび茶)」的確是由千利休發揚光大,但論及起源其實是室町時代的村田珠光所提出的。

▲不少年輕世代也相當喜愛傳統的茶文化,日作空間設計有不少作品,都為業主規劃了不同形式的品茗空間。

日本茶文化源自於中國,具有遣唐使身份的日本僧侶,把唐朝的茶文化帶回日本,平安時代末期到室町時代,由於貴族們喜愛喫茶,日本的茶文化逐漸呈現奢華風貌,加上受到宋朝喜愛「點茶」的影響,講究茶葉品質,喜愛華麗茶具,從唐朝引進名為「唐物」的茶具,奢華的喫茶方式,逐漸偏離了茶最初由僧侶們傳來此的本意。

村田珠光的「侘茶」

奈良出身的僧人村田珠光,相當反對這樣豪奢的茶文化,而是希望回歸到茶對人內心的修持,發展出「侘茶」的想法。村田珠光提出「謹、敬、清、寂」的內涵,希望以自然樸素的方式,達到嚴謹、恭敬、清靜、幽寂的境界,他的這個精神也透過弟子武野紹鴎,最終影響了千利休,日本也開始有了自己的「和物」茶道具。

▲從中國傳來的唐物茶杓,與日本後來發展的「和物」,在外型與工藝技術上都有明顯不同。

▲隨著日本茶道不同宗派的演變,不同流別的茶道對於自己喜愛的「茶筌」型式,也有各自的堅持。

村田珠光除了在精神方面影響後世,對於不可或缺的茶道具「茶筌」,更有自己不同於「唐物」的造型想法。他委託當時大和國高山村領主的次男高山宗砌,設法改良源自中國的「茶筅」,製作出具有內外兩層「穗」的嶄新茶筌造型,傳承至今成為奈良生駒市高山町的重要工藝,也讓高山町成為日本國內生產「茶筌」的重鎮。

奈良生駒市「茶筌の里」的數百年工藝

▲地處奈良縣最北的生駒市,自古以來就有許多不同品種的竹林,因此成為竹製茶道具的發展重鎮。

高山町的竹工匠們,取用本地產三年生的竹子,經過冬日的嚴寒風乾並保存一年後,以小刀進行完全的手工作業,將原竹經過「片木」、「小割」、「味削」、「面取」等八個工序,完成基礎為16穗數或其倍數的「茶筌」。「茶筌」外層有許多柔軟的穗尖會向內彎曲,在點茶時會隨著茶碗內壁自然地產生彎曲變形,而內層的竹芯會同時接觸到碗底,攪動底部的抹茶產生細緻的泡沫,讓茶的風味更加迷人。

▲被成為「指頭藝術」的「茶筌」生產過程,必須以小刀純手工歷經八個工序才能完成,過去是家族的不傳之秘。

▲藉由嚴寒天氣在收割的農地上風乾竹片,這是奈良生駒市高山町獨有的冬日風物詩景象。

過去這些「茶筌師」為了讓技術不外傳,只在夜間製作「茶筌」,且只把技術傳給嫡長子,造成工藝日漸凋零。現今奈良生駒市高山町為了保存這樣的手作工藝,召集職人們成立了「高山茶筌生產協同組合」,還規劃了「高山竹林園」展覽園區,讓傳統的茶荃、茶道具、編針等竹製品的製程能廣為宣傳,藉由「茶筌の里」的名聲吸引更多茶道愛好者前來,為高山町的地方再生提供更好的文化資源。

▲「高山竹林園」展覽園區佔地面積相當廣闊,除了資料館有詳盡的介紹外,園區內也有規劃相當完整的日式庭院,並不定時舉辦茶道活動。

▲過去製作「茶筌」的過程被當作不傳之秘,現今可以在「高山竹林園」看到職人們的精巧功夫。

▲「高山竹林園」的戶外大型竹藝術作品,夜間加上點燈,展現不同的風情。

Facebook 粉絲留言版

樸枂空間設計》創造充滿幸福感的工作空間,走向共享與開放的辦公室